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雄
(深圳大学 深圳 518000)
侨乡建设历史是近代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江门五邑地区(鹤山、恩平、新会、台山、开平合称“五邑”)隶属江门市管辖,祖籍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有400多万,江门又称为“中国第一侨乡”,侨乡包含乡村侨乡与都市侨乡两个范畴[2],江门历史侨居社区石湾社区属于都市侨乡范畴。石湾社区和国内众多历史街区历史社区一样面临着历史传承与活化再利用的难题。
石湾社区遗存石湾直街、启明里、南芬里、龙聚里、明德坊、高第里、大安里、谦源里等重要的历史建筑群以及油糖会馆、石湾庙、雪峰寺遗址。历史建筑群与遗址保存了完整性但亟需保育再利用。
江门侨居历史沿革:
石湾社区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新会县志,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元末明初,石湾社区北是蓬莱山山脚的石湾村,蓬莱山西坡上逐渐形成墟集,这个地方也因此得名“墟顶”。(见图1)明朝中叶江门的墟集向河滩拓展,由于蓬莱山隔着江门河对岸是烟墩山,两山犹如一个门,因此命名此地为江门墟集。
17世纪初期,江门墟集逐渐成为当地的贸易中心。1664年康熙颁发“迁界令”,江门墟集被禁。1668年康熙撤销“迁界令”[3],墟集重建。1685年康熙在江门墟集设立粤海关。1754年乾隆在石湾社区设立新会县衙县丞署,而后来石湾社区的油糖会馆出现作为江门的经济中心,江门墟集逐渐有城市的雏形。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江门五邑地区天灾,起义,土客械斗,土匪,离乡背井出国谋生普遍。1848年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国先后掀起了“淘金热”。江门五邑地区出现第一次移民大潮。
1854年,五邑地区10万人参与江会红巾军起义,起义失败逃亡海外。1855~1867年,土客械斗,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有2、3万人被劳动力贩卖到南美洲。1860年《北京条约》,使“苦力贸易”合法。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逃亡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美国(1863年)、加拿大(1871年)修建铁路,凿运河以及南美洲和东南亚正在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繁荣。逃亡与劳动力贩卖导致第二次移民的大潮。
1882年美国的《排华法案》之后新西兰、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出台排华政策。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两方面因素,推起了一阵回国热潮。回归的华侨在家乡建自己的碉楼别墅,办实业经商则移居江门融资置地,规划建设住宅社区,完善骑楼商业街,遗存的石湾社区形成于此时。这是中国较早的房地产行为。
1945年,江门五邑地区又一次兴起移民大潮。美国(1943年)、新西兰(1944年)、加拿大(1947年)、澳大利亚(1965年)先后废除排华法令,美国允许华侨家庭团聚赴美,批准华侨回中国娶妻带往美国,于是华侨家属大量出国;第二因为:国民党官兵和疑惧共产党的人士出国。1952年,香港、澳门管控移民开始移民大潮结束。目前江门市历史街区就是这一时期华侨遗留下来的建筑群。因此,江门历史街区(包括石湾社区)的华侨房子多数产权不清,找不到物主。
图1 江门历史街区现状图
华侨民居将建筑沿街正立面的外墙升起遮挡坡屋顶,然后将外墙做成山墙的形状,用灰雕装饰,绘制色彩丰富的彩画。立面上还多设阳台采用拱券装饰,弧形的窗眉,在窗眉下方,进行灰雕与彩画结合,描绘中国人物典故,灰塑中国的花鸟装饰。装饰的形式是外来的,但装饰的内容、手法又是传统的。
石湾社区存在大量出现钢筋混凝土屋面与传统瓦屋面结合的建筑。几乎所有的石湾社区历史侨居,钢筋混凝土屋面的面积都要比瓦屋顶屋面的面积小。经调研得知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可供登高望远十分受欢迎,另一方面是20世纪初,混凝土依靠进口比较贵,传统瓦屋顶比较经济。
石湾社区侨居的平面图明显区别当地传统民居。当地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制是三间两廊(图2e),多数一层,少数屋内有夹层,从东西两个侧面开口进入第一个空间厨房,再往内是天井。厨房北侧是一厢房。天井北侧是厅堂,平面基本对称。20世纪初石湾社区规划门前的巷道如同街道,放弃正门在两侧的做法,采取骑楼商铺一样布置,多为两层少数三层,进门即店铺厅堂,省略天井,厅堂两侧是房间,多数房间内有夹层。侧立面设次入口,进门先经过厨房,然后是极小的天井。天井被缩小了顶部用混凝土板悬空盖顶(见图2c),以此回应了当地传统。取消了天井导致两个重大的改变,一方面导致一层大厅进深过大空间晦暗;另一方面,以致屋顶瓦屋面跨度过大难以两坡屋顶遮盖,增加一组坡屋顶,建筑变得更加宏伟了,建筑立面也变得更加高低起伏更加丰富。石湾社区侨居建筑强调立面,更多的装饰,更加高大。省略天井之后的建筑体量由传统的松散变成向心一体化。
图2 龙聚里民居与三间两廊
石湾社区人口调研本地居民占28%,本地居民大量流失,外来人口占72%。本地人口中的老年人占比重为37%,高于我们中国全国老年人平均水平13.26%,社区本地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而中年人口占外来人口72%。外来居民具有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给营造石湾社区的归属感带来挑战。社区1~17岁的青少年的比例高达27.6%,青少年的成长空间、读书空间和历史建筑采光不足晦暗的空间产生极大的矛盾。
石湾社区遗存的传统文化活动少,如端午节划龙舟,过年放鞭炮,元宵节聚餐,石湾庙拜神等公共活动与空间都消失。目前社区居民活动只有于下图3b室外活动场地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图3a)。其中青少年的行为活动占比重最大的是室外运动与聊天,其次是与家人待在一起室内做作业。老年人行为活动占比重最大的是留在室内家人待在一起,其次是外出,运动最少。中年人休闲生活和朋友面对面聊天占最大的比例。可见室外运动的公共空间、室内老人空间以及室内少年写作业空间的营造非常重要。
石湾社区的主要次要人行路线调研(图3c),社区西侧次要路线都是死胡同,其与西面台地上的主要人行车行路线于有4m高差割裂。分析社区汽车流线可见,石湾社区西南部消防车无法到达,连接社区西部次要路径具有必要性。
图3 休闲行为活动图
石湾社区失去了重要的集体活动仅存集体记忆。活化单从居住文化入手,难以提供公共活动;单从商业文化入手,难以保存侨居文化;从政治文化活化,缺乏充分的活化对象。因此提出从绿化公共设施入手,建都市农业花园以及都市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增加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同时吸引市民进入社区参与其中,用教育方式保育集体记忆。引入都市农业的同时保证社区的完整性,同时保证都市农业相对石湾社区的建筑具有可辨别性、可逆性,可以辨别出增加的与原有的也可逆,不影响石湾社区历史建筑的真实性。
石湾社区的活化需要一个负责机制对所有营造活动负责。由政府的主导建立一个由政府官员、建筑师、历史专家以及社区居民组成的机制。该机制主导下的社区营造活动须征得政府批准,政府给予宣传以及启动资金的帮助;由专家指引,社区居民参与,为社区带来工作机会与经济收益,增加社区归属感,当都市农业建成,都市农业景观与历史建筑,将会增加社区的游客量,会带来消费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刺激社区的商业复苏。
改造社区消极空地为都市农业用地,疏通交通步行系统死胡同,增加阶梯等连接台地上下交通流线增加通达性。石湾社区中部大广场前身是启明小学,临近启明里、龙聚里,金陵厂。广场内现存古树5棵,社区居民公共交流活动几乎都是在广场古树树荫下进行的。来此处活动的学生和做手工的中年阿姨都很多。因此将之改造为都市农业广场同时保留篮球场。
图4 改造社区消极空地
二期规划为社区增加公共活动中心,玻璃天桥,一方面为社区提供公共活动空间,解决社区青少年写作业的空间晦暗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吸引社区以外的消费群体进入社区,连通西侧台地。考虑到社区活动中心面朝西面都市农业广场,景观开阔,但是西晒严重,因此给社区活动中心表面覆盖一层铝合金打孔板起到遮阳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基地周边建筑的建筑立面都是山墙面,因此提取山墙作为建筑符号,用于石湾社区活动中心的西立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用光滑和明亮回应社区历史建筑室内的粗糙与晦暗。用“L”字型的空间呼应石湾社区民居室内“L”字型夹层空间。活动中心新营造的空间必须和传统华侨民居的空间相联系,与石湾社区传统民居的空间相共鸣。
三期规划发展文创、旅游的商业。民居改造设计既要满足业主居住又要满足文化创作展览空间的需求。保育侨居生活文化,保留其房间内部夹层的空间,设计现代化的厕所现代化的厨房以及现代化的客厅。解决侨居空间暗的难题,采用传统工艺屋顶增加透明瓦片的数量,同时改造夹层空间与现代空间中庭空间演绎在一起,同时尽量保留室内第五立面天花瓦屋顶的重要机理。
改造金陵厂为社区提供读书室与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再次解决社区青少年群体写作业的空间晦暗问题。金陵厂位于石湾社区的核心位置邻近龙聚里,社区农业广场以及社区活动中心。金陵厂西北两面有高7层的宿舍楼两幢楼。宿舍楼的首层是停车场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该停车场,社区的停车场的服务圈难以覆盖整个社区。因此,改造设计保留停车场功能且最大化停车场功能由原来室内停6辆车增加至室内停17辆车。改造宿舍楼的外立面,给阳台装上拱券形铝合金打孔板,一方面遮挡西晒节能,另一方面给金陵厂更新活力,圆拱的造型和侨居骑楼阳台圆拱相对话。然后,将空置的办公室改造为社区读书室,同时增加咖啡厅,酒吧满足游客的需要。增加社区课堂,为社增加教育空间,为石湾社区居民提供培训教育等等活动。对金陵厂的改造遵循可辨别性原则,增加的铝合金打孔板与原本新旧具有明显区别。同时满足可逆性原则,打孔板可拆除。
图5 金陵厂改造
石湾社区主要问题为通达性差,公共设施贫乏,历史民居采光困难,原居民流失严重。前期深人研究社区,为社区的活化规划设计、单体设计以及改造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活化全程应考虑了保持石湾社区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在建筑单体设计考虑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可辨别性,真实性,可逆性。在改造历史建筑时候考虑了改造的部分与原建筑的可辨别性,真实性,可逆性。整个社区的活化过程都有居民参与协作,以都市农业与历史建筑文化教育吸引游客以及市民参与其中,解决了社区的主要问题。促使社区建筑得到维护,历史文化得到保育,社区居民生活得到整体提高,社区管理机制、业主与政府同时得到利润。最终使江门市石湾社区变成一个政府企业居民三赢的换发活力的城市文化休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