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桂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隔一年半,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标志着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的诞生,更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贸关系将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中国馆内,参观者观看民用客机和高铁列车模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成为世界出口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进口大国。2017年,中国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九位的意大利全年GDP规模。今天,中国将进一步加快国内经济向世界开放的步伐,以彰显中国的全球化决心和意志。
以开放服务部门为重点,放宽市场准入,加快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步伐。近期,中国进一步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以建设开放型体系为主体,推动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营商环境建设。中国正在准备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中国将大力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还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以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为主,推动中国与国际经济制度一致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主动提出建立开放型体制的单边举措。鉴于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中国在有能力的地区率先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最终推动全国全面开放起到摸索、试验作用。例如,将海南单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以此推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同时,中国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1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规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直接拉动世界GDP实现1位数以上的增长。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的理念,积极提升自身的开放水平和层次,同时也将积极提升全世界的开放水平和层次。
积极推动双边自贸区建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加快了自贸区建设步伐。截至目前,中国已达成17个自贸协定,涉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非洲25个国家和地区,正与28个国家进行13个自贸区谈判或升级谈判,与9个国家进行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研究。这些自贸区谈判将为世界“推倒”贸易壁垒作出全新贡献。
积极加快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区域合作谈判展现的是一国向外开放的能力、水平、层次和范围。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并希望早日达成这一协议;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建设,特别是坚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运行多年,其基本原则和达成的共识已构成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石。在推進世界开放型体系过程中,中国力主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平台,加快各方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制度力量”。
积极推进一个包容性的开放世界体系建设。中国一贯主张开放、包容、创新等原则,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在推进开放型世界体系建设的同时,中国也将兼顾开放领域里的包容原则。中国充分认识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各国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在同一时间内建立同质开放体系。因此,中国正积极努力协助发展中国家推进能力建设,以逐步提高它们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八大行动”,就是要帮非洲国家补足开放能力的短板。
中国曾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意义和世界价值,并通过“一带一路”践行这一理念。本次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共同发展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通道。没有共同发展,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就永远停留在有等级、有差异的发展轨道上,也就永远无法平息战争、内乱、种族冲突以及贫困。当前世界贫富不均已经到达“警戒”水平,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世界上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习近平主席真诚地呼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普惠共荣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原则。中国一直坚持共同发展和普惠发展,而且中国也实实在在是这么做的。1950年至2016年,中国已经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都在30%以上。
包容共赢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提出的大倡议,目的是推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包容发展,最终共同享有工业文明的果实。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6.5%。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向东道国上缴税费累计20.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
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将继续以推进开放、包容、共赢的全球经济体系为自己的使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作为推进世界发展的前行动力,在更广阔的层面上考虑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不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而以新一代大国形象铸就人类社会的新未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