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治疗34例妇科良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2018-12-12 11:12刘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

刘阳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治疗34例妇科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治疗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观察组予以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7.83±7.72)ml、术后排气时间(28.45±5.67)h、下床活动时间(13.78±4.87)h、住院时间(5.59±1.83)d,显著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4.51±11.32)ml、术后排气时间(37.69±7.86)h、下床活动时间(28.18±7.67)h、住院时间(8.41±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5.559、9.242、5.887,P=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术后镇痛率(5.88%)、发热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75.53%)、发热率(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8.956、38.766,P=0.000、0.000)。观察组术后3 d的IgG(9.17±1.46)g/L、补体C3(0.98±0.03)g/L、IL-2(45.93±6.8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的IgG(7.34±1.19)g/L、补体C3(0.76±0.02)g/L、IL-2(40.07±5.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28.684、3.841,P=0.000、0.000、0.000);观察组术后3 d的IL-4(45.76±9.17)ng/L、WBC计数(6.67±2.24)×109/L、CRP(67.62±7.48)g/L,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的IL-4(61.48±11.68)ng/L、WBC计数(7.97±2.36)×109/L、CRP(125.43±18.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3、2.330、17.115,P=0.000、0.022、0.000)。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妇科; 良性疾病;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3

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高,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的開腹子宫全切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并发症高,术后恢复慢[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引进,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等特点[2-3]。因此,本文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34例妇科良性疾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治疗的6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妇科良性疾病;(2)无手术禁忌证、麻醉过敏史;(3)无合并妊娠;(4)符合行子宫全切术的指证。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急性炎症;(3)内科内分泌疾病;(4)精神疾病;(5)肝肾器官功能不全;(6)合并心、肺疾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观察组:年龄45~58岁,平均(49.68±4.26)岁,体重47~68 kg,平均(55.62±6.38)kg;对照组:年龄46~56岁,平均(48.77±4.59)岁,体重48~66 kg,平均(56.79±6.84)kg。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常规禁食12 h,

术前3 d冲洗阴道,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术中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组予以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置入举宫器,建CO2人工气腹,维持12 mm Hg压力。于患者左右下腹开5~10 mm穿刺孔,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采用超声刀电切距子宫2 cm处的双侧子宫圆韧带、双侧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电切分离阔韧带前叶、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将膀胱推至子宫颈外,电切双侧子宫动静脉,将子宫推向一侧后电切主韧带,沿着耻骨牵引子宫,电切子宫骶韧带、阴道穹窿,游离子宫并经阴道取出子宫[4]。冲洗盆腔,消毒阴道残端,止血后采用1-0号吸引线缝合阴道残端及盆腔腹膜,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予以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麻醉完毕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下腹正中切开腹部后分离各层组织直到腹腔内。常规探查患者的盆腹腔中子宫情况,充分暴露手术术野,牵引子宫两侧角部,切断圆韧带后采用7号线缝合。剪开骨盆漏斗韧带,缝合近侧骨盆漏斗韧带后剪开韧带后叶腹膜。剪开阔韧带前叶、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将膀胱推至子宫颈外,切断双侧子宫动静脉后用10号线缝合,切断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用7号线缝合,切开阴道穹窿,切除子宫并经分碎术,从阴道取出子宫。生理盐水冲洗盆腔,采用碘液对阴道残端消毒,止血后采用1-0号吸引线缝合阴道残端,采用2-0号可吸收线缝合盆腔腹膜,留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5]。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发热情况。

(2)采集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的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IgG、补体C3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2、IL-4水平,采用琼脂单扩散法检测CRP水平[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22.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7.83±7.72)ml、术后排气时间(28.45±5.67)h、下床活动时间(13.78±4.87)h、住院时间(5.59±1.83)d,显著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4.51±11.32)ml、术后排气时间(37.69±7.86)h、下床活动时间(28.18±7.67)h、住院时间(8.41±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9、5.559、9.242、5.887,P=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术后镇痛率(5.88%)、发热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75.53%)、发热率(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8.956、38.766,P=0.000、0.000),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3 d的IgG(9.17±1.46)g/L、C3(0.98±0.03)g/L、IL-2(45.93±6.8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的IgG(7.34±1.19)g/L、C3(0.76±0.02)g/L、IL-2(40.07±5.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28.684、3.841,P=0.000、0.000、0.000);观察组术后3 d的IL-4(45.76±9.17)ng/L、WBC计数(6.67±2.24)×109/L、CRP(67.62±7.48)g/L,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的IL-4(61.48±11.68)ng/L、WBC计数(7.97±2.36)×109/L、CRP(125.43±18.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3、2.330、17.115,P=0.000、0.022、0.000),见表2。

3 讨论

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器械对患者机体组织的挤压会导致局部缺血,手术过程中易刺激肠管,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肠胃功能[7]。而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开腹手术,进而成为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方式[8]。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疼痛程度低,术后不残留瘢痕,手术应激反应及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9]。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时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手术导致的免疫功能变化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10]。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能够反映机体免疫情况,IP-4是参与调解体液免疫的抗炎因子,CRP、WBC计数则能够反映患者手术损伤情况及应激情况[11-12]。

本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率、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的IgG、C3、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更接近术前水平,IL-4、WBC计数、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均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效果良好[13],这是由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避免盲目开腹,且操作设备简单,对盆腔内环境的影响小,能够维持身体内部环境,切口小,对照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小,引起的应激反应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14-1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治疗妇科良性肿瘤,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损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梅.悬吊式免气腹腔镜在妇科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2):211-213.

[2]阮海波,王小佩,王敏园,等.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323-325.

[3]赵红艳,王金霞.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8):1487-1488.

[4]陈绪兰.宫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卵巢良性肿瘤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5,36(10):2074.

[5]周秀芹.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不同缝合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9):17-18.

[6]马海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16):14-15.

[7]谢秋云.三种治疗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8-9,26.

[8]劉芬芳,彭秀.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20):3079-3081.

[9]杨燕.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171-172.

[10]叶焕巧,秦炜,贺菁蓉,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附件疾病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3):72-74.

[11]肖智平.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49-50.

[12]章茜.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疗效、预后及并发症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2680-2681,2699.

[13]王元,董春林,余进进,等.疝气钳在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4):169-171.

[14]苏倩倩,郭瑞霞,侯玲,等.腹腔镜手术在7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妇科良性疾病中的价值[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18(6):542-544.

[15]李静.阴式子宫手术治疗妇科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7,36(6):11-13.

(收稿日期:2018-03-30)

猜你喜欢
妇科腹腔镜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