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国企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需要逐步建立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同标准。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通过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界定,深入分析了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进一步推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影响因素;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融合的程度日益紧密,而审计规则的巨大差异大大提高了商业成本和财务误差,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商业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在经济商业和资本市场紧密融合的背景下,跨国企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都需要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为各国经济商业活动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准则和监管保障,因此,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8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的《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情况的报告》指出,全世界已有126个国家或地区直接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本国(地区)准则的基础。作为当今的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之路。
一、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定义
学者对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趋同就是标准化、统一化,认为在世界上不同的司法管辖地区,相同的经济交易应当采用一致的审计方法和规则。这种认识从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审计信息的相通性和可比性。由于审计信息是一种商业语言,一旦其缺少可比性,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就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公司之间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不一致,处理的结果也就千差万别,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下要求的审计信息披露统一化、标准化。
第二种观点指出,趋同是指收敛和缩小差距。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各个国家的审计标准从不同的逐渐转变为相同的收敛过程。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审计准则的性质。审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选择是一个政府决策的过程和各方博弈的折中产物,也意味着差异会缓慢缩小差距并逐步接近。
第三种观点认为,趋同是需要多种维度的认识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首先,趋同是进步、是方向。任何要在国际市场生存的组织都无法忽视国际标准需要一致的这样一种趋势。这要求各国企业和组织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寻求规则的一致性。其次,趋同不等同于相同。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市场发展水平、法制内容、文化观念和社会治理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审计规制的成熟程度、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忽视各国国情,忽视财务审计发展状况和环境特点,是很难达到准则趋同的。再次,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国情的不同就决定了国家间的合作必须尊重自愿和平等的原则,这就需要各国在深入研究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国审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和差异,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完善本国审计规则体系。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的审计法规制度,不能以所谓的国际准则甚至本国的审计规则对其他国家实行长臂管辖,干涉他国的主权。最后,趋同是一种互动。趋同并不意味着单向运动。只有本着平等、公平和尊重的原则,加大审计规制过程中的互学、互鉴、互利,才能促进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更好的发展,否则,就会影响效率或效果。
综上所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就是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各国审计信息体系有了一个规范性的统一标准,这一标准的设定是建立在融合不同国家审计准则的基础上,相互渗透并逐步趋同的一个过程,但整个过程不排除差异性的存在,必须以各国国情及经济环境的实际特点为前提。
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优势
(一)促进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广泛,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顺应时代潮流,审计领域必须重视审计准则的国际化要求。外资企业走进来,对外开放改革政策促使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这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审计准则作为指导。因此,审计标准的协调,有利于引进外资,加快国际资源流动,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二)降低投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
准确披露财务信息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当需要决策是否要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财务人员最直接的方式是对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而大多数的境外上市的企业都被要求必须以一致的国际审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告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审计信息。当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标准与本国的规定差异很大时,不但会使财务人员的判断准确性受到影响,而且会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加快走出去进程,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良好,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走出去”,迈向更大的國际市场,并与更多的外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和海外并购市场上开展合作与竞争。而这些企业的参与方都要通过财务信息这个商业语言与外国企业开展交流,交换有效信息,得到更加市场化的优越信息,以掌握国际市场交易的可靠性,提高商业运作的准确性,从而拓展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因素分析
(一)影响我国审计准则趋同的积极因素
1.跨境流动的国际资本,增加投资和融资
在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广泛,国际跨国资本流动增加了对国际金融和财务信息的需求。健全的审计系统和标准的审计制度规范显得日渐重要。不同国家审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对国际市场的投资成本便会产生影响。审计信息的可比性,审计信息质量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跨国企业财务报告准确、可靠性尤为关键。
2.完善的审计准则体系,优化审计运行环境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营造了一种利于规范法律产生的大环境,为实现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会做出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完善我国审计体系。各种法律先后出台,对我国实现国际趋同做出了相应保障,促进已有的审计准则做出改善。
3.适应资本市场全球化
国际性筹资增加,全球性资本市场形成,为确保资本市场正常运作,财务信息披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各国间财务报告不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也对各国监管部门提出一定的挑战,市场必须在有条不紊的运作环境下才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影响我国审计准则趋同的消极因素
1.在审计准则制定中的国际影响力不足,实力背景不坚固
当今的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者多为西方国家成员,特别是美国的权利和影响最大。我国虽经济实力在飞速发展中,但经济环境、背景都与西方国家差异较大。在国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应逐渐加大我国的影响力,提升我国话语权和受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利益不受威胁。
2.文化的障碍和趋同意识的不同
审计准则的制定是受文化影响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体系的形成。同时,文化底蕴也会对管理当局、审计工作人员等相关者的趋同意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我国审计工作人员应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行相关审计财务知识教育,促进我国审计准则趋同的有效合理实施,保证我国利益的同时,提升我国参加国际审计事务的能力。
四、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分析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我国审计领域的改革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国际经济发展变革的趋势,深入研究制定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既坚持规则的原则性,又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政策的灵活性,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
(一)采用“趋同”模式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经济有很大不同,“趋同”模式有助于及时有效解决中国审计实务问题、有助于企业贯彻实施审计准则。审计实务问题的不同,决定了我国趋同道路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审计准则,“直接采用”会造成很多审计问题无章可循,缺少适用于我国企业财务问题所需的审计制度规范。与此同时,国际审计标准体系仍是由概念框架产生的,这与中国实行的审计规范体系截然不同。我国审计准则趋同道路应在主张顺应国际趋势的大前提下,以本国国情为立足点,求同存异建设一套既能保证中国对外实力稳步提升,又可以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特色的审计准则体系。
(二)权衡经济后果
审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其特殊性,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在与各个国家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大家都会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做出最大努力,不是一味向标准靠拢,而是一个不断协调调整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趋同当然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利益,但同时国际趋同的整个过程都是漫长而复杂的,需要整个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背景与之相适应,看不到的成本仍然很多,企业要实施,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三)提升我国话语权
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在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使准则能够照顾到我国的实际利益,以便于我国审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同时,我国企业也应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尽量缩减差距,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提升我国在国际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四)借鉴有益经验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审计体系改革经历的时间不久,有很多国家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从而避免走弯路。为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增强我国审计准则的规范性,多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最终制定适于我国发展要求的审计准则,确立符合我国经济、文化环境背景的审计制度,促进我国审计准则体系日益完善,推动我国审計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艳婷.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5(06):72.
[2]黄胤强,李叶.中国CPA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5(05):66-67.
[3]刘宇,靳继刚,谭宏涛.论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134-135.
[4]翟彪,李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01):151-152.
[5]陈毓圭.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5(10):6-8.
作者简介:
唐明(1981- ),男,陕西旬邑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