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加拿大、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吴云萧达李珍●本报记者崔杰通●汪析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当地时间11日在加拿大法院的听证会上获准保释,接下来还要应对美国的引渡官司大战,时间可能旷日持久。保释期间,孟晚舟被迫接受16项要求,包括缴纳1000万加元的保释金、接受物理和电子监控等,华为公司12日发表声明称,“期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加拿大12月1日突然扣留孟晚舟引发中国舆论愤怒,中国官方密集行动施压加拿大放人,国际媒体上也出现大量对美加做法的质疑。就在11日,加拿大官方称该国一名前外交官在中国被捕,一些加拿大人猜测这是中方就孟晚舟被扣留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报复”,加拿大官员则称没有明显迹象显示两个事件间存在关联。在美国高官努力撇清孟晚舟事件与中美贸易磋商的关系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突然声称,如果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或帮助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他将干预美国司法部针对孟晚舟的案件。
“我以祖国为傲!”
“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孟晚舟”。加拿大时间11日,获保释后的孟晚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很多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其所配的图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11日当地下起大雨,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20号法庭149个席位的旁听席满满当当。在宣布裁定前的口头论述时,法官厄尔克称对孟晚舟的逮捕令于8月22日在纽约发出,但美方“没有提供有关此案的证明文件”。当天的裁决结果是,孟晚舟被准许保释,需交付1000万加元保释金,其中700万需要是现金。根据加拿大法律,保释期间,孟晚舟需要交出护照,生活在她在温哥华的一处住宅内,仅可在限制区域内活动,遵守晚11时到早6时的宵禁,并按时到法庭报到。她还要接受保安公司对其24小时的监控,并佩戴电子监视器等。《温哥华星报》记者迈克尔在法庭现场发推文称,听到获准保释的消息后,孟晚舟抹去眼角的泪水,向在场的丈夫刘晓棕点头微笑。
华为公司12日发表声明称,“我们期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我们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后续会给出公正的结论。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美国媒体称,从孟晚舟1日被捕开始算起,美国有60天时间向加拿大当局提出正式引渡请求。如果引渡请求获批,孟晚舟将有几个上诉选择,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明年2月6日,孟晚舟需再上法庭。据《纽约时报》报道,从加拿大引渡嫌疑人到外国,需经过三个关键步骤。首先,加拿大司法部长要决定是否授权启动引渡程序,通过法庭颁布“授权进行书(ATP)”。ATP发出之后,当局安排抓捕或传唤嫌疑人,嫌疑人可申请保释。第二步,法院将举行引渡聆讯。引渡聆讯有别于保释聆讯,并不考虑嫌疑人弃保可能性,而主要分析案情、证据充分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有引渡至外国的必要。最后,如果法院认定需要引渡,将由司法部长决定是否批准引渡。报道称,目前孟晚舟案正处在第一及第二步骤之间,等待引渡聆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在白宫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及孟晚舟事件。他称,“如果我认为它对国家有利,如果我认为它对达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有利——这至关重要——对国家安全有利——我肯定会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干预的。”报道说,特朗普称,孟晚舟有可能获释,“这可能有很多种不同情况发生。也有可能这件事将成为谈判的一部分。不过我们将与司法部谈一谈,我们要和他们谈谈,我们会找很多人一起参与”。被问及是否乐于见到孟晚舟被引渡至美国时,特朗普表示他要先看中国方面有什么要求。
针对特朗普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表示,(下转第十六版)
●本报驻加拿大、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吴云萧达李珍●本报记者崔杰通●汪析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当地时间11日在加拿大法院的听证会上获准保释,接下来还要应对美国的引渡官司大战,时间可能旷日持久。保释期间,孟晚舟被迫接受16项要求,包括缴纳1000万加元的保释金、接受物理和电子监控等,华为公司12日发表声明称,“期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加拿大12月1日突然扣留孟晚舟引发中国舆论愤怒,中国官方密集行动施压加拿大放人,国际媒体上也出现大量对美加做法的质疑。就在11日,加拿大官方称该国一名前外交官在中国被捕,一些加拿大人猜测这是中方就孟晚舟被扣留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报复”,加拿大官员则称没有明显迹象显示两个事件间存在关联。在美国高官努力撇清孟晚舟事件与中美贸易磋商的关系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突然声称,如果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或帮助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他将干预美国司法部针对孟晚舟的案件。
“我以祖国为傲!”
“我在温哥华,已回到家人身边。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谢谢每一位关心我的人。孟晚舟”。加拿大时间11日,获保释后的孟晚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很多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其所配的图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11日当地下起大雨,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20号法庭149个席位的旁听席满满当当。在宣布裁定前的口头论述时,法官厄尔克称对孟晚舟的逮捕令于8月22日在纽约发出,但美方“没有提供有关此案的证明文件”。当天的裁决结果是,孟晚舟被准许保释,需交付1000万加元保释金,其中700万需要是现金。根据加拿大法律,保释期间,孟晚舟需要交出护照,生活在她在温哥华的一处住宅内,仅可在限制区域内活动,遵守晚11时到早6时的宵禁,并按时到法庭报到。她还要接受保安公司对其24小时的监控,并佩戴电子监视器等。《温哥华星报》记者迈克尔在法庭现场发推文称,听到获准保释的消息后,孟晚舟抹去眼角的泪水,向在场的丈夫刘晓棕点头微笑。
华为公司12日发表声明称,“我们期待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及时、公正地结束这一事件”,“我们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后续会给出公正的结论。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美国媒体称,从孟晚舟1日被捕开始算起,美国有60天时间向加拿大当局提出正式引渡请求。如果引渡请求获批,孟晚舟将有几个上诉选择,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明年2月6日,孟晚舟需再上法庭。据《纽约时报》报道,从加拿大引渡嫌疑人到外国,需经过三个关键步骤。首先,加拿大司法部长要决定是否授权启动引渡程序,通过法庭颁布“授权进行书(ATP)”。ATP发出之后,当局安排抓捕或传唤嫌疑人,嫌疑人可申请保释。第二步,法院将举行引渡聆讯。引渡聆讯有别于保释聆讯,并不考虑嫌疑人弃保可能性,而主要分析案情、证据充分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有引渡至外国的必要。最后,如果法院认定需要引渡,将由司法部长决定是否批准引渡。报道称,目前孟晚舟案正处在第一及第二步骤之间,等待引渡聆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在白宫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及孟晚舟事件。他称,“如果我认为它对国家有利,如果我认为它对达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有利——这至关重要——对国家安全有利——我肯定会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干预的。”报道说,特朗普称,孟晚舟有可能获释,“这可能有很多种不同情况发生。也有可能这件事将成为谈判的一部分。不过我们将与司法部谈一谈,我们要和他们谈谈,我们会找很多人一起参与”。被问及是否乐于见到孟晚舟被引渡至美国时,特朗普表示他要先看中国方面有什么要求。
针对特朗普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表示,美方非常清楚中方在孟晚舟一案上的立场。任何人士,特别是美国政府的领导人或高层人士,如果他们愿意推动这件事朝着解决的正确方向发展,当然值得欢迎。
外交部回应“加拿大前外交官被抓”
1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媒记者轮番追问发言人陆慷有关“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Kovrig)近日被中国政府拘留”一事。陆慷表示,此事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内容,“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也请相信中国相关部门一定会依法依规处理”。陆慷称,外媒报道里提到的康明凯所在的国际危机组织在中国境内没有备案,其人员在中国境内从事活动就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12日下午,有国内媒体报道称,加拿大公民康明凯,英文名:MichaelJohnKovrig,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于2018年12月10日,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审查。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1日称,“了解到了那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被捕的情况”。加公共安全部长古德尔表示,没有明确迹象表明此事与孟晚舟遭扣留有关。他称,加拿大外交官员一直与中方接触,解释加拿大人如何严肃看待此事,以及加方的“深度关切”,“我们将不遗余力、竭尽所能照顾他的安全”。加拿大《全国邮报》引述该国前驻华外交官雅克的话称,康明凯可能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涉及他为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完成的“很棒的”、具体的政治研究,其中包括与政治异见人士交流。
美加“做得太过了”
“如果一家美国公司管理人员在中国政府命令下因某些琐事被抓,想想华盛顿会作何反应?”12日,《新西兰先驱报》刊登社论称,“那将爆发一场全面国际危机”。该报强调孟晚舟事件的深远影响现在还说不好,但认为可以确定的是“在制裁伊朗问题上抓华为高管做得太过了”。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载文称“逮捕孟晚舟是对中国的巨大挑衅”。文章写道,2011年,摩根大通公司由于违反美国对古巴、伊朗以及苏丹的制裁而上交罚金8830万美元,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戴蒙并没有被从飞机上抓走并进行羁押。自2010年以来,巴西银行、莫斯科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汇丰银行等都曾违反美国的制裁,但这些被处罚的机构没有一位首席执行官或首席财务官因此被逮捕羁押。
《日本经济新闻》11日引述香港安全咨询公司A2GlobalRisk负责人艾伦的话称,该公司收到许多美国客户表达担心的电话,称很多人取消了赴华行程,担心中国就孟晚舟事件实施报复。“孟晚舟被抓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印度媒体livemint12日刊文警告称,这一事件令人担忧,西方世界过度使用其司法系统与经济合作的力量。文章称,这是“把相互依存当武器”。文章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关系将沿着权力的路子走下去,而不是法律或有秩序的合作,那么,你能靠什么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