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12-10 11:03刘权
教师·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技术产业生物院校

刘权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卫生、环境等的解决离不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我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领域人才的缺乏。为此,尽快培养一大批既精通生命科学技能,又具有一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振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首要任务。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在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或从事该领域经营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一、农业院校中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工作,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鉴于农业类院校中生物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受支持程度偏弱的现状,本人认为农业院校中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为了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的,必须着重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院校方要大力宣扬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手段、学习条件、管理方式和特殊使命,使学生具有学习荣誉感,珍惜学习机会。例如,院校方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成功企业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和职业讲座,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和产业应用前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

2.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为学生配备导师,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创新科学研究,鼓励学生积极申请课题,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此外,成立大学生创新示范实验中心和基地、专用图书阅览室,为学生学习、实验和动手设计等训练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此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成熟,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从辅助研究生实验到自己独立设计和开展实验,到大四毕业前基本都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众所周知,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的一个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才能够完善自身的实验设计理念和实验把控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能力。

3.加快大学生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

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院校方应该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校际、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积极联系校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推荐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践,到生产一线去磨炼,并同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快地与企业接轨,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便利;还有可能激发自己的创业思路,开发新的创业方案,在毕业后直接创业。

二、农业院校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

創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运行,有赖于适宜的运行环境和有效的保障条件。影响该体系建设、运行及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人认为应该针对以下这些方面实施保障政策:

1.优化师资队伍

积极实施“外引内培”的策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制订师资培养与师资引进规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完善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等,建立起有序培养、科学使用、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师资建设规划。构建以教学名师领衔,以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专家、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基础、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2.打造创新创业培养平台

为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学科的建设成果,发挥科研技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大众化培养与精英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创新创业培养平台,该平台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院校方应在不违反政策原则的条件下,多筹措资金,搭建平台。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共享的方式将创新创业平台搭建起来。

3.组织与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院校方应该多举办校级和院级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长,如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潜能。此外,对于省里和全国性的比赛项目,院校方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赛。高级别竞赛的正规性、严格性和新颖性会给参赛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和动力,从而引发作品质量的飞跃。为了规范竞赛秩序,院校方应该制订竞赛级别认定方案,对各类竞赛进行分级,明确名次和等级。对于获得成绩的参赛项目,应该给予相应奖励,比如创新创业学分奖励,评优加分和荣誉证书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导向。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类高校中的推进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层出不穷,但其中一些比赛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学生提升能力作用不大,反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比赛,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大赛选拔出来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也只是理论上可以进行实施,大多数获奖项目缺乏进一步转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因此,对于生物技术这一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过程,而不是比赛结果。如果创新创业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所提升,那学生在投入生物技术产业后,也必然会发挥自身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和自发创业,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王 伟,姜志强,王 华,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326,330.

[2]赵 琦,苟小军.地方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56-58,122.

[3]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5]胡 桃,沈 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

猜你喜欢
技术产业生物院校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浅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前景的行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