谭亚东
内容提要:新时代军事法制科研,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着眼新使命、树立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要求,按照“思想引领、整体统筹,专业运作、信息支撑,站上高端、创造经典”思路,深化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宣传,聚焦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突出法制科研理技融合,着力推进法治理论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努力开创军事法制科研新局面。
军事法制研究,是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军事法制科研,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着眼新使命、树立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要求,按照“思想引领、整体统筹,专业运作、信息支撑,站上高端、创造经典”的思路,深化强军思想研究宣传,聚焦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突出法制科研理技融合,着力推进法治理论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开创法制科研新格局、实现理论法规新突破,提升法制科研对强军胜战的贡献率。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科学指南,是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更是军事法制科研创新发展的根本引领,必须坚持在深入学习中领悟精髓,在研究宣传中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中推动创新。
在学习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摆到突出位置,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抓紧抓实。切实站在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高度,站在履行使命、确保打赢的高度,从理论创新上认识强军思想的巨大价值,从行动纲领上树立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通过深入学习,尽快实现由思想上的认同向政治上的信仰升华,由系统掌握基本观点向全面理解思想体系拓展,由理论研究思考向实践自觉运用转化,始终保持军事法制科研的正确方向。
在研究宣传中突出重点。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统筹了建军治军和发展理念。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科技兴军是核心驱动,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四者统一于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统一于强军兴军伟大实践。军事法制科研,要突出强军思想“法治篇”“军民融合篇”,着力把这两个大篇章学实做深悟透,从渊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达到有认识新度、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历史厚度,推出系列化研究宣传成果,形成常态化宣传报道机制,拓宽研究宣传强军思想、服务强军实践的出口。
在贯彻落实中推动科研理念、科研管理、科研机制创新。把强军思想蕴含的创新理念贯穿体现到法制科研探索研究的具体实践中,打破条条框框,破除惯性思维,用新视角审视问题,用新思维研究问题,用新举措解决问题。推动建立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专业化运作的法制科研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搞好科研资源整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法制科研创新合力。坚持以激励机制挖掘创新潜力,以学习机制提升科研能力,以评价机制维护公平正义,通过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法制科研运行机制,使科研人员的价值观与军队法治化的价值观相一致,让科研人员在风清气正、宽松有序的环境下,心情愉悦地干事创业。
服务支撑军队政策制度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三大战役”的实践所需,也是法制科研人员的职能所系,必须全面介入、深度参与、主动作为。按照体系设计、顶层先行、跟进评估的思路,为深化政策制度改革提供高水平理论服务。
体系设计。适应新时代新体制新使命对政策制度改革的新要求,以有效强化感召力、充分释放创新力、加快发展战斗力为指向,从战略全局高度,科学统筹各领域各层级的关联性、耦合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政策制度的总体和各领域法规制度体系设计,为实现系统性改革、整体性重塑提供高质量的发展蓝图。按照前瞻设计、整体重塑要求,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党的绝对领导、军事组织形态、军事战略资源、武装力量运用、军队建设管理政策制度为骨干,以创新驱动、法治运行政策制度为支柱,以军民融合、全民国防政策制度为基础,涵盖全部军事活动、符合现代军事规律、体现中国军队特色、反映时代最强特征的政策制度体系架构。
顶层先行。着眼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特点规律,着眼“航母”“龙头”“拳头”的定位,把主要人力精力投入完成本领域顶层综合法规上来,站上高端,创造经典,主动推送具有全局影响力的法规产品。深化政策制度改革,涉及各层次、各领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推出,要突出重点,先把四梁八柱立起来,尔后再自上而下展开。要将强军思想的精髓要义充分吸收到各领域顶层法规中,以强军思想引领顶层综合法规编修、以顶层综合法规引领下位法规编修,保证法规制度体系纵向衔接、横向配套、实用管用。
跟进评估。采取预测性评估、过程中评估、结论性评估等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跟进评估、及时反馈。对于过去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要指定专人长期跟踪,保证一旦进入编修流程,能够有的放矢、提高时效、确保质量;对于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持续跟进评估3年,每年拿出几份针对问题的跟踪情况报告,分析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建议。通过跟进评估和后续完善,彻底扭转“一代法规编十年、颁布之后用十年”的尴尬局面,保证军事法规制度始终不脱离实践。
体系设计、顶层先行、跟进评估,环环相扣,相互支撑。体系设计,是从总体布局上搭建框架,重在解决立法部门化、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协调的问题;顶层先行,是从立法流程上进行规范,重在解决政策法规上下不贯通、下位立法无依据、相互冲突重叠的问题;跟进评估,是从执行效果上评价分析,重在解决政策法规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更新不及时、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三者紧密结合,体现了政策制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通过对军事政策制度建设的总体需求和体系架构进行整体性前瞻性设计,全局统筹带动整体联动,自上而下实现纲举目张。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法治实践创新需要法治理论先行。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应有之义包括军事法治理论现代化。必须把军事法治理论建设作为一项长远性、基础性重大任务,采取工程化方式统筹设计、持续推进。
准确把握法治理论现代化的内涵标准。法治理论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比较的概念,“化”既是过程,也是形态,自始至终贯穿着理论本身的扬弃。在“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用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法制理论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一是具有鲜明时代性,能够反映和满足整个军事活动对法制建设的全方位要求,展示法治对于推动和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价值;二是具有创新推动性,能够指导法规制度有效调节不断发展变化的军队内部各种关系,推动建立科学完备、运行高效的法规制度体系;三是具有前瞻引领性,能够突破和超越传统法治理论,成为建设法治军队的战略引擎。
准确把握法治理论现代化的推进思路。按照服务强军目标、突出法制特色、并重理论实践的总体要求,以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根本,以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为首要,突出党的军事法制指导理论研究;以促进军队整体战斗力跃升为核心,突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建设研究;以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为关键,突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研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牵引,突出国际安全与军事新形态新领域规则开发。2050年前,争取能够引领国际军事法学理论发展,推动国家军事法规体系建设,支撑军队法治理论实践创新,形成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持续为党和国家擘画人类文明安全发展、经略国际当代军事约章、建设高度法治人民军队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选项。2035年前,着力创建契合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对接现代法学、兼融法理法史、贯通军内军外、并重理论实践的军事法学体系;打造科学权威的法学理论著作,推动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军事法规制度法典化。2020年前,着力构建涵盖军事法学基础理论、兼顾国际国内军事法规、突出依法治军现实问题,层次结构合理、主攻方向明确、生长增量巨大的学科领域架构,努力实现面向军事法制新兴领域有奠基性专著、回应军委重大法治关切有战略性议案、解决军队体制改革现实问题有标志性法规。
准确把握法治理论现代化的紧前任务。按照方向带领域、项目带课题、能力带条件的思路,以领跑者的标准,设计法治理论现代化工程推进项目,为系列化、工程化推进工作提供抓手。围绕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军事管理革命、军民融合法治化推进和保障、军事力量海外运用法治保障、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军事法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理论、军事法治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等7个研究方向,设计工程蓝图,按计划推进形成系列配套成果。
习主席训词强调:要适应军事科研工作新体制新要求,坚持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紧密结合,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推动开展协同创新,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事科研机构。以强军思想引领法制科研创新,重要之点是创新军事法制科研组织模式,贯通法制理论研究、技术手段运用、联合协同创新的发展链条,走实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的法制科研之路。
走理技融合求新之路。理技融合,是军事法制科研贯彻科技兴军战略、提升法制科研对强军胜战贡献率的基本途径。要运用技术知识、方法、手段,为法制科研提供有力科技引领和信息支撑;通过法理法规保障新兴技术发展运用,控制技术风险、发挥技术效能;推进军事法制形态技术化,深入研究把法规制度从文本形态物化为技术形态的问题,把法制要求固化到技术保障手段和应用业务系统中,最大限度地让法规融入平台系统、用可测数据直接监督。主动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技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法制科研”建设,实现法制科研方式与手段的智能化改造、整体性转变,把研究人员从大量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彻底解放科研力,提升创新力。
走研用结合求效之路。法制科研创新,目的全在于运用。走研用结合求效之路,重点是解决法制科研产品引导、规范和保障法治实践的问题,实现军事法制科研与战斗力有效对接、与提高国防和军队法治化水平无缝对接。在科研选题上,重在解决需求生成的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军委关切、面向部队需求、面向时代发展,全面而有重点地研究。突出抓好调查研究和跟进评估,疏通对上、对内、对外采集需求和验证需求的渠道,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在科研实施上,重在解决研究大而化之、虚而避之的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性互动,使每项法制研究既有思想理论原则指导,又有实案实招实章支撑,真正拿出有思想见地、有实用价值的高端产品。在成果转化上,重在解决法制科研产品进入实践问题。主动筹划设计,有选择地向用户提供系列化集成化的法制科研成果,有重点地向决策层提供简洁清晰的可视化法制科研产品。
走军民融合求同之路。运用军民融合这个大体制、大平台,组织推进法制科研协同创新。在理念上,强化“小核心、大外围”。充分发挥军事法制科研职能任务优势、掌握实践情况优势和专业领域齐全优势,推动建立军地法制科研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搭建高端的核心研究平台,广泛吸纳军地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军事法制重大问题。在布局上,突出“定领域、放长线”。梳理军地军事法制研究机构及领域特长,摸清资源分布,画出交汇图谱,找准协作领域,走以领域共建带动项目合作、以项目合作驱动资源聚合的路子,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在途径上,注重“大对接、大交流”。搞好与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立法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对接,及时全面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特别是立法进展情况,切实掌握主动、跟上节奏。搞好与相关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常态化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碰撞思想、站到前沿、激发创新,先把触角延伸到军地和国际,再把智慧推向军地、推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