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 临洮 730500)
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从行政区域来看,洮河在甘肃境内流经甘南州、定西市和临夏州辖区内的部分市县,最后于定西市临洮县红旗乡汇入黄河,全长699 km。按流域划分, 岷县西寨以上为上游,西寨至海奠峡为中游, 海奠峡以下为下游。上游地处甘南高原,境内植被覆盖率高,多以高山草甸和森林为主,是洮河主要的水源保护区和涵养区;中、下游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沟谷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洮河主要的产沙区[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洮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彰显,为了保证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根据甘肃省政府的要求,开展洮河“一河一策”方案的调查研究,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的要求,针对洮河流域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治理方案。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水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洮河流域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水域岸线的管理、河道采砂、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
经对洮河流域的调查发现,在水域岸线管理方面存在极大的空白。首先,各地均未开展统一的水域岸线规划和划界确权。另外,缺乏统一领导。由于水域岸线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水利、环保、交通、住建等,致使在管理中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甚至在部分区段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区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建筑行业的兴起,砂料作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导致了河道采砂的加剧。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洮河流域的河道采砂问题比较严重,大小不一的沙料场,分布在河道两岸。近年来,尽管各地水行政部门加大了对河道采砂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人员和经费不足的影响,河道采砂在部分河段依然存在。另外,前期采砂对河床造成严重破坏,废弃石料堆积于河道之中,严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洮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由于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致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另外,该区域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偏少,流域年降水量在300~600 mm之间;其次,从产业角度来看,流域工业不发达,上游主要以牧业为主,中下游主要以农业为主。所以,洮河水体的污染主要以农业面源污染和各乡镇生活、生产污染为主。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以生活在河流中的生物群落与水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流水生态[3]。河流生态包括河水生态和河岸生态。河水生态包括水生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河岸生态包括河岸植被和动物。河岸生态的好坏对河流泥沙的含量起决定作用,河岸生态好,有利于减小水土流失,降低河流泥沙含量。
洮河流域影响水生态的主要因素有两个。(1)水电站的修建,改变了水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的洄游通道,不利于生物种群的繁殖和多样性的发展。(2)部分区段生态基流的下泄量不足,不利于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三是大规模防洪堤的修建,降低了河流对两岸地下水的侧向补给能力,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河岸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的保护区域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利用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域特点,就洮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以下措施。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展水域岸线管理。首先,设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实现集中管理;其次,强化岸线统一规划和功能区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实现“多规合一”。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河道采砂,首先,在保证人员和经费的基础上,须加大对河道采砂的许可审批和监管;其次,为了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划定河砂可采区,杜绝乱采、乱挖;最后,对由于采砂造成的河道破坏,应加强治理,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对于后期采砂造成的影响河道行洪的现象,采取“谁开采、谁治理”。
表1 洮河流域水质指标统计表 mg/L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在环境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首先,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鼓励多使用有机和低毒性农药和化肥;其次,在乡镇人口集中区建立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来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最后,须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检查,保证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经对洮河流域水质监测站水质资料的分析,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甘肃省水功能区划定的水质目标。从表1可以看出[2],洮河上游水质较下游要好。李家村断面与岷县断面相比,检测的值偏小。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区间水库众多,蓄水增大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沿河村镇较少,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较轻,水体通过自净,至下游监测点时,污染物浓度降低。
为了更好地促进洮河流域水生态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对区域的生态基流、河流的连通情况等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加强水生生物生长环境的保护和亲水岸线的建设,确保环境与生物的和谐、健康发展。
洮河“一河一策”方案的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水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好发展,通过调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治理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完善机构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需加进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其次,要提高认识,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其将会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