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YOD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8-12-12 10:44陈卓何琳王家林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微课

陈卓 何琳 王家林

摘 要:目前传统高校课堂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而单纯的微课视频教学又存在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由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YOD(自带设备)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结合,将课堂互动进行数字化呈现,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程实践表明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BYOD;微课;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8-0019-04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者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碎片化、快速更新化的移动学习时代。微课因其短小精辟、随时随地可学的特点,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新宠儿。但微课也存在单个知识容量有限、相互关联不紧密等缺点,使学习者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微课在讲究系统性的传统教育中难以得到推广和应用。王伟[1]在微课资源高校应用现状调查分析中发现,尽管一些高校建立了微课资源库,但微课的应用仍停留在观念认识的层面上,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操作使用。

一、微课的应用模式

胡铁生指出,“微课资源本身并非最重要,微课放在何种平台之上更重要”[2]。可见如何寻求微课落脚点,建立起成熟的微课应用模式才是重要环节。

目前,微课的应用形式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慕课的应用

慕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网上课程。比较著名的国外平台包括Coursera、Udacity、edX,国内则有超星慕课、智慧树、果壳网等,这些平台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配备了学习和管理系统。但一直以来有着通过率低(4%-10%左右)、学习者难以持续等问题[3][4]。究其原因,白倩[5]等问卷调查指出,一是因为慕课学习对参与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另一原因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时空隔离不能实时交流,使学习者缺乏学习情境的真实感,从而出现学习孤独感,所以在当前普通高校中想要普及慕课应用存在困难。

2.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应用

翻转课堂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把课上环节和课下环节翻转过来,重新调整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观看微课、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参与教师组织的交流、讨论、问答等环节,以达到深化理解,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

但这一模式需要学生在参与课内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花费时间通过微课等学习对应知识点。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课上灌输教学的模式,很容易在失去教师外在引领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难免出现课下不准备、上课不开口的情况。如此日积月累,只会事倍功半。

国外的Erik Blair等[6]也表明翻转课堂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负担变重,但学习成绩并未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廖涛等[7]指出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通识课程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该模式可能效果较好,但是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采用该方法不太适合。而且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式应用

混合式教学提供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構成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两种学习模式的重新组织实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8]。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既不是处于纯自学的状态,也不是全程由教师提供百分之百的灌输,而是一个由教师领引、微课嵌入、师生互动、平台讨论、章节评测等形成的一个无缝的学习流程。这种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又突出了学生为本的理念。本文就是基于这种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二、BYOD概念的引入及可行性分析

1.BYOD的概念

近年来BYOD概念逐步兴起,BYOD 即指“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起源于IT企业,是指允许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企业内部网络,以获得信息支持自己的工作进程。而在教育教学领域,BYOD 则是指一种教育服务信息模式,即师生自带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进入课堂,并以此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应用模式[9]。

基于BYOD的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BYOD 进入课堂后,师生间在线下互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线上互动。各种教学活动、课堂活动,用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通过互动反馈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情况,并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学生可利用 BYOD 实现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结合,这样“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才得以体现。

彭绍东[10]在研究中指出,目前BYOD主要应用于国外中小学课堂,而在高校的应用多以研讨室、自习室等较为常见,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少。该研究则着重开展BYOD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2.BYOD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方面随着国内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校园无线网络已可以安全、稳定地提供全面服务。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的全面普及下,大学生移动设备拥有率也接近100%。这些都为BYOD的引入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支持。该研究采集了三组来自不同专业的校内《结构力学》微课平台访问方式统计数据,每组数据样本为60人。从图2可以看出,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比例相当高,三组数据分别达到84.66%、90.53%、86.00%,明显超过传统电脑网页浏览数量。这表明,由于移动学习的便捷性,学生更倾向于从固定的电脑桌前解放自己,进行不受地点限制的自由支配式学习。

由此笔者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改变,提出基于BYOD的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

三、基于BYOD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无线网络普及的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非常简单地获得海量学习资源,但是如何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挑选出最有效、最适合的学习素材,这需要专业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领。

首先,在课堂内,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限, 尚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有关的具体环节。因此,在BYOD支持下的课堂环节中,教师应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控制,包括对学习材料进行发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其次,课堂外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可通过BYOD平台加入到学生中去,不受空间和时间约束,成为学生的“学伴”。以一种肩并肩的方式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构建基于 BYOD 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由此,该研究将基于BYOD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为:问题引入环节、问题分析环节——微课嵌入、问题所处知识构架整理环节、课堂互动环节、学习效果检测环节、构建学习共同体环节六个方面。

1.问题引入环节

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研究者在课堂上采用投票问卷的形式发放了一个“判定某结构体系是否为静定结构”的问题,学生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现场投票,投票结果实时投影在大屏幕上。投票结果显示,参与的36人中,给出了比例一样的不同选择,这就直观地突出了学生对静定和超静定结构概念的模糊理解。由此作为课程切入点,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点讲解的学习兴趣。

在此环节中,由于有BYOD的引入,对学生互动反馈结果提供了一个快速数据分析并展示的可能性,使得教师可以迅速掌握课堂情况,把控教学内容走向。

2.问题分析环节——微课嵌入

此环节侧重于问题的解决,也就是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这便是嵌入微课使其服务于传统课堂的最佳时刻。由于微课时间多为6-10分钟,教师只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便可将其自然而然地嵌入到课程教授中。但这一混合过程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基于能否在前期良好地进行微课知识点设计、选择和实现。一个优秀的微课应该在选材上,针对课程讲解中的重点、难点;在设计上,体现界面简单大方;在信息传递上,突出准确、科学、精炼、通俗易懂,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11]。如图3所示,该研究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嵌入微课,其设计为可汗风格,教师并不需要出镜,以手写勾画的形式,致力于给学生形成一种面对面、一对一讲授的亲切感。

3.问题所处知识构架整理环节

该环节是强烈体现教师课堂面授教学优势的环节,尽管利用微课嵌入学习,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该知识点,但无法形成整体意识。教师在此环节中,应该通过讲授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明确本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并将每个知识点有序串联起来形成体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的内在逻辑,可以举一反三、不断衍生。而不是让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学生仅仅得到一张浮点图。

4.课堂互动环节

传统课堂一直存在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入BYOD后,互动环节可以由教师在课堂直接发问,转化为移动端问题抢答、问卷等多种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该研究对学生倾向的参与课堂提问互动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有信心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下,43人中只有1人(占2.3%)選择积极主动举手回答,5人(占11.6%)不希望参与问题回答,11人(占25.6%)选择被动等待教师点名后才会回答,但最为突出的是26人(60.5%)愿意使用BYOD模式下的互动平台,通过移动端参与问题抢答。

可见如果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数学生会保持沉默,等待教师指定后才会回答,很难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同时也间接反映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如果直接应用到当前课堂教学中,实际上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由于引入移动端抢答模式,学生课堂参与意愿提高了,缓解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提问无人回答的尴尬情况。

出现这种数据调查结果的原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传统课堂学习环境中有着拘束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但当提问活动转到线上进行后,这种约束感会减弱,学生的参与意愿也随之增强。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在新的BYOD模式下得到了改变。

5.学习效果检测环节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新知识,发现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合理有效的检测环节是可以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而不是固定的几分钟,在课堂随机检测中,基于BYOD模式,教师可根据时间,弹性安排发放多种形式的测验,及时查看学生反馈结果,从而进行查漏补缺。

6.构建学习共同体环节

此环节基于BYOD模式,可将互动环节从课堂延续至课外,教师可利用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实现随时随地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来构建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助教等)共同组成的的学习集体,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Candice Stefanou[12]的研究表明,在这样宽松、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都有明显的提升。

四、结论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基于BYOD模式下进行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规避了微课独立学习的无系统性,提升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生动性,同时还构建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这一模式将随着信息与知识的运用日益综合化,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伟.微课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9-12.

[2]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1-8.

[3]明菲菲.基于MOOC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析[J].教育探索,2016(5):138-140.

[4]王勃然,金檀,赵雯.慕课与“高”辍学率:基于学习者视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59-164.

[5]白倩,赵丽,张舒予.慕课的学习现状与反思——基于我国慕课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角度[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 65-71.

[6]Erik Blair, C.M.S.P., Performance and perception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J].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16,21(6):1465-1482.

[7]廖涛,刘丹,张学梅等.“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技术与市场,2017(5):308-309.

[8]Jennifer George-Palilonis,V.F.,Blended Learning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s Classroom: Student Reflections on a Multimedia Course[J].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arning,2009,7(3):247-256.

[9]谷沅芷,BYOD在我国高校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5):9-12.

[10]彭绍东,混合式协作学习设计研究的干预设计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2017(6):71-79.

[11]刘静.高校微课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探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6):96-101.

[12]Candice Stefanou, J.D.S., Developing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hrough an Undergraduate Learning Community[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2002,5(1):77-97.

(編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混合学习视角下《建筑水电工程计价》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混合教学”在开放大学教育模式中应用的思考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