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

2018-12-12 02:19沈满洪
关键词:强国海洋经济

沈满洪 余 璇

(1.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海洋兴则国家兴,海洋强则国家强。习近平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在长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历尤其是沿海地方工作经历,这为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率先发出“向海进军”号召、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庄严宣告海洋强国建设。

(一)地市层面: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号召(1985—1999)

1985—1999年,习近平先后任厦门市委常委兼副市长、宁德市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在此期间,习近平便十分关注海洋经济发展。1985年,习近平到厦门工作,他牵头研究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自由港的目标定位。这一战略定位迄今对厦门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1988年,习近平开始担任宁德市委书记。这一时期,他一方面紧扣闽东摆脱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出“靠海吃海念海经”;另一方面,立足闽东沿海面对台湾地区的地缘优势,提出建立闽东特色的工业布局,与此同时,科学谋划世界独有的天然良港三都澳的发展战略,构筑蔚蓝“闽东梦”,为闽东发展指明方向[1]。在此期间,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以海治贫”和“港口兴海”的重要思想。三十年的实践证明,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念海经”对指导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习近平就任福州市委书记。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他说:“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①参见佚名《习近平:率先提出发展海洋经济 福州最早“向海进军”》,2014年 10月30日,http://fj.people.com.cn/n/2014/1030/c350390-22766388.html,2018年10月12日。1994年5月26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平潭县召开建设“海上福州”研讨会,会上,习近平系统阐述了海洋经济思想。1994年6月12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由此,福州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最早发出“向海进军”的宣言。

从经济建设到海洋经济建设,是建设领域的重大拓展,是建设视野的重大拓展,是战略思维的重大拓展。这对于推动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省域层面: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1999—2012)

习近平先后在福建主持省政府工作、在浙江主持省委工作、在上海主持市委工作,进而到中央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大思路。

1.省府层面: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1999—2002)

1999—2002年,习近平先后担任福建省代省长、省长。在此期间,习近平主持起草并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目标。习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突出抓好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两个重点,全面强化海域使用、海洋监察、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海洋产业规划、海洋科技五项管理,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2]。

2002年4月21日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到2005年,海洋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使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第二步,以海洋高新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群发展,扩大与台、港地区海洋开发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到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海洋产业开发的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沿海省份前列②参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2002〕114号),2002年 4月 21日,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016/146318.shtml,2018年10月12日。。从中可见,习近平对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内容把控已经十分全面和精准。

2.省委层面:再次提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2002—2007)

2002年底,习近平调到浙江工作。履新浙江省委书记不久,习近平就频繁地在沿海和海岛地区调研,在2002年12月就提出,浙江要“争取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省”。此后,《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也先后出台。

习近平经过反复调查和深思熟虑后于2003年在浙江省委全会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之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3]72,由此,把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框架。

紧接着,继1993年和1998年召开两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后,于2003年8月18日召开了浙江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做了题为《发挥海洋资源优势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讲话,明确把原来浙江省所确定的“海洋经济大省”升格为“海洋经济强省”。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是加强长三角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是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4]。

在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印发。文件指出:到2007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3600亿元,比2002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接近9%,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市和一批海洋经济强县(市、区)。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 5400亿元,比 2002年增加2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达到55%,成为海洋经济强省①参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3〕20号),2003年 10月 1日,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016/119085.shtml,2018年10月12日。。时隔一年半,先后主持起草福建省和浙江省两个省的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指导文件,足见习近平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视。

以省委文件为指导,浙江省正式编制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这一规划明确了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领域、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问题②参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政发〔2005〕24号),2005年 4月 29日,http://www.pkulaw.cn/fulltext_form.aspx?Gid=16840112,2018年 10月 12日。。由此说明,习近平抓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已经胸有成竹。

3.从地方到中央:一如既往强调海洋经济强省建设(2007—2012)

2007年,习近平就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指出,海洋是上海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要从上海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努力争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③参见缪毅容《习近平:上海要争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2007年 8月 10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2/6096227.html,2018年10月12日。。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至党的十八大前,虽然分管工作性质不同,但习近平一如既往地重视海洋工作。在他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5]645,充分展示了习近平的海洋情怀和海洋强国梦。

从海洋经济建设到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是建设范围的扩大——从地市局部扩大为全省省域;是建设层次的提升——从地市级推进上升到省级推进;是建设目标的提高——从做大海洋经济提高到做强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不仅对海洋经济提出了量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质的要求。

(三)国家层面:庄严宣告海洋强国建设(2012—)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亲力亲为抓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实。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开宗明义地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6]。在会上,习近平就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重点内容、方法途径等做了系统论述。这是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体系化的一个标志。此外,习近平在视察沿海和海岛、考察部队工作等多个场合,就海洋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亲自主持起草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海洋强国建设的内容。一是在过去工作的回顾部分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性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其中,“蛟龙”和“南海岛礁建设”充分展示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能力提升。二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统筹”和“加快”,充分反映了海洋强国建设的系统性和紧迫性。三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里着重强调了海洋是开放的大通道,同时也强调了“一带一路”的陆海统筹。四是在建设美丽中国部分指出:“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这里强调的是陆海统筹和综合治理。五是在军队现代化部分讲到:“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作战体系。”这里强调了强军对强海的保证作用[7]3-43。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有限的笔墨展示了通过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创新海洋科技、海上丝路合作、维护海洋权益等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虽然表述是分散的,但逻辑是严密的。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赴海南、山东多地考察,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很大的篇幅阐述海洋强国战略。他说:我国是海洋大国,党中央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要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统筹海洋开发和海上维权,推进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加快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8]。这篇讲话虽然是针对地方的,但对全国沿海海岛其他地区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海洋经济强省到海洋强国建设,是海洋事业发展层次的提升——从省级层面提升到国家层面;是海洋事业发展内容的拓展——从海洋经济扩大到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权益等;是海洋事业发展方式的改变——从自下而上推进转向自上而下推进。

二、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海洋强国建设涉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繁荣海洋文化、创新海洋科技、建设海洋制度、维护海洋权益等方方面面的任务。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这“四个转变”深刻阐明了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构筑起全面经略海洋的“四梁八柱”[9]。

(一)发展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和支撑。习近平认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①参见刘家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 努力发展海洋经济》,2018年6月21日,http://www.qdxc.gov.cn/study/study/2018/0621/3828.html,2018年10月12日。。习近平海洋经济思想的主要论点有:第一,做大海洋经济总量,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习近平指出,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只有做大海洋经济,才能做到“依海而富”。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海洋经济。习近平强调,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6]。第三,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陆海经济统筹发展。习近平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就必须先搞好海洋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整合沿海、延伸海岛、加强互通、扩大共享”的思路,“搞好沿海城市、中心大岛、重要海洋功能区的布局衔接和联动建设”。第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做强海洋经济。习近平强调,要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6]。第五,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以资产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习近平认为,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10]13。第六,要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有重点地发展临港工业。“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所突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石化工业、能源工业、船舶制造业,适当发展钢铁工业,积极建设战略物资储备基地”[11]。而且,习近平特别强调推进海洋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自由贸易港建设。

(二)保护海洋生态

保护海洋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海洋生态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结合,主要论点有:第一,海洋生态生命论。习近平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②佚名《习近平的海洋情怀》,2018年6月5日,http://news.youth.cn/sz/201806/t20180605_11637164_2.htm,2018年10月12日。。2006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12]。保护海洋关爱海洋,不仅体现在习近平的执政理念上,更体现在他的言传身教中。2012年3月7日,他在看望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福建代表团时表示: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海洋管理,保护海洋环境③参见佚名《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 3月 12日,http://news.163.com/12/0312/11/7SD4QAJ000014JB5.html,2018年8月3日。。第二,碧海银滩资源论。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此类推,碧海银滩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习近平赴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他沿着木栈道详细了解红树林作为“海洋卫士”“海上森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2018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再次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13]。第三,海洋生态为民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字里行间,流露出总书记的爱民情怀。第四,陆地海洋统筹论。海洋环境问题表面看在海上,其根子在陆上。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6]。

(三)创新海洋科技

创新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和要害。习近平海洋科技思想的主要论点有:第一,海洋科技瓶颈突破论。习近平强调,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6]。第二,关键科技创新论。习近平指出,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6]。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①参见佚名《习近平谈建设海洋强国》,2018 年8 月13 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813/c1001-30225727.html,2018 年9 月5 日。。第三,海洋科技转化论。习近平指出,中国主要的海洋科技研究仍然与近海和海岸带相关,注重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必须意识到,与远洋深海相关的重要资源能源、环境效应和生命过程问题已成为海洋科技研究的新焦点[14]。习近平形象地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就是中国这艘巨轮挺进深海的动力和风帆②参见佚名《习近平的海洋情怀》,2018年 6月 5日,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605/t20180605_524258630.shtml,2018年10月12日。。第四,智慧海洋建设论。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深远海技术的创新发展。在视察海南省时提出:“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要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15]。

(四)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和保障。习近平海洋维权思想的主要论点有:第一,增强海洋主权和安全意识。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③佚名《习近平: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2014年 6月 28日,http://news.163.com/14/0628/14/9VR77V7I00014AED.html,2018年10月12日。。要坚持军民合力共建边海防,统筹边海防建设和边境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6]。第二,用谈判方式解决海洋争端。习近平始终强调对话、谈判协商是解决海洋争端的最优选择。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谈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时,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6]。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推动建设开放、透明、平等的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④参见钱彤、郝亚琳《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年纪念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2014年 6月 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8/c_1111364117.htm,2018年10月12日。第三,提高海洋维权能力。习近平强调,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6]。第四,推进国家间海洋友好合作。2013年 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东南亚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①参见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全文)》,2013年 10月 3日,http://www.gov.cn/ldhd/2013-10/03/content_2500118.htm,2018年10月12日。。

从以上论述可见,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下列鲜明特色:

第一,在海洋强国建设目的性上做到了为国富强与为民谋利的统筹。“海洋强国”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做好“海”字文章,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国防等方面的强国;二是通过做好“海”字文章,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扛在肩上。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忠实体现。在谈到海洋环境保护时,习近平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没有国家的富强,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富裕。建成海洋强国,就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海洋强国的建设依靠人民,只有把人民参与海洋强国建设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真正建成海洋强国[17]。习近平在“为国”和“为民”的关系把握上拿捏精准。

第二,在海洋强国建设方法论上做到了系统论和矛盾论等方法的统筹运用。习近平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一是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对待一个整体的系统,就要采取联系和发展的方式,不可以采取“九龙治水”“九龙治海”割裂的方式。在海洋强国建设的方法论上,习近平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统筹:一是坚持国内国际统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上,习近平明确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国内而言,需要统筹处理好境内地区与境外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与沿海地区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就国际而言,需要统筹处理好国家领海权益的维护、国际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科技的合作研发等各个方面的工作[17]。二是坚持陆地海洋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陆地和海洋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陆地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海洋的支持,海洋的开发利用离不开陆地的保护。2013年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陆海统筹的一个典范。在陆上,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海上,致力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最终形成“带”和“路”的循环闭合。三是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海洋强国建设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社会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需要统筹兼顾。例如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的竭泽而渔就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有利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污染的恶化加剧有可能毁灭海洋经济。

第三,在海洋强国建设治理观上实现了国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筹。海洋强国建设既涉及国际治理,又涉及国家治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十分注重国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学习会上,习近平就国际海洋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一是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告诫大家:“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二是坚持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三是提高海洋维权能力。“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四是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在国家海洋治理问题上,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以下亮点:一是治理主体问题突破了“管理”的局限,致力于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海洋治理结构;二是治理机构上突破了“九龙治海”的困境,整合多个部门成立了自然资源部;三是治理手段上强调了科技兴海,强调海洋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四是在治理制度上,强调依法治海、重典治海,以解决海洋事业发展中的乱象[17]。

三、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区域意义——指导浙江省、福建省等有关沿海省份创建海洋强省示范区;国家意义——强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界意义——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一)海洋经济数量质量齐升

发展海洋经济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海洋经济发展得好不好。图1展示了2003—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部分指标①数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 2003—2017年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详见 http://www.soa.gov.cn/zwgk/hygb/zghyjjtjgb/。。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中国海洋经济总量持续递增。海洋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万亿级上升到2017年的7万亿级,而且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第二,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快速增长并保持高位。该占比经历了从迅速增长到逐渐趋缓的态势,最高时的2007年达到10.11%,2017年仍高达9.4%。一般认为,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的,可以叫支柱产业。可见海洋经济大约是两个支柱产业占比的门槛值之和。第三,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1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比重是5.1∶47.9∶47.0,属于“二三一”顺序;到2017年调整为4.6∶38.8∶56.6,属于稳定的“三二一”顺序,这体现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二)海洋环境开始出现好转

海洋是有生命的,海洋是有眼睛的。妥善处理人海关系,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四大体系”:以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为主体的海洋资源管理体系;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修复为主体的海洋环境管理体系;以海洋监测、预报、调查等为主体的海洋业务体系;以海洋专门法律和督察制度为基础的海洋法治体系[9]。

自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将生态管海贯穿于海洋工作全过程。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落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围填海管控、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等机制加快建立,海洋空间规划约束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断强化,“生态+海洋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湾长制、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等改革试点顺利开展,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大工程统筹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18]。

图12003-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主要指标

表1为2013—2017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的部分数据比较①数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2013—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详见http://www.soa.gov.cn/zwgk/hygb/zghyhjzlgb/。。从表1可见,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从2013年的95%提高到2017年的96%,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夏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近岸海域面积占比从2013年的15%下降到2017年的11%,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枯水期河流入海检测断面水质为Ⅰ至Ⅲ类河流条数占比从2013年的11.1%上升到2016年的25%,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2017年出现下降;枯水期河流入海检测断面水质为劣于Ⅴ类河流条数占比从2013年的68.1%下降到2017年的43.6%,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无论是河流入海水质还是海水水质本身,总体上均呈现出“好”的指标总体上升,“差”的指标总体下降。

表12013—201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三)海洋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以前沿问题为导向,稳步提升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在深远海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了海洋关键共性、公益性技术转化。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初步构建,已具备近海环境监测能力。在雷达探测技术、定点平台观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深海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具备4500米深海探测作业能力,取得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马号”4500米级遥控潜水器、“海燕号”深海滑翔机等一批重大成果。三是海洋资源已实现近海开发与利用,初步具备深水油气作业能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具备了近海勘探开采能力,取得了“海洋石油981”等一批重大成果。四是海洋科研基地平台、人才队伍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具备了海洋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①资料来源于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29号),详见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705/t20170517_132854.htm,2018年10月12日。。

(四)海洋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用和平的方式、谈判的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同时,中国必须拥有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海军主战武器装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首艘航母16舰正处于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之中,首艘自主研制生产的航母、万吨级驱逐舰也先后下水,新型核潜艇、052D型驱逐舰以及轻型护卫舰、大型护卫舰、大型船坞登陆舰、新型综合补给舰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相继列装服役,海军作战平台向大型化、远程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随着新一轮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海军的兵力结构和整体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体系重塑迈出重要步伐;抢抓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机遇,实现了水面舰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走出去常态化,在吉布提成立了首个海外保障基地;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成了环球航行访问、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叙利亚化武护航、马航客机搜寻、马尔代夫紧急供水、也门战火中撤侨等重大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誉[18]。

(五)加快推进全球海洋治理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加强全球海洋治理。长期以来,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方面缺乏话语权。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中国开始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国际海洋事务进入快速发展期,海洋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更多全球海洋事务的制度性权利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第二,中国开始积极谋划全球海洋事务。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通过与沿线参与国的战略对接,以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有力促进共同走上依海繁荣之路,实现人海和谐局面。第三,中国开始构建国际性的多层次蓝色伙伴关系。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海洋公共产品共享、海洋安全维护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我国“蓝色朋友圈”。第四,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非正式磋商。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蓝色经济、极地、深海等,在全球性和区域性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9]。总而言之,缺乏中国参与的全球海洋治理会缺乏一支重要的正义力量,也会使中国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主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不仅可以使中国拥有国际规则的制定权,有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而且可以在全球海洋事务中发挥“协调人”“仲裁者”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强国海洋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