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训
忠诚有定力 担当有魄力自信有活力 干净有魅力
湖州市南浔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德清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基调、主旋律。要围绕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主动在服务发展的新征程中审视和推进工作,更好把握方位、找准定位、彰显作为。
坚持政治引领,在对党忠诚中履行组织使命。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绝对忠诚。把政治意识烙在心上,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向核心”这一根本遵循,建立南浔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教馆,依托党员中心户打造530个“先锋小屋”,将新思想、新精神送进了广大党员群众家里,用习近平新思想武装头脑。把政治要求扛在肩上,以全局观念、全新理念抓基层打基础,严抓“三会一课”“党性体检”等制度建设,以“红色星期六”主题党日为载体,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群众凝聚力。把政治责任抓在手上,始终扛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责任,始终围绕干部工作突出强化政治标准、党建工作突出强化政治属性、人才工作突出强化政治吸纳,聚焦聚力,落实于具体行动。
坚持全面过硬,在固本强基中扛起组织职责。紧扣提升组织力这个核心要求,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抓阵地促功用,立足功能优先,及时出台政策,三年改造、新建村部92个;高标准实施“四纵四横红色动脉”工程,圆满承办全市首个学校党建现场会,建成全省首个教育、卫计两大系统党群活动中心,区级部门全部建成党建长廊、党员活动室,精心打造9个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95个党建示范点。抓堡垒强根基,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消薄强村”机制,“六老六大员”、欠发达村以“红色优先股”入股镇级小微产业园等做法成效明显。抓队伍提能力,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成立全市首个治村导师联盟,推行导师结对帮带;评选区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带头人38名;分批选派村主职干部赴发达地区行政村脱产挂职锻炼;实施“绩责对账、全程记实”管理考核,推进基层骨干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坚持实干导向,在赶超发展中贡献组织力量。聚焦主责主业,持之以恒抓党员、选干部、聚人才。强化党员“干”的意识,全面开展“互学互比助赶超”活动,在南浔时报、南浔广电等媒体开设“互学互比专栏”,在镇(开发区)中开展“党委书记现身说”,在区级部门党组织中开展“部门局长面对面”,在村社组织中开展“村社比看现场会”,每季度展示交流工作实绩。夯实干部“专”的本领,围绕中心工作、热点工作,每月举办一期南浔区“四新讲堂”(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实施优秀专业化干部“金领”工程,建立智能制造、绿色金融、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9大专业领域人才库。激发人才“创”的动力,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召开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人才工作大会,出台人才政策2.0版,设立6个乡镇人才工作办公室,成立南浔菁英人才联谊会,高标准打造人才主题公园等人才之家。
概况:湖州市南浔区是2003年1月建立的湖州市市辖区,区域面积7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87万人,常住人口54.9万人,全区基层党组织共1329个,党员2.69万人,下辖南浔、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善琏、旧馆、千金、石淙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221个行政村和28个社区。其中,3个省级中心镇,1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善琏湖笔小镇、丝绸小镇荻港片区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南浔智能电梯小镇列入培育名单。拥有“文化之邦”“诗书之乡”“中国木地板之都”“中国木门之都”“中国家居制造业基地”、淡水渔都、湖羊名乡和蚕文化发祥地等多张金字招牌。
1.抓实“两全”建设,打造全域红色阵地。坚持全领域全区域建设,全面覆盖贯通村社、两新组织、行业系统等党建阵地,以基层党建“四纵四横红色动脉”工程为载体,精心打造百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倒排60个阵地相对落后村,力争两年清零。建成全省首个教育系统、卫计系统党群服务中心,今年新建练市镇、旧馆镇工业园区等5个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相关做法在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新闻、浙江《共产党员》等媒体报道刊登,今年以来,已有区外考察团共136批次5100余人次来浔参观考察。
2.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党建活力。推行学校党建“双十工作法”和“四带四融”党建工作机制,以党风带师风、教风、校风、作风,将党建融入人才培养、师德养成、教学提质、学校发展。落实阵地、经费、人才各项保障机制,高标准建设1600多平方米的教育系统党群服务中心,高质量培育宏达、湖师附小等党建示范点8个,遴选年轻后备党务工作者45名。今年5月,全市首个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浔召开,相关做法在《浙江日报》、《组织人事报》等媒体刊登。
3.优化培养方式,锻造赶超发展“新军”。坚持“一人一策”培养,将乡镇党委副书记岗位作为培养干部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先后选用16名年轻干部,目前已有8名提任到乡镇党政正职,2名提任到部门正职岗位。注重“三位一体”培训,以“年轻干部成长学院”为阵地,持续用好“优秀年轻干部特训营”、长三角异地办(插)班、区外挂职历练等载体,建立动态化“潜力干部库”,2017年以来先后有34名库内干部被提拔使用,17名干部因敢于担当、实绩突出充实进库。突出“五个一线”培育,实施年轻干部“双百双基”工程,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近三年新提拔的8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有75名,占比达到90.4%。
4.拓展引才渠道,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积极推动引才引智工作从个体引进向团队式、平台式引进发展,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建立德国BWA一浙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工业4.0专家智库建设、国际化智能制造企业培育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合作,推动国外高端人才技术与区内产业紧密结合,培育标杆制造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合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