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2018-12-10 11:03屈高全
教师·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白兔语文课堂教学

屈高全

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它是师生互动、交流智慧与情感的舞台,它体现了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教育教学必须遵循铁一样的规律,同时具备水一样的灵活。

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无序的、盲目的、随意的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的着眼点首先应在于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有在阅读的实践中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但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是否得到了思维的训练?是否得到了能力的提高?是否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的艺术,引导的艺术集中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引导者。他(她)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创设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智慧和精神品质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启迪他们的思想,点燃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智慧,培养出一大批活泼可人、个性鲜明、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引导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得深

“引得深”就是要驾驭大纲、吃透教材,突破教材的表面局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讨论、感悟,深入领会文本的深刻意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打动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因此,我们应当摒弃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求课堂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在“议论纷纷”的语言交流中,在“好词好句”的品读体味中,在“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的课堂气氛中,在名言警句、美文佳作的熏陶感染中,在动笔动手的抄抄写写中获得知识的愉悦、成功的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都必须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才能得到加强。只有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寻找规律,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写建议书的时候,不仅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和写作范围,而且鼓励他们把写好的建议书投寄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学生出谋划策:“你准备怎样去保护地球?”“你能为保护地球设计一些宣传标语吗?”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二、引得广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说明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也让语文课的实践形式有了多样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坚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精神,树立一种“生活即课本”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把课内的知识引申到课外的运用中去,引导他们多思考、多积累,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待和解决问题,多读书、读好书,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当然,从引导的手段上讲,“引得广”也包括运用多种方式(声音、图像、动画、游戏、竞赛、多媒体技术等)营造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吸引全体学生全面地参与,激活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让他们的视、听、触、味觉全方位地参与。

有位教师在教学《跳水》时,引导学生设想:“孩子走上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你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救下孩子?”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把自己的解救方法同船长的解救方法进行比较,不但使学生看到了船长的沉着机智,而且使学生明白了“跳水”是当时很好的解救办法。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得智

語文的教学需要教师灵活动态地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只有准确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进程,适当地加以引导,才会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

有位教师在指导《小白兔搬西瓜》看图作文时,先拿出一个白兔玩具问:“你们喜欢小白兔的哪些方面?”学生纷纷举手,从小白兔的可爱、美丽、温顺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喜爱。教师顺势引导:“小白兔不但惹人喜爱,还喜欢劳动。小朋友们喜欢听小白兔爱劳动的故事吗?”这样,根据儿童的求知、求新的心理,通过巧妙的情感诱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当然,教学的过程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设计发展,有时会出现突发事件,使课堂出现一定的混乱。如果引导失当,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或者“乱扯野棉花”的现象,非但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随时调整思路,调控好教学进程,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回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艺术。

四、引得趣

“引得趣”要求引导方法多样、引导方式灵活、引导语言生动、引导的问题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学习起来如“沐浴春风化雨中”,才能引发他们创造的天赋。这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体现了教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在打鼾……”一段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把蜜蜂的嗡嗡声、小狗的汪汪声、小鸟的啾啾声带到了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海底还有其他动物的声音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还让学生学一学,模仿这些动物的声音。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补白了文本,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的奇妙境界。

五、引得美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美,贯穿着美的规律。语文教学具有诗词歌赋、小说戏剧,还包括谚语、童话、民谣等多种形式,这些都为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具有审美特点的教学模式,反复锤炼教学的语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手段,发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优美的教学情景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歌颂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健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利用自己积淀下来的思想、情怀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的教学,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或干练泼辣、大刀阔斧;或幽默风趣、机智精巧,无不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他们教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呆板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快乐和美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中,达到教学的和谐。这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祖忻,朱 纯.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4]赵厚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小白兔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白兔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