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开发

2018-12-10 11:03周洁
教师·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惠州内容幼儿

周洁

一、惠州地域文化蕴含丰富的幼儿教育价值

处于东江中游区域的惠州,早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中国近现代史以来,惠州更是东江地区的首府,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惠州地域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根基与土壤。惠州文化区域处于东江流域的中游,是广府文化区与客家文化区的交汇口,北宋、南宋以前,惠州文化发展同广府文化同宗、同源,从属于广府文化;明清以后,客家人沿东江而下,流入惠州。这样惠州文化又吸取了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兼容性、熔铸性、时代性、创新性、重教尚文、尚武而矜气节的独特品格和独有风貌的文化景观。惠州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整合惠州地域文化,将其渗透进幼儿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走进地域文化。这不仅可以为本地幼儿提供最具价值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为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构建幼儿的历史感

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城建史,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演绎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留下了无数文化古迹。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名胜古迹、名人遗踪、名人杰作、革命文物等成为构建幼儿历史感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拜访名人名家、欣赏名人佳作、诵读名人诗篇、聆听历史故事等,从多个方面引导幼儿感受历史的进程,建立与形成初步的时空概念。

2.构建幼儿的时代感

惠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外来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和谐共生。独特的文化交融性也孕育了鲜明的城市精神。“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来到惠州就是一家人”等宣传语传递的含义已根植民心,新一代惠州人用行动演绎着“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城市精神。近年来惠州无论基础建设还是科技文化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成为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现实的生动课堂。教师可在课程中增加本地区家乡新貌的内容,引导幼儿去观察家乡的街道、大桥、楼房、公园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语言、绘画、制作等形式描绘家乡的新气象,让幼儿感受到通过人们辛勤的劳动,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激发幼儿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培养幼儿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3.构建幼儿的艺术感

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于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人文小邹鲁、山水小蓬瀛”,正是惠州真实的写照。惠州秀丽的自然资源成为幼儿重要的教育资源,围绕惠州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将其划分为湖光、山色、江景、海韵、休闲等五个板块,让幼儿充分感受自然风光旖旎之美,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在惠州人文景观中更不乏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龙门的农民画、惠东的舞草龙、南昆山竹编、小金口的麒麟舞、西湖花灯、大亚湾的贝类工艺品等,这些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折纸、泥塑、剪纸、草编、根雕、绒线编织、蛋壳粘贴、植物粘贴等多种形式表现作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想象力。麒麟舞、舞草龙、鲤鱼舞等民俗活动无论是音乐节奏,还是表演材料、舞蹈造型等,都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引入幼儿音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艺术,感受地方艺术的无穷魅力。

4.建构幼儿的文学感

惠州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飞鹅岭的传说》《阿嬤叫》等经典传说故事,还有《鸭嫲》《点儿儿》《顶锅盖》《月光光照地堂》《一二三四五》《城门几丈高》等具备浓厚地方特色的方言小调、绕口令、顺口溜等。教师可以认真筛选,提炼精华,编写成浅显易懂、易学易唱的语言教材,拓展语言课程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惠州文化,同时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5.构建幼儿的气节感

历史上长期驻军屯兵以及战乱频发带来的动荡不安,激发了惠州人奋起保卫家园的反抗意识和抗争行为,使尚武、从军成为惠州的一种民风。清末民初,岭南五大名拳派在惠州皆开有武馆,收徒授拳,其中的李家拳乃是惠州本土孕育的拳派。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惠州涌现出许多青史留名的风云人物,他们都表现出尚武、耿直而矜气节的品质,邓演达、叶挺等人物就是惠州现代历史上尚武而矜气节的典型代表。1927年11月11日,在惠州高潭诞生了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江红都”。这些鲜活的革命人物与事例成为幼儿革命教育的经典红色教材,为培育幼儿民族气节、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地域文化课程的开发路径

1.通过环境创设,感受地域文化氛围

(1)在幼儿园公共环境中融入本地域文化元素。充分利用三位空间,因地制宜开发创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的环境,利用围墙设置“文化长廊”“幼儿涂鸦区”;利用走廊共享区开辟“特色小吃”“工艺品专卖店”等游戏场地;在过道墙壁上悬挂各种特色活动照片、图案装饰、艺术作品;利用民间工艺品等作为走廊环境的空间点缀;在户外场地开设展示区,用于陈列如元宵节的舞龙道具,端午节的龙舟、木船、皮筏艇以及传统农耕工具等。让幼儿在传统文化氛围的烘托中,亲身感受惠州地域文化的独特美。

(2)在班级环境中融入本地域文化元素。在班级创设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与教育同步,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环境体现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班级环境主要以幼儿区域环境创设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在活动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进行相关的布置。如在美术创意区投放制作草龙的稻草、绳子、竹竿等;在语言区投放民间故事读本以及笔墨纸砚等工具;在表演区,准备一些本地域传统服饰供幼儿选择,同时投放一些简单的道具,幼儿结合平时听到的民间故事、了解到的民间习俗,加以联想后进行故事表演、再现民间特定的习俗;播放传统的客家山歌片段,请幼儿欣赏并进行简单模仿表演。在建构区内可投放多种易于拼搭组装的低结构建构材料,还可准备一些客家物品、围屋造型图片等辅助材料。

(3)创设主题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尝试辟出单独的一间活动室作为主题文化活动室。为提高活动室的利用效率以及发挥其实效性,活动室的主题内容根据幼儿园课程需要而调整,如客家农耕工具主题、罗浮山中草药文化主题、东坡诗词欣赏主题、家乡小吃制作主题等。活动室的布置根据主题内容而变化,活动材料准备可以有供幼儿参观的部分,也可有供幼儿进行操作的部分。在专门的场室中,幼儿被特有的文化主题环境所包围,更强化了对本地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通过主题开展,了解地域文化特点

(1)将本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原有主题活动体系。当前国家对幼儿园的课程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主要是围绕五大领域的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在保证原有主题活动体系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融入惠州地域文化的内容,让本地文化教育在有了依托的同时也保障了幼儿受教育的全面性。主题活动虽是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内容而开展,但在组织实施中教师更要充分考虑主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就为本地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下面以《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部分内容举例说明。

一是以惠州地域文化资源充实现有主题活动内容。“好忙的市场”是中班的一个主题单元活动,在幼儿的记忆中,市场给幼儿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印象。原有的主题课程共有“袋鼠上街、上菜市场、和妈妈上市场、豆豆买豆豆、逛超市、到底有多重、鹅妈妈买鞋接力赛、蜘蛛买鞋、买青菜、上菜了”等20个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涵盖了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内容,包括八项智能的发展,因而其原有主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全面性。那么如何使活动既参照整体的思路安排又与地域文化元素相互补充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惠州地域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在本单元主题中融入认识惠州地域物产、土产、水产以及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应该说是自然而恰当的。如“和妈妈上市场”的活动,可以补充 “惠州投圩”的内容;在“上菜了”的活动中可以补充“东江十大菜肴”;在“鹅妈妈的买鞋接力赛”活动中可以加入“鹅城的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在主题活动区域设置中可以补充相关的内容,如“大亚湾海鲜超市”“贝壳工艺店”“美食制作部”等。

二是以惠州地域文化特色活动替换现有主题活动内容。幼儿的活动应该更多地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这样更能引起他們的兴趣,也能让幼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内化。就《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而言,存在与惠州地域文化或现实情况的贴切度不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调整。如大班“红红的年”主题单元活动,设计了“压岁钱的故事、年来了、杨柳青年画、舞龙舞狮迎新春、过大年、写春联”等20个活动内容。为增强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在本单元主题活动中更好地融入惠州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将“杨柳青年画”的内容替换为“惠州龙门画”的内容,源于惠州本地的农民画更让幼儿感到亲切并容易接受。惠州龙门的农民画根植于龙门本土文化,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之首,被誉为“岭南艺术奇葩”,其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内容质朴、构思奇特的画风得到广大民众与幼儿的喜爱,特别是画面内容以反映乡土民情和民间习俗为主,充满生活情趣。如画家谭池发的作品《回娘家》描绘的就是欢喜节庆的题材,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画家钟永廉的作品《辛勤换来五谷丰登》、梁木欢的《油角飘香》以及陈勇辉的《莲塘喂鸭》,其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真实”地描绘当地人们生活中的情景以及思想情感。另外,在“舞龙舞狮迎新春”的活动中,虽然祈福纳祥、阖家团圆是各地过年习俗的共性表达,但各地域演绎的方式不尽相同,惠州沿海地区一直就沿用“舞草龙”过大年的习俗,那么将“舞龙舞狮迎新春”替换为“舞草龙庆元宵”活动,则更好地整合了本地域文化的资源,幼儿可以通过观看“惠州吉隆镇舞火龙”表演,认识草龙外形及特征,学习编扎草龙的手艺,初步了解惠州沿海地带舞草龙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喜庆等,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培育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当然,并不是与当地实际不同的内容就全部删除,相反,一些在生活中不常见但幼儿应该要知道的常识,是需要进行保留的,教师应该合理取舍教育内容,使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更为鲜活与完整。

(2)生成惠州地域文化专题系列活动。针对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分散、难成体系等问题,为完整呈现适合幼儿且蕴含惠州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生成惠州地域文化专题系列活动,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幼儿感兴趣的惠州本土文化内容,确定主题方向,在主题活动拓展上考虑涵盖五个领域的内容,在主题活动目标制订上兼顾八项智能的发展,对幼儿进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设置专门的主题系列活动同样需要把握好几个原则,要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兴趣并注意随机调整,若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选取自己认为合适的主题内容,只会让活动开展停留于表面而流于形式,无法收到教育成效。如惠州地域文化专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每部分以及分支部分都可以单列为一个新的专门主题。①惠州历史:以客家人为代表,先民的迁移路线、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民系分布图、客家人的历史故事、新一代客家人等。②惠州生活:以客家人为代表,民俗民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技等。③惠州人文:惠州方言;神话、传说与故事,童谣、谚语及歇后语;山歌,古代诗词等。④惠州风光:湖光、山色、江景、海韵、休闲等。

3.通过生活活动,汲取地域文化养分

(1)在生活活动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生活内容离不开吃与穿,客家文化是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材简单、酥香味浓是客家饮食文化鲜明的特点,幼儿园在制定幼儿食谱时既要考虑幼儿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还要考虑选用本地食材,采用传统烹饪的做法,保留当地传统菜式。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创设儿童厨房,让幼儿根据老师或根据步骤图的指导进行本土小食品制作,如简化的逆糍、艾糍、萝卜糕、客家肉丸等,在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而且对客家食物的了解会比靠老师讲解来得更为深刻,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幼儿具有模仿性与亲师性的特点,教师的传统服饰打扮对幼儿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另外在幼儿园园服的设计上也可加入本地文化元素,增强幼儿对本土服饰的了解与认同。

(2)化零为整,进行本土文化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利用好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零散时间,是一个化零为整、积少成多、事半功倍的举措。在晨锻活动中,选择播放地方童谣、地方特色歌曲,组织一些传统的游戏活动,如“点儿儿”“一二三四五”等;利用餐前饭后时间,请幼儿欣赏一些惠州本地域文化图片、风景短片,在不知不觉中增添幼儿对本地域文化的向往;午休前讲一讲民间故事、传说,使一些入睡困难的幼儿更好地平静下来休息;离园前礼仪教育、服饰整理等环节中,可以加入对本地区客家服饰了解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弥补了主题活动中给予本土文化内容的时间不足的问题,也将一些零散的内容补充了进来,使幼儿一日活动内涵更为丰富。

4.通过民间游戏,体味地域文化情趣

惠州地域民间游戏积淀了丰富文化底蕴,是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创造流传下来的,这些游戏不需要特殊场地,器具就地取材,易学易玩,也较安全,深得家长和幼儿的喜欢,而且对幼儿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如“跳房子”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锻炼幼儿大肢体力量以及手脚协调性和灵敏性,让幼儿在体验民间游戏乐趣之时,培养竞争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用惠州话演唱的童谣《顶锅盖》《鸭嫲》《点儿儿》等,语言活泼、朗朗上口,其内容大多是本地区的日常生活事物,不仅贴近生活,还包含了大量惠州地域的文化信息,由童谣创编的游戏配合简单肢体动作,有利于幼儿接受和模仿,符合幼儿爱动、爱玩的特点,增强了游戏趣味性,有利于幼儿对方言童谣的掌握,感受惠州方言的魅力。另外,在幼儿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可适当加入反映地域文化的内容,如建构游戏“我是大桥设计师”“美丽的东江沙公园”“龙舟来了”“码头”“创想大机场”等,通过教育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相关经验的积累,教师提前做好场地安排,提供相关适宜的材料,为幼儿创造开放合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对民俗民风的了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5.通过家庭课堂,补给地域文化内容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缩影,因而在家庭课堂中融入地域文化教育内容可以说是更自然、更有效。家庭课堂作为幼儿园基础性课程的补充,一般有家庭小组活动、家庭互访活动、家庭助教活动等类型。家庭小组活动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团队,结合本地域文化的內容可以组织“红花湖绿道骑行”“登高榜山”“农场采摘”“永记生态园踏青”“滨海游玩”“参观名胜古迹”等活动。这种家庭小组活动,丰富了家庭假日生活,增强了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更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知识。家庭互访活动是指家庭之间的交流活动,在现代科技与信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淡漠与封闭,家庭互访活动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更增加幼儿对民俗民风的感性认识,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如在家庭“端午节日派对”中,让幼儿采摘粽叶、包粽子等。家长助教活动是家长利用自身的专长与资源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如邀请老红军家长讲讲革命故事;邀请博物馆的家长讲讲惠州城建史;邀请音乐教师家长教幼儿唱山歌;等等。家长助教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幼儿园地域文化课程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广大教师与幼儿们的高度认可。

优质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质,只有不断寻求文化本土性与多元性的融合,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友仁.惠州西湖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惠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惠州市志·人口[M].北京:中华书局,2008:439.

[3]柯汉琳.惠州文化的“后客家文化”性质定位[J].惠州学院学报,2014(5):10-14.

[4]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惠州地域文化的特质与现代转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91.

[5]黄碧凡,吴振东.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运用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幼儿教育研究,2017(4):4-6.

猜你喜欢
惠州内容幼儿
奔跑惠州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惠州一绝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