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花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改革开放40年能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成功激发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創造性。
改革过程中,纺织行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坚持实业报国、奋发进取、担当责任、追求卓越的优秀纺织人,其中就包括奉献行业、匠心坚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知识型产业工人”,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做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从1988年中专毕业入厂,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30年间,邓建军从一名普通的电气维修工成长为技术总监。有他在,黑牡丹人放心。
“领头羊”“技术核心”“科研组的CPU”“技术工人创新的楷模”“不停奔跑的中国技工”……说起邓建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容。
邓建军是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连续三届党代表,他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敬业奉献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中国纺织大工匠”“江苏大工匠”“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在众多的荣誉面前,邓建军始终对自己有着独特的定位——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过去30年,他一直坚守这个定位为企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邓建军刚进厂的第一次维修以失败告终。他几个小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师傅只用十几分钟就搞定。从此,邓建军刻苦钻研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黑牡丹借改革开放东风放眼全球,破釜沉舟、另辟蹊径,果断进军牛仔布行业。生产牛仔布的进口纺织设备中,电气控制系统以集成电路为主,技工必须综合掌握电气和机械相关知识,才能胜任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缺少知识型工人、技术受制于国外,是当时几乎所有纺织企业面临的窘境。
邓建军立志要在岗位实践中自学成才,不断提升学习力,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他每晚必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看懂原版技术资料,他又学习英语和德语,跨越语言障碍。他先后获得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学位。
1992年,黑牡丹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剑杆织机。邓建军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从最基本的制图做起,最终驯服了这些机器。
1999年,公司从比利时进口了一批喷气织机。这些机器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位是张力传感器,安装时外国厂商拒绝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出现故障后难以维修。邓建军反复测试后发现,线路板中一个小零件会因为机器的高速震动而损坏。厂商只换不修,开出1万元的天价。结果邓建军从市场上找到了只要1分钱的替代配件。
之后,邓建军解决问题的领域不局限在电气和机械,开始涉及工艺流程。染整行业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薄弱环节,主要被色差、缩水率等问题所困扰。邓建军熬过了上百个不眠之夜,将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了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黑牡丹产品从此畅销国外市场。
2005年,邓建军带领团队,用了100天的时间,成功改进染浆联合机,降低了因停机造成的纱线损失,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接着,他们一口气开发出“在线染料组分自动控制系统”“在线染液控制系统”“在线流量控制系统”“自动浆液控制系统”和“染料组分分析计算控制系统”五项成套技术,每一项都是业内首创,黑牡丹染色质量从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染浆联合机已持续升级到第五代,成套控制系统也持续优化到了第三代。
30年里,邓建军参与技术改造项目500多个,攻克重大技术难题30多个。无论取得多少成绩、获得多少荣誉,他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传、帮、带,培养更多知识型产业工人
行业内谈到邓建军,不得不提“邓建军科研组”。30年前,为适应设备引进和技术攻关的需要,黑牡丹集团组建
了由三名技术工人组成的 “设备科电子组”,1999年发展为以知识型工人、劳动模范邓建军领衔的“邓建军科研组”。
在黑牡丹集团的许许多多班组中,邓科组是一朵傲然绽放的黑牡丹。30年来,邓科组共为企业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新申请发明专利5项;取得创新成果26项,40多项创新攻关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先后填补了牛仔布领域多项世界技术空白。近几年完成并不断优化的“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竹节布分经机生产研发”“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前织集中化料系统”“自动疵点检测系统”等项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近亿元的收入,还实现了纺织品染整生产过程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邓建军科研组”现有26名成员,几乎都传承了邓建军解决问题的意识。邓科组现任组长姜永强特别强调“在现场”,他说,邓科组的人都差不多,大家都属于默默钻研技术的,“更愿意跟机器打交道”。正是这样扎根现场,结合企业实际,对知识不断吸收、积累和应用,提出一个个“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邓科组帮助黑牡丹从容应对各种市场风险和挑战,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始终处于有利地位。
“邓建军科研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班组建设的楷模,他们坚持以班组为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大力培育适应纺织工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纺织行业创新型班组建设的优秀范例。
此外,邓建军领衔的工作室还以工匠精神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宗旨,开展“名师带徒”结对活动,通过传、帮、带和手把手技艺传授,培养维修技术人才。工作室作为企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德为先,以技术创新实践为己任,在技能传承以及团队精神打造方面树立多维度标杆,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劳模的“扩散”“集聚”和“品牌”效应。
在邓建军科研团队的带动下,黑牡丹相继成立以染浆、纺纱、产品开发、织造、后整理、设备、电气等7大工种为代表的数十个创新班组。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邓建军式的知识型员工迅速成长起来。这些技术人才,均以一颗平常心,做着不平常的事,为黑牡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言传身教,做工匠精神的弘扬者
长期扎根基层的邓建军身上,体现了一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他多年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专、精、创”——专,专注、坚守;精,精益求精;创,创新。
作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劳模宣讲团”成员,在推进常州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道德讲堂”新载体建设中,在党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中,邓建军走进企业、学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全国党代会、工会十六大和劳模精神,累计做了60多场报告,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推动了职工素质建设工作。
近年来,邓建军还围绕“工匠精神”,分别在国家、省和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交流会、郝建秀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经验交流会上和广大劳模一起分享交流,与北车集团、新誉集团、江苏盐业集团、南京晨光集团等单位互动探讨。他应邀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讲述自己的成长成才历程,分享对“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的感悟,向海峡两岸弘扬“专、精、创”的工匠精神,呼唤“匠心归来”,做“工匠精神”坚定的弘扬者。
近年来,邓建军通过行业内对口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整个行业维修技术水平,发挥技师在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会诊、技能攻关和实现绝技绝活传承的积极作用。他先后与全纺行业劳模技术援疆、与江苏省各地劳模到泗阳等地结对帮扶,为当地企业破解经营和技术等方面难题、培训技术人员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此外,邓建军还借助基层优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民声、征询意见和建议,把握每一次参政议政机会,通过各类、各级座谈会为基层职工和企业发声。
邓建军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成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2013年4月28日的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称“知识工人”邓建军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从一名中专生到自学获得本科学历,再到攻读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中国技工”邓建军不仅在求知成才的道路上不停奔跑,更在永续的创新实践中,以“专、精、创”的工匠精神,带动一群人、引领一批人,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