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兆华 范可心 陈惠娟
多种因素会导致妊娠期产妇出现自然流产的情况, 大多数学者认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产妇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1,2]。但常规性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式对其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低, 所以临床需要探索一个检出率更高的用于自流流产病因学分析的染色体检测方式[3]。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染色体畸变检测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型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为提升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型分析正确率提供合理的参考检测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妊娠后自然流产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产妇流产前对其进行B超检查均提示胚胎停止发育, 同时将孕期感染患者排除在此次研究之外。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5.35±5.20)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1±1.02)次;产次1~3次, 平均产次(2.51±0.40)次;孕龄9.1~14.6周, 平均孕龄(11.02±2.01)周。观察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8.41±4.17)岁;孕次1~4次, 平均孕次(3.22±1.75)次;产次0~4次, 平均产次(2.75±0.38)次;孕龄9.7~14.5周, 平均孕龄(11.18±2.23)周。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以及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检测, 观察组采用染色体畸变检测。
1.2.1 留取组织标本 对所有患者进行外阴、阴道以及宫颈消毒后行清宫术, 用镊子将绒毛样组织夹出, 反复用生理盐水清洗, 去除母体血液后装入无菌标本瓶。其中肉眼新鲜绒毛标本130份, 稽留流产陈旧标本170份, 将其连同母亲外周血液一同送至某检验科检查。
1.2.2 绒毛细胞培养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地遵守无菌操作, 培养绒毛细胞, 培养时间约为5~10 d。借助常规方式对患者的细胞进行处理, 同时进行染色体制备。在显微镜下计算至少25个分裂相, 对6个核型进行分析。
1.2.3 高通量测序检测方式 从绒毛组织中将微量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出来, 并通过超声法将大片段的DNA打断成比较小片段的核酸, 借助专业仪器将打断成片段的DNA粘性末端修复成平末端, 通过3端加碱基“A”, 促使DNA片段和3端带有“T”碱基的特殊接头进行连接。在连接完成以后将需要回收的片段产物选择好, 并构建DNA文库。使用美国公司的测序仪器平台, 借助生物信息分析的方式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同时将人类参考基因组作为对比项,比较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1.2.4 外周血DNA检测 将孕妇外周血DNA提取出来后,对其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检测成功与阳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检测成功率与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00%(138/150)、94.93%(131/138), 高于对照组的82.67%(124/150)、79.03%(98/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成功与阳性情况比较[n(%)]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升, 分子生物信息技术水平也明显提升[4]。分子生物信息技术加大了对自然流产遗传学病因的研究, 其检测技术水平迅速提升。用于染色体异常检测的技术方式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法技术、多重探针扩增技术等, 但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成本的约束性条件, 其应用的范围并不广泛。染色体异常的诊断金标准为传统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其分析成功率比较高[5-7]。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对标本要求较高, 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检验周期也较长等缺陷。虽然其检测成功率高, 但仍会存在着误差性, 其检测中出现失败的原因可能集中于细菌污染标本、培养工作失败、核型差等。另外, 还有学者认为绒毛染色体的形态、新鲜程度以及妊娠终止时间均会影响绒毛染色体检测的成功率[8]。绒毛组织培养型分析技术要求标本质量足够高, 且实验过程比较复杂, 实验中又存在着不可控因素, 导致该种检测方式的成功率低[9]。而研究发现, 染色体畸变检测技术应用于染色体检查时, 其对组织标本的要求比较低,其通量和准确度均处于较高水平[10]。这种方式能有效对传统核型分析缺陷进行弥补, 在染色体异常检测中逐渐推行。染色体畸变检测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细胞培养的检测方式, 其直接将患者DNA提取出来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 这种方式优于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式, 有助于提升其检测的成功率。同时, 由于染色体畸变检测精准性高, 其能有效提升检测的阳性率, 降低检测的假阳性率[6]。染色体畸变检测技术的异常检出率高, 但是仍然不能回答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自然流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测成功率与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00%、94.93%, 高于对照组的82.67%、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应用染色体畸变检测方式, 其有助于提升患者检测的成功率与阳性率, 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