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二次改造在蒙古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8-12-14 07:29:16赵冠华武晓丹魏鹏举内蒙古工业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镂空肌理款式

赵冠华,武晓丹,魏鹏举,内蒙古工业大学

蒙古民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款式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立于我国乃至世界服饰之林而经久不衰。历代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其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传统蒙古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对蒙古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方式,满足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在蒙古族服装创新设计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色彩和款式的变化,面料的二次改造是更能体现出服装设计的创意方法。在对面料进行二次改造时,可以丰富面料表面的装饰性、肌理感,从而使服装达到款式造型设计和立体效果。

1 加法设计

面料的加法设计是在成品面料的表面添加相同和不同的材料改变原来的外观。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常以刺绣和边饰来完成外观的细节设计。而在蒙古族服装创新设计中,人们常常运用一种或多种面料进行加法设计,改变面料外观肌理,完成款式设计。

1.1 珠绣

珠绣是将宝石、珠片等材料绣在面料表面,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方法。

如图1是torgo的一款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的前片和袖子上进行珠绣,形成立体图案,图案是由蒙古族纹样卷草纹构成的。服装的款式上保留着蒙古族特有的立领和右衽大襟。整款服装的设计蒙古族韵味浓厚,又具有现代时尚的气息,图案造型立体、肌理感强,独具特色。

图1 珠绣

图2 珠片绣

图1的这款是Mongol2015年纽约时装周发布的服装,整件服装面料经过珠片绣处理,不同于传统的蒙古袍面料,反光感强,外观华丽。服装款式为传统交领大襟,将服装解开扣子穿着,具有现代风衣潇洒大气之感。

1.2 缀饰

缀饰设计是在成品面料表面添加同质或不同质的材料,从而改变面料原有的外观。图3为Torgo的一款服装,将布条盘绕缝缀在原有大身面料上,形成蒙古族传统纹样水波纹,缝缀完成的面料立体感、肌理感强。礼服鱼尾处保留着原有光滑平整的面料,与改造后的面料形成了对比,增强服装设计感。

图3 缀饰

2 减法设计

面料二次改造中的减法设计是指通过剪切、撕扯、磨刮、镂空、抽纱、烧花、烂花等加工方法,破坏或去掉原面料的某些部分,造成面料的不完整性,从而产生无规律或破烂感等特征,从而产生另类的肌理效果。

2.1 镂空

镂空是指根据设计的需要,在面料上裁剪出设计所需要的孔洞的设计手法。服装上经过镂空处理过的部位可以显露出里层的衣料或是皮肤,如果想让其更具层次感,可以将其它质感的面料叠在镂空部位下,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4是Mongol的一款服装,半裙的皮革面料采用镂空处理,镂空的图案为蒙古族传统的万字纹纹样,镂空后的面料具有通透感、层次感,内搭白色连衣裙面料光滑且反光感强,内外形成强烈的肌理对比。整套服装既具有浓厚的蒙古族风格又具有现代感。

图4 镂空

2.2 烧割处理

烧割破坏面料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利用不同材质面料燃烧熔缩后的效果来进行构思。可以尝试不同的高温破坏,如香、蜡烛、熨斗等。

蒙古族的羊毛毡烫画(如图5所示)是传统的手工艺。运用电烙铁在羊毛毡面料上采用不同力度,烫出图案来。根据力度不同,烫出的毡画色彩有深浅之分,形成的图案如素描画一般立体。当选择毛毡面料制作蒙古族服装时,可以采用烫画的方法对面料进行烧割处理,完成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服装。

图5 烫画

3 变形设计

面料的变形设计指通过工艺手法,比如:皱褶、抽缩、盘花、编织、堆积等,改变面料表面形态,形成立体效果和浮雕感,产生更为丰富的肌理效果,有强烈的触摸感。

3.1 皱褶

面料的皱褶设计是使用外力对面料进行压皱、抽褶或局部挤压、拧转等定性处理,改变面料的表面形态,使其产生由光滑到粗糙的转变。

在传统蒙古族服装中,布里亚特的蒙古袍在腰节处采用了皱褶工艺,使服装具有立体造型。皱褶设计也常被使用在现代蒙古族服装当中,如图6和图7所示的吉雅其和蒙元素的两款服装。吉雅其的这件连衣裙在袖子、下摆处采用了波浪褶设计,使服装具有流动旋律感,马夹两侧的叠褶使服装具有立体造型感。蒙元素的这款服装在设计上运用了平整的棉麻面料与百褶面料进行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规律的百褶使服装产生竖向的挺拔之感,在走动间又形成了韵律感。两件服装都具有传统蒙古族服装典型的款式造型,又采用了新型面料并进行二次改造,充分实现了蒙古族服装的创新设计。

图6 吉雅其

图7 蒙元素

3.2 填充

填充是在面料和里料之间添加填充物或衬料,使面料表面具有凹凸感,突出和强化服装的立体造型。在现代蒙古族服装设计中常用到填充、绗缝的方法,填充后的面料表面具有凹凸的纹理,面料也相应具有一定的硬挺度,增强服装的立体造型。增加了填充物的服装也提高了服装的保暖作用,因此,在秋冬服装中常见到。如图8和图9Torgo的两款服装,分别在衣袖和上衣运用了面料填充绗缝的方法。

图8 填充

图9 Torgo

4 组合设计

面料的组合设计主要是指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和不同工艺来进行面料的创意设计,可以使面料表现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肌理表现,它可以丰富服装的组织结构和层次感。

4.1 拼接

拼接是将各种面料重组,是常见的组合处理方法。

如图10中,Mongol的上衣就采用了拼接设计,用不同色彩的皮革面料拼接出几何色块,由于色彩具有远近感,拼接后的图案形成层次感,几何图案现代气息浓郁,与裙子上的民族图案形成对比,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

图10 拼接

4.2 重叠

面料的重叠设计就是把多层面料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重重叠叠又相互渗透、虚实相间的别样肌理。

如图11中,Mongol的这款服装采用了透明面料和不透明面料的重叠设计,外层的对襟、立领外套,款式为传统蒙古族服装,面料采用透明且具有反光感的PVC面料,用包边进行装饰。内层服装款式类似性感的泳装,面料不透明。搭配在一起使服装具有层次感、丰满感和重量感。

图11 重叠

在蒙古族服装设计中,为了使设计具有创意,使面料具有丰富的视觉感受,还可以采用多种面料二次改造方法相结合。图12中的蒙古族服装系列设计作品,以蒙古族的祭火活动为灵感来源,火被蒙古族视为生命和兴旺的象征。通过对火焰燃烧时的造型、动态和色彩进行提取,运用面料二次改造和渐变色的设计来实现蒙古族礼服的磅礴大气之势。服装通过堆叠工艺制作出面料肌理感,渐变的堆叠面料又演绎出火焰渐变的色彩。叠褶的应用使服装具有体积感和立体造型感。波浪褶使服装具有流动旋律感,产生的造型也可以表达出火焰的形状。面料的重叠运用,表达了服装的层次感,丰富了视觉效果。蒙古族传统纹样缉缝在面料上,增强了服装的民族韵味。整个系列服装既有传统蒙古族服装的韵味和款式特征,又将创新思维运用在设计中,通过面料二次改造工艺实现,完成的服装具有民族风格、立体造型感和旋律感。

图12 蒙古族系列设计服装

综上所述,现代的蒙古族服装设计,想要符合受众的审美观念,迎合市场需求,就要做创新设计。在创新设计时,除了在款式、色彩上结合服装流行趋势对传统服装进行创新,使蒙古族服装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在面料上也要运用创新、创意方法进行设计,使服装设计达到既具有民族韵味,又焕然一新的款式造型。

猜你喜欢
镂空肌理款式
镂空幻想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少儿美术(2020年2期)2020-12-06 05:53:24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Dream Bag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2:03
镂空窗花朵朵开
对一枚镂空花钱的探究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29
最火的单品款式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40:10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