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分析

2018-12-14 20:00:57韩娜娜
政工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战友官兵部队

韩娜娜 滕 蕊

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分析

韩娜娜 滕 蕊

对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掌握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对于提高舰载机部队战斗力及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分析,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对于部队生活的不适应或工作中不愉快的情绪体验,42%来源于工作压力过大,33%来源于工作环境差,18%来源于很少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4%来源于家人不理解,3%来源于人际关系紧张。根据座谈调研结果,结合SCL-90抽样调查中官兵心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影响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外因内因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职业特点导致的压力。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量,肩负着重大的职责压力,并承受着较差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舰载机维护保障部队的日常工作,存在时间紧、训练多、任务重、人员少等特点,容易造成人员的心理负担超荷。多数官兵要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时刻保持高度警备,导致部分官兵适应不良,感到焦虑、厌烦和紧张。另一方面,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工作条件与环境较为艰苦恶劣,也是引发官兵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终日与舰载机为伴,工作在外场、舰艇甲板和机库,夏天的炎热与冬天的寒冷交替相伴。飞机降落或者起飞时都会发出刺耳的噪音,官兵长期处于70分贝以上的环境里。随舰远航执行任务时,舰艇上住宿条件有限,空间狭小。另外,舰艇上光线不足、空气不流通等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严重影响官兵们的休息和睡眠,导致生物钟混乱,情绪抑郁、焦虑,形成心理压力。

组织管理带来的失落。部分官兵表示感受不到来自组织的人文关怀,对自身的工作热情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被重视、尊重、认可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大多数还是心甘情愿地坚守在这份平凡的岗位上,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更是对这份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坚守的肯定、支持与呵护。另一方面,目前舰载机部队的组织管理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够让官兵充分感受到来自组织的人文关怀。一些组织管理工作依赖于简单粗暴的老做法,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发号施令,民主氛围不浓厚,不利于培养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在激励机制上,多数以惩罚为主、奖励为辅,不利于调动官兵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官兵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掌握得不及时、不透彻,容易造成脱离群众;在一些具体工作上考虑得不够周到,处理得不够细致,容易引起官兵的怨言和不满。

(二)内部因素

个性缺点引起的迷茫。官兵自身个性上的缺点,容易使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引起对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悲观迷茫情绪。首先,部分官兵意志品质不够健全,耐挫能力较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感到悲观迷茫。官兵大多都是刚走出学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在踏入部队前,生活圈子较小,在家庭成长和学校教育中备受呵护,社会阅历较少。踏入部队后,遇到工作上的挫折或者生活上的不顺心,往往缺乏应对经验,容易受到挫败感带来的心理打击,如果不能及时疏导,甚至会退避到自我封闭的小世界,从此一蹶不振。其次,部分官兵自我意识存在偏差,容易引起自卑、虚荣、攀比等不良心理体验。火热的军营生活充满着竞争,战友之间既要比学习、比训练,又要比内务、比养成。正是这些竞争,为部队建设注入了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就会陷入自我意识的偏差。例如,有的战士由于业务能力方面与老班长甚至同年兵存有差距,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当看到身边的战友取得成绩、同班的战友进步比自己快,一起来单位的同窗超过了自己时,心里总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人际关系造成的困扰。家人的不理解及与战友的关系紧张,也是引发官兵不良情绪体验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因工作的特殊性,官兵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较少,家庭责任难以履行。在发生父母生病住院、孩子意外受伤、家庭遭遇变故、家庭面临法律或经济纠纷、父母吵架、婆媳矛盾等情况,需要官兵去处理调解的时候,可能因为任务在身不能及时回家,让官兵们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已婚官兵很多两地分居,有的夫妻关系紧张,导致部分官兵承受着心理和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官兵入伍前身份多样,既有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初中生高中生,既有小老板、小经理也有工人、农民,等等;同时,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也不少。部分新兵新干部不习惯部队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不善于处理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与战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这也给官兵带来了心理压力。

二、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对策探讨

(一)创新方法,开拓心理教育思路

谈心交心,掌握官兵心理动态。首先通过与官兵谈心交心,消除上下级之间的心理隔阂,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其次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普及心理学常识,帮助官兵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拓展思路,开辟心理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官兵个人心理档案,掌握每一名官兵心理变化的全过程;二是设立“心理监督员”,以便及时发现官兵心理问题的不良苗头;三是完善部队、社会及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体系,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对症下药,缓解官兵心理压力

针对日常维护保障,组织心理训练。积极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是克服和防止以上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训练等工作,在部队开展动机训练、想象训练、模拟训练、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等心理训练,不断拓宽官兵们的心理阈限,增强基层官兵心理认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应激能力、心理适应能力。

针对随舰远航任务,进行心理疏导。针对随舰远航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在远航期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游戏,对官兵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官兵们缓解心理压力,对工作和未来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以人为本,转变组织管理思路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加强组织管理,以人为本,拓展沟通渠道,虚心听取和接受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官兵归属感,培养官兵的主人翁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官兵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官兵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组织上对官兵个人的尊重、鼓励及对官兵家庭的关心、帮助、支持,是每一名官兵安心本职、甘于奉献的重要心理源泉。

优化工作生活环境。改变舰载机维护保障官兵“宿舍—食堂—外场”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绿化营区环境,烘托家的氛围,使官兵身心舒畅;改善官兵随舰执行任务时的生活条件,从小处入手,在允许的范围内改进落实。丰富文化娱乐活动,除了组织棋类、球类等传统的娱乐活动之外,也要开展读书沙龙、诗歌朗诵、影视欣赏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陶冶情操、放松心情。

(四)重点突出,培养官兵良好个性

培养官兵自信心。人人都有被看重、被承认的心理需求,满足官兵的这种需求,就会强化他们的自信心。领导和战友们热情的鼓励、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殷切的寄托,对于培养官兵的自信心都会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培养官兵的自信心,不仅能够使官兵在工作中更加投入、充分展示才干,而且还会增强官兵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培养官兵意志力。引导官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首先,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其次,指导官兵树立远大志向,激发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再次,帮助官兵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醒和自我反省,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订一些行为规则、自律要求来督促自我,及时提醒和鞭策自己并努力完善意志品质。

【作者系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讲师、副教授】

猜你喜欢
战友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环球时报(2022-02-18)2022-02-18 17:55:42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 17:08:12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战友是什么
青年歌声(2019年11期)2019-11-13 08:07:02
老部队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永远是战友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