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临床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12-12 11:12曾耿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免疫功能腹腔镜

曾耿华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行肝癌左外叶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入院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及观察组(50例,采取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两组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两组各项炎性因子均出现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康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术后康复; 左外叶切除术; 免疫功能; 腹腔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74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3

肝癌是我国较为高发的恶性肿瘤类型,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上腹部包块等症状。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肝脏肿瘤治疗的常用术式。但其对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中通过笔者所在医院100例行肝癌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肝癌左外叶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相关诊断标准[1];患者均行腹部CT、MRI检查,结合甲胎蛋白等检查确诊,肿瘤病灶位于左外叶;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中,女15例,男35例;年龄42~65岁,平均(55.85±5.45)岁;肿瘤直径2~5 cm,平均(4.48±1.25)cm,身体质量指数(BMI)21~28 kg/m2,平均(24.5±3.2)kg/m2;Child-pugh分级:B级14例,A级36例。对照组中,女16例,男34例;年龄41~68岁,平均(56.05±4.85)岁;肿瘤直径2~6 cm,平均(4.49±1.21)cm;BMI 20~29 kg/m2,平均(24.6±2.5)kg/m2;Child-pugh分级:B级15例,A级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全麻。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手术: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 Hg,沿脐下缘切开一切口,长约1 cm,置入腹腔镜,对腹腔进行探查,对病灶及周围情况进行探查,将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及三角韧带切开,离断小网膜至静脉韧带根部,之后离断肝实质与小管道,粗大管道需要夹闭后再予以离断。切除后创面予以电凝止血,胆漏处缝扎后,以生物蛋白胶封闭肝脏创面,对腹腔进行冲洗,将腹腔镜退出,留置腹腔引流管,对腹壁创口进行缝合。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手术取右上腹倒L型切口,按常规步骤实施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于术前1d、术后5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NK,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β。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比

术后5 d时,两组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炎性因子对比

术后5 d时,两组各项炎性因子均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肝脏肿瘤多以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其手术创伤小,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其相比于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点,但作为一种手术操作,势必会因手术的刺激而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1-2]。人体免疫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于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分为多个亚群,其中CD3可结合T细胞抗原受体,活化T细胞,NK细胞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D8和CD4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3-5]。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观察组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机体恢复快;同时观察组术后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小;而开腹手术患者机体所受创伤大,明显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IL-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可趋化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达到炎症部位,并诱导其发生变形和溶酶体释放反应,从而损害组织与细胞[6-8]。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为炎症反应的启动者,其作用于多种细胞,可激发细胞因子发生级联反应,激活炎性细胞,诱导氧自由基产生,调节黏附分子,促使细胞凋亡等。IL-β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参与细胞免疫激活,能诱导IL-8产生。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损伤及炎症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可客观评估组织损伤程度[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 d时,两组IL-8、IL-β、CRP及TNF-α均較术前有所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免疫激活作用相对较弱,机体创伤及应激反应较小,更有利于术后康复。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术中有效控制出血是成功的关键,总结经验为:术中在超声引导下,对肝内脉管和胆道位置进行初步判断,然后紧贴镰状韧带左侧,将肝实质由浅入深切开,3 mm以下的小血管使用超声刀一次剪切开,对于3 mm及以上的Ⅱ、Ⅲ段脉管,应将其分离出来,之后夹闭后离断[11-12]。肝左静脉一般位于下腔静脉与镰状韧带延长的交界处,可将肝左外叶向左前下方适度牵引,以使肝作静脉暴露,之后予以离断。在进行离断或夹闭的操作中应以重要管道完全嵌入为准,这样可避免术中大量出血,术野清晰。观察组患者手术中按以上操作,均未见大量出血的病例。

综上所述,腹腔镜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康复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永祥,王建,王翔,等.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术对患者临床康复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44-6846.

[2]叶金阳.开腹肝癌左外叶切除与腹腔镜术患者康复与机体免疫功能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21-22.

[3]王文斌,闫长青,吕海涛,等.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1):9-12.

[4]陈应军,甄作均,吴志鹏,等.腹腔镜下降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4):339-343.

[5]麦结珍,李巧云,温文敏,等.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应用[J/OL].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5,7(4):223-226.

[6]陈焕伟,邓斐文,王峰杰,等.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七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23(5):304-306.

[7]张建军,武金才.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肿瘤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5,26(9):1349-1351.

[8]马靖,王卫东,刘清波,等.腹腔镜下双极射频Habib 4X辅助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8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1):982-985.

[9]陈应军,甄作均,向青锋,等.改良手助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7):574-577.

[10]张杰,周仲国,黄仲禧,等.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6):13-17.

[11]何沙,冯锦荣,卢永刚,等.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边缘性肝肿瘤近期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7):914-917.

[12]谭新华,张文兴,刘鹏,等.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8,24(2):90-93.

(收稿日期:2018-04-10)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免疫功能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