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

2018-12-11 12:26:48聂利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依从性脑梗死意义

聂利娜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2206)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影响患者健康状况的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构成严重的威胁[1]。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还应当辅之必要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对于脑梗死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样本中,对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女各有23例、16例,平均年龄(66.9±2.7)岁,平均病程(2.3±0.2)年。观察组中,男、女各有22例、17例,平均年龄(66.5±2.3)岁,平均病程(2.1±0.3)年。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第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异常情况的出现。第二,严格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药,并指导患者家属按时按量用药。第三,结合医嘱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第四,以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为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地恢复性训练。第五,并发症/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升对并发症/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

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之外,还实施科学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方面:首先,支持性心理疗法。该心理干预主要是与患者进行密切地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主动关心和爱护患者,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全。其次,认知疗法。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减少因认知偏差而引发的担心、紧张等不良心理。再有,转移疗法。通过改善环境、播放舒缓音乐、与患者聊天、阅读刊物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最后,针对性心理护理。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更加能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健康教育方面:第一,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小组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第二,明确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疾病知识、治疗过程、相关事项等。第三,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是“一对一”式,也可以是集中式,尽可能地将二者结合。第四,病房或者医院重要位置摆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潜移默化中感染患者,使得患者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2],分数越低表示心理越健康。对患者的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 ±s)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 ±s)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n=39) 62.31±4.58 52.39±3.08 61.87±4.39 51.38±3.63观察组(n=39) 62.35±4.62 35.97±2.45 61.74±4.46 34.82±2.54 T 0.038 26.055 0.130 23.343 P 0.970 0.000 0.897 0.000

2.2 两组各项护理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每年因脑梗死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脑梗死已经成为了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3]。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必须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表2 两组各项护理效果的对比(n,%)

建立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之上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4]。心理干预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力求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健康教育的实施则是从护理人员自身出发,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施完善的健康教育,以此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等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对脑梗死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依从性脑梗死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