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100)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Ningbo Digital Library,以下简称NBDL)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十年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NBDL为宁波高等教育发展、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全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实践,现已完成数期建设任务,形成基于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高校慕课联盟、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文献共享等三元联动的“一核三轴”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
NBDL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列入“一馆三中心”的建设项目,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成宁波市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和面向宁波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性数字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同时,根据宁波的产业结构、地方文化特色建成一批为本市主导产业服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库[1]。2008年1月,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及宁波本地高校为主要建设单位,其中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科技信息研究院和其他图书馆为参与单位,充分整合各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资源,同时与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NSTL)等国内外大型数据资源平台对接,建设宁波市科技文献保障服务平台[2]。
第一阶段:NBDL一期项目建设期(2008—2011年)。建设内容:中心门户平台、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和服务推广三方面。
第二阶段:NBDL二期项目建设期(2012—2015年)。建设内容:宁波市数字化学习中心(简称NBEL)、网络课程建设和持续服务三方面。
第三阶段: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平台建设(2016—2017年)。建设内容:为本地高校教师建课、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提供服务,成为宁波市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NBDL项目建成了先进的数字图书馆中心门户平台,建立了18个具有地方产业和文化特色的数字文献资源库,建成了一批网络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推广服务成效显著,形成了公益性项目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机制,在国内区域数字图书馆中具有引领的作用和较大的影响力。
其建设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一种模式、两项机制、三个平台和四类服务”。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它的成员馆分属于不同系统,若采用传统性质的集中制组织管理模式很难处理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从成立之初便建立了政府主导下的行业协同建设管理模式。
在NBDL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不仅是投资者,更是项目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建立了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文化局、财政局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协同参与的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统筹规划NBDL建设与服务,制定数字图书馆建设二级项目遴选原则和程序,确定资金使用分配原则以及其他重大事项。
(1)共建共享机制
按照《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在“整体规划、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服务社会”总体建设原则下,借鉴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经验,结合本市共建单位的数据资源现状和本地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确定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机制。
以宁波市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和15所在甬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为核心,以及部分企业情报资料室,通过建立起高度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丰富多彩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高速高效的书目信息存取体系、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体系和文献信息资源传递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宁波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做法包括:①联机联合编目;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③特色馆藏与特色数据库协同建设等。
(2)联席会议机制
NBDL建立了各成员馆(单位)的联席会议机制,会议成员由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长、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长及宁波本地15所高校图书馆馆长组成,隶属于数字图书馆办公室。
联席会议由大学园区图书馆牵头,每年定期多次举行。其主要职责为加强各成员馆(单位)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共同商议和研讨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与服务,促进项目建设的科学、规范与高效。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联席会议下设技术组、资源组和宣传推广组3个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在于提供中心网站及各特色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库的技术保障和网络安全、相关网络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确保数字图书馆运行顺畅;承担各成员馆之间的日常工作联络与交流,承办联席会议有关的会务工作;跟踪项目建设全过程,协助办公室检查和监理各建设项目,并将结果意见反馈给联席会议;撰写年度发展报告等等。
联席会议机制配合NBDL的整个组织体系,统筹工作小组具体承担资源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联络和维护等工作。对于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整体项目建设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大有裨益。
(1)中心门户平台
NBDL中心门户平台建设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通用数字文献资源建设3个部分组成。建成了由高可用性的服务器集群、300 TB光纤存储等设备组成的硬件系统。所建的硬件设施与NBDL中心门户的需求相适应,运行可靠、安全、稳定;NBDL中心门户软件平台建设以元数据整合为核心,实现了成员单位的文献资源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实现了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献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软件平台满足了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要求。
随着技术和服务的发展,中心门户不断进行硬软件升级更新,2017年启动信息系统二级安全等保障工作,为平台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中心门户平台功能进一步拓展,后台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功能不断加强。引入知识发现系统,利用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技术,在实现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检索的同时,初步具备了高价值学术文献发现、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知识关联等功能。
为适应移动化发展趋势,2012年9月中心门户平台开拓出NBDL移动平台(宁波手机阅读)。2014年6月,完成移动端数字化学习模块建设。2017年4月,完成NBDL移动端升级改版工作,“宁波数图”APP上线服务。全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检索馆藏纸本图书,访问、获取NBDL的海量数字资源,并可用文本、图片和PDF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通过移动终端,用户可查询NBDL成员单位的馆藏信息,提出文献传递请求,获得相关服务。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资源搜索、获取、个性化定制和借阅管理等服务。利用移动平台的社交功能,用户可即时分享,互动交流。在甬高校学生可在“宁波数图”APP选修学分,市民也可便捷地自主选课学习。2013—2017年移动平台的累计点击量达到659.1万次。其中,2017年4月“宁波数图”APP上线服务至当年底,发展注册用户22 208人,点击量达到310 573次。
此外,NBDL微信公众平台于2016年3月建成并上线服务,通过NBDL微信公众平台可查看数字图书馆相关新闻资讯和服务信息,以及移动客户端的下载等。开展好书、热门书及阅读专题等推荐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平台。
(2)特色库平台
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平台是NBDL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它是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支点,是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培养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队伍的重要手段。
针对本市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了纺织服装、新材料、机电塑料模具、港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精品家电等特色库。近十年来已建成18个特色库并向全市开放服务。
NBDL特色库平台建设在十年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7年底,18个特色库共建资源552.3万条,服务全市11 736个企事业单位,特色库网站的总访问量达5 013.8万余次。
(3)数字化学习平台
宁波数字化学习平台(NBEL)是二期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2013年6月数字化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并纳入了宁波市智慧教育项目。同年12月24日,数字化学习平台正式开通,向全市高校和社会公众服务。
在学习平台建设的同时,2013年1月,市教育局面向在甬高校征集一批优秀网络课程,主要包括本市高校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市级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优秀地方历史文化选修课程及本市特色优势产业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教育等课程。全市16所高校都参与了首批网络课程征集和建设工作。同年12月,由NBDL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首批入围的121门网络课程进行评审,学习平台首期整合了宁波本地优质高校网络课程94门,主要包括资源环境、生物技术、教学教育、医学保健、生活艺术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等。截至2017年底,已连续建设四批网络课程。目前整合到学习平台的自主建设网络课程共177门。新近征集的70门慕课资源将于2018年3月完成整合并上线运行,届时学习平台上本地高校网络(慕课)课程将达到247门。
除了在甬高校自主建设网络课程外,学习平台积极引进通用课程资源、讲座视频和考试数据库等学习资源,整合各类公开课程资源,供本市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在线学习。目前,整合到学习平台的视频资源达到1 280.4万集,其中包括在甬高校网络(慕课)课程、国内精品课程和公开课等1.2万余门。
随着慕课的发展,在市教育局和NBDL联席会议倡导支持下,2015年7月,在甬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慕课联盟面向本市高校提供慕课建设、引进、应用服务,积极探索课程评价、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机制创新。联盟成员高校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同年9月慕课联盟平台上线,供各联盟高校学生选学,并免费向市民开放。2017年,全市各高校在慕课联盟平台上选课的学员达34 747人次,实际参加学习的有27 224人次,实学率达到78.35%。
(1)基本文献保障服务
NBDL的基本文献保障服务主要依托海量的数字资源展开。通用数字文献的资源采购首先考虑目前普遍使用的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以保障全市市民对基本文献资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引进国内外主要的数字资源联盟服务,囊括了中外文各种资源类型,包括标准、专利、外文期刊、外文图书等,作为对基本文献类型的补充。最后,适当引进学习型数据库等其他数字资源,满足各类人士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通过NBDL的资源与服务,宁波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找到他们所需的各种文献资源。本市文献信息的保障水平和获取方便程度已基本相当于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水平。NBDL为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与服务。
截至2017年底,中心门户平台整合的文献资源元数据有7.69亿余条。其中包括中文期刊论文11 263万篇、英文期刊论文25 463万篇、中文图书763万种、外文图书2 358万种、中文学位论文585万篇、英文学位论文381万篇、中文会议论文615万篇、外文会议论文1 860万篇、中文专利1 843万条、外文专利10 258万条、学术视频1 280万集等。中心门户整合的海量数字资源是NBDL开展文献服务的基础。
自开通以来,NBDL项目也将数字资源的推广、培训和服务作为工作重点。2010年设立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推广项目,将任务分解落实到21家成员单位,强力推进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培训服务。在服务推广项目结题验收后,每年都将服务绩效作为成员馆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近十年来,NBDL不断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巩固并扩大现有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截至2017年底,NBDL资源与服务已推广到130 909个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培训各类用户23.4万人次,发展注册用户12.3万人。
经过推广与宣传,在NBDL注册用户的统计中发现,大中学生占比最高,达到36.6%,教师占比为5.83%,成人教育学生占2.71%,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占9.2%,企业公司职员占11.19%,其他市民用户占34.47%。不同职业的用户数量与当前NBDL项目建设与服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的师生无疑是数字图书馆最为忠诚的用户群。伴随着图书馆资源在数量上的丰富和内容上的扩充,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群将进一步拓展。
(2)特色资源保障服务
特色资源保障服务基于特色库平台的建设展开,其特点主要包括:
①与院校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在甬高校承建的特色库项目,以学校相应的院系学科团队作支撑,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与科研项目和地方服务相互渗透。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纺织服装特色库、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建的医药产销特色库,所建数据库契合学校主流专业。宁波大学承建的港口物流特色库、宁波工程学院承建的化工特色库、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承建的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库、浙江万里学院承建的创意产业特色库、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机电塑料模具特色库等等,都是所在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或重点专业,这些特色库建设有着较强的学科支撑,这是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纺织服装特色库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机电塑料模具特色库,不仅面向企业的服务做得比较好,而且吸引了市内一些重点企业参与建设,初步探索出了特色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宁波地方重点特色产业提供文献保障。
③与服务技术研发应用相结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承建的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库,自主研发、创建了特色库门户平台,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揭示与服务功能。多年来注重不断推进新技术应用,提升了门户功能,改善了用户体验和互动功能,提高了服务效率,服务绩效进一步提高。
④创新持续发展模式。高校专业教师是特色库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为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特色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从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子课题管理方式。将资源收集、筛选、标引等任务以校级科研课题形式公布,由专业教师申报并正式立项,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学校通过子课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学科优势,加强对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管理,提高了特色库资源更新的数量和频率。
⑤创立更新的有效途径。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在建设塑料机床专利特色库过程中,通过每年度采购商用数据的途径,数据量迅速扩张,特色库数据总量达到了143.6万条,成为目前NBDL最大的特色库。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建设服务外包特色库的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建库软件工具。该工具可自动采集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的学术资源和互联网的特色资源,并通过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辅之以必要的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特色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数据的日常更新。
⑥重视服务绩效考核。为持续建设特色库,更好地服务宁波地方经济社会,宁波市教育局下发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绩效考核办法》,将特色库项目建设与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实行常态化。2014年开始,每年度都对特色库项目进行检查、考核评审,逐步完善考核标准,2017年开始引入了第三方考核。通过建设与服务绩效考核,促进了特色库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等工作的持续进行。历年考核结果表明,多数特色库的建设与服务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发现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文献传递服务
除了中心门户平台的文献检索、下载服务之外,文献传递服务也是NBDL项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NBDL中心门户及其成员单位拥有庞大的数字资源,但是全市用户在使用时还有一些限制。一是大量的外文数据库由于价格昂贵未能采购;二是NBDL采购的面向全市IP范围服务的数据库数量有限,相当部分全文数据库的下载使用是控制在高教园区范围内的;三是整合的各高校数据库的服务范围是本校IP范围或本校师生员工账户。四是还有不少市民在下载利用数字资源时存在困难。因此,NBDL十分重视文献传递服务。通过文献传递服务,接通了数字资源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成员单位各自的馆藏资源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重要资源保障。2008—2017年,宁波服务站通过NSTL文献传递服务累计达492 294篇,在全国各服务站中名列前茅。2010年以来,已连续七年获得NSTL“优秀服务一等奖”。这是宁波市科技进步的反映,也是NBDL文献传递服务绩效的体现。
通过NSTL的文献传递服务,为本市节省了外文数据库直接采购引进的大量经费,同时,高端文献需求又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NSTL实行较为优惠的收费政策,也为我市文献服务节省了大量经费。
截至2017年底,NBDL为全市用户传递全文文献726.9万余篇。其中,NBDL中心门户自动传递 5 460 557篇,占总量的75.1%;中心馆及各成员单位人工传递1 808 937篇,占总量的24.9%。据最新统计,2017年通过中心门户平台调度的文献传递请求235 020篇,完成传递文献234 045篇,未完成文献传递975篇(主要是年代久远的文献、小语种外文文献等),文献传递的保障率达到99.59%。而且,各成员单位图书馆员对文献传递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文献传递请求通常在发出后几分钟内就被抢揽一空,因此绝大多数服务请求可在当天甚至12小时内得到满足。
(4)慕课联盟服务
慕课课程建设采用自建为主、引进为辅的合作方式。高校教师对于慕课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尤其是职业类院校课程在网络课程建设中表现活跃,反响热烈。通过引进外部优秀课程资源补充自建课程,总体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种类丰富、层次立体的课程系统。
网络课程设计契合传统课程教学流程,师生参与度高。网络课程的设计并不局限于将教学视频网络化,还包含了对课程教学、师生互动、课后评估和教学反馈等多个教学环节的渗透和分析。网络课程中涵盖完整的教学流程,保证了师生网上学习的成果,课程结课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
各高校在特色网络课程建设上独树一帜,各显特色。各个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教学资源、师生需求等多方因素,设计并创建了颇具本校特色的慕课课程资源。课程不但服务本校师生选课,还被广大区域内的其他师生引进并使用,受到广泛好评。
在技术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环境的冲击下,数字图书馆正在走向3.0时代,以资源为特征的2.0数字图书馆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亟需转型提升。正是基于此,NBDL尝试以“智慧联动”为着力点进行实践探索。
从服务对象的细分角度审视服务的具体深度和范畴。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靠技术支撑、资源基础,渗透到服务的各个方面。一是强调数字资源的整合度与服务的聚合性,进行资源圈的合理调整。实现中文基础性数字资源的持续更新,重点建设需求普遍的、战略性的数字资源,不断优化外文数字资源的结构布局。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网站平台的设计和运营上持续优化,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检索平台及统一的数字资源访问门户;二是打造数字平台内部的教育特色专题域,内容包括校刊、论坛、会议资料等;三是以特色库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从单纯的资源供给服务转型为“资源+应用”服务。加快对特色库平台的系统升级,改善平台知识生产、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和平台运行的安全问题等,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专题创作平台,提升特色资源服务深度。拓展移动专题应用服务,增加移动社交功能;同时借助自动化技术手段,通过人工干预,提高资源更新速度和数据增量,并加强原创资源的采集,实现成果转化,开展针对性服务;四是以“智课”和“慕课”为主,针对高教园区内部高校的具体需求进行整改,整合和应用高校优质慕课资源,推动联盟单位运用平台课程开展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改;完善课程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理顺学分认定与工作量等共建共享中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同时,完善高校网络(慕课)课程征集模式,对已上线、学生选课应用较好的、符合课程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各高校推荐、专家评审通过的课程,根据年度课程应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遴选优秀课程。
(1)数字资源绩效分析
为实现数字资源使用的绩效化和管理的规范化,NBDL探索对数据库采用绩效分析、评价,并完成数字资源的分析报告。
目前NBDL的期刊类文献主要分布在CNKI、EBSCO、Springer电子期刊、博看期刊、万方、维普、中文在线、超星等重点数据库。根据绩效分析报告,从使用总量上来看,2017年上半年,已统计的各数据库的期刊数字资源下载量合计达1 396 082篇。其中,CNKI 期刊总下载量为939 295篇,约占总量的67%;万方期刊总下载量为308 838篇,约占总量的23%;EBSCO期刊总下载量达70 459篇,约占总量的4%;Springer 期刊总下载量为67 084篇,约占总量的5%;维普期刊总下载量为10 406篇,约占总量的1%。(见图1、图2)
图1 2017年上半年各数据库期刊资源使用情况对比
图2 2017年上半年各数据库期刊资源下载量占比情况
通过绩效分析可见,NBDL各类数字资源的收录量与使用量不断扩大,充分体现数字文献资源库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效应已经日益明显,在促进本地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资源支持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次,根据社会、高校、家庭等多种用户主体的差异化需求,NBDL加大了学习类数据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如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满足了众多用户对于英语学习、考试的需要,使用量持续高位运行;又如软件通视频学习系统,内容覆盖广、学习模式有特色,可以满足公司职员、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多种群体的学习需求,从而发挥了广泛的社会外部正效应。
(2)用户行为跟踪分析
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在新条件下尤为紧迫。图书馆用户的行为是指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支配下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而数字图书馆用户行为则被限定在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同时,在数字环境下,它表现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即指用户在数字环境下的一切信息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活动[3]。
NBDL从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数据入手,根据每月使用量、各类数字资源的使用量、文献传递的用户请求量等对一整年的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对于采集到的数据,从人、资、地三类实体进行解读。人,是访问宁波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他们检索数据库、获取新知。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属性,影响其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资,即资源,是宁波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根本,经过专业人员的采集、整理、分类等予以展现。地,则是宁波数字图书馆的平台。不同的数据服务侧重于对不同实体的若干属性集合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度分析。
(3)资源采购决策分析
一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造纸本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采购平台,实现同步更新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采购,同时利用平台内先进的统计决策分析功能,包含采购分析、编目分析、读者服务分析、电子资源使用分析,实时数据支持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有效采购;二是尝试构建“纸质书-电子书-有声读物”一体的“购-阅-咨”智慧化资源管理平台,将资源的采购和管理平台从简单的集成系统变为一个综合的技术生态系统。
NBDL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宁波智慧教育平台等实现优势互补,创造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巩固以资源为主的服务基础,不断思考打造资源特色,互通有无;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和丰富资源使用的价值理念,发挥资源溢出效应;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经验和平台,通过巩固联席会议机制、联盟机制、共享机制等,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资源多样化和信息化。加强与第三方的专业合作,提升专业服务,激活特色库建设,实现产学研融合的“务实”发展,提升服务推广力度,实现向知识服务中心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