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肩关节镜手术后应用效果的研究

2018-12-12 11:12王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王萍

【摘要】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手术后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4月收治的肩关节损伤并采取手术治疗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方便抽样,抽签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生活质量情况及患者的Wolfgang评分情况。结果: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功能、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等评分分别为(88.40±3.75)分、(84.22±3.52)分和(86.51±3.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3.46)分、(73.54±3.18)分和(74.22±3.42)分(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Wolfgang评分为(15.7±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2.3)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术患者用采协同护理模式,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速度,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 肩关节镜手术; 康复计划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3

肩关节是机体大关节中活动程度最大、最为复杂,也是较容易损伤的关节。据相关研究显示,肩关节损伤发病机制分为三种,其分别为年龄因素引起退行性病变、过度使用以及创伤,在人体的大关节中,以肩关节创伤后出现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最高[1]。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该方式以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肩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临床上患者经常因惧怕术后疼痛,康复训练不能按计划完成,关节功能恢复不好,而影响患者今后生活质量[2]。基于此,采取医生、康复师、护士、患者、家属多方共同协作的护理模式来提升治疗效果。现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4月收治的68例行肩关镜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34例则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1~54岁,平均(38.3±2.4)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2~55岁,平均(39.2±2.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被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同意。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证者。(2)排除标准:伴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伴心脑血管病症者[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对症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等,具体如下: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对症用药,提供适宜治疗的住院环境,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活动能力、神经感觉及神经末梢的充盈度等進行密切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处理及实施针对处理,常规镇痛泵,止痛药,冰敷缓解患肩的疼痛,指导患者佩戴外展支具,将肩关节轻度外展指导患者舒适体位,嘱咐患者在腋下垫小枕头,说明体位的重要性。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或发放宣传手册,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手术当天至第五天只进行肩关节制动功能训练,较晚实施系统康复锻炼。出院后,告知患者要定期复查,电话回访指导功能锻炼。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小组成员由主治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患者、家属共同组成,康复师由康复科专门指派,科室责任护士经过规范统一的培训,具体内容如下:(1)由主治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共同查房,根据患者损伤的类型、病因及手术方式共同制定手术后的康复计划,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到康复计划中,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根据主治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共同制定的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具体实施以康复师与责任护士共同指导功能锻炼,然后根据每次查房后视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医嘱, 对需要患者重点锻炼的内容及不规范的康复措施及时沟通,由康复师进行现场指导示范, 然后责任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化指导与技能强化,使家属与患者完全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确保患者在康复师与护士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康复训练。(3)出院前1 d,对患者的关节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告知出院后复查的时间及每个阶段地康复锻炼内容,录制针对性的个性化锻炼视频,由家属监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并在复查时由协同护理小组评估关节恢复情况,调整后续的锻炼计划。

1.4 评价标准

采用文献[4]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量表项目: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等,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文献[5]Wolfgang评分系统中肩关节功能恢复评价量表,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量表项目包括:满意度和力量、活动度和疼痛及功能等,除满意度外,其余4项各分为0~4级;满意度为2级,其中不满意-1分,满意+1分,17分满分,其中大于10分为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已接近正常状态,10~14分为良好,15~17分为优秀。

1.5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数据分析统计,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及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手术前后患者Wolfgang评分对比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Wolfgang评分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Wolfgang评分情况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Wolfgang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肩关节镜手术是运动医学常用术式之一,适用于肩关节炎、肩袖损伤和关节游离体等手术治疗。由于该术式具有能加快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手术创伤小等优势,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痛苦,对术后机体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6-7]。术后疗效不仅与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有关,还与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密切相关。损伤和手术可以造成肩部结构破坏,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大量瘢痕组织,导致肩关节僵硬,从而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所以早期的康复锻炼很重要,但大多数护士对康复护理有积极的态度,而总体知识掌握不足,主治医师大多数时间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沟通时间有限,而康复师大多是肩关节患者从运动医学科转康复科后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很难在早期得到规范化康复护理。

协同护理模式在Orem自理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合作,为患者或家属提供跨学科的合作,以其独特的技能和知识帮助患者或家属处理各种健康问题[8]。本次研究采取主治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家属、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提高患者对计划的可行性、专业性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从而增强了依从性。现状把握由于尚无权威机构制定并发布肩关节镜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动作、时间、频率等操作指南,参照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运动科获得的相关资料及肩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运动图谱,将肩关节镜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动作分解为三阶段九组动作[9]。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对疼痛的忍受程度,关节损伤程度,手术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由多方协同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康复计划实时更新,系统康复可促进渗出物和血肿的吸收,改善局部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促进康复进程,还可改善关节粘连和僵硬,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基本劳动能力。另外,患者和家属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有极大热情,但对如何促使患者康复及基本的康复锻炼方法知之甚少[10-12]。本研究使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共同参与到康复护理计划中,通过反复强化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及纠正不规范的康复动作,确保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康复方法,将被动康复转变为主动康复,使患者在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坚持锻炼,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定期复查,录制每个阶段的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视频,使协同护理模式延续性实施,不仅能有效加强患者机体恢复,而且还能加快肩关节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以某院接收的肩关节损伤并采取手术治疗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以及行协同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从其结果中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Wolfgang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改善,以及肢体活動度的提高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多元化、多学科密切配合的整体综合康复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缝)、多学科(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不仅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节约了社会资源,降低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压力。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协同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良好,并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锐,王飞,肖岩,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59-1361.

[2]任江涛,徐丛,王建松,等.关节镜下锁骨远端切除对合并肩锁关节炎的肩袖修复术后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17-22.

[3]汪亚兵,李伦兰,倪秀梅,等.改良式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361-1363.

[4]翁立军,张野,胡宪文,等.目标容量填充对沙滩椅位下骨科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426-429.

[5]潘昭勋,钟彬,孙超,等.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全关节镜下与切开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15-520.

[6]朱以明,姜春岩,鲁谊,等.关节镜下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21):1318-1325.

[7]陆忠辉,周逸刚,徐尔少,等.右美托咪定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及全麻苏醒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21):3272-3274.

[8]龚凤翔.协同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D]. 衡阳:南华大学,2015.

[9]真启云,王辉,费文勇.品管圈活动提高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达标率[J].护理学杂志,2015,30(18):85-87.

[10]任金红,贾培兰,赵景慧.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6):91-94.

[11]郇姗姗,孙芙蓉,谭文,等.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6):75-78.

[12]朱海燕,李霞,江小红.护理干预对肩关节镜手术中预防不良事件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4):212-213.

(收稿日期: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