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玮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而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因此文章从供给侧视角下对小学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小学课程整合中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供给侧改革中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分析,试图构建供给侧小学课程整合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小学课程整合;合理策略
一、小学课程整合中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1.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使“供给侧”这一经济学术语迅速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并由经济学领域扩展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应用了“供给侧”这一概念。教育供给侧是相对于教育需求侧而言的,需求侧一直是过去教育发展的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所谓教育供给侧改革,是逐步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有效的教育资源供给,从需求侧为主的短中期调控管理转向以长期为主的供给侧调控管理。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要使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能够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的价值,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供给侧改革使学校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素质,从而为进入高等教育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今小学课程科目繁多,使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而开设的很多课程又称为教育者眼中的“副科”,如实践科学、品德与社会和地方课程,让这些课程成为摆设,导致基础教育中的供给侧质量不高,难以培养具有综合基础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小学课程整合的供给侧改革尤为必要。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来,给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很大自主权。但是很多学校为了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开设了大量校本课程,这与很多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诸多重复,导致课程科目泛滥,多而不精,教师教得毫无头绪,学生学得疲于应付,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抑制了课程的健康发展。课程整合使供给侧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教师从单一的灌输知识的被动教育者转变为整合知识的主动教育者。通过提高教育供给侧的课程质量,教师可以主动探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自主整合重复的课程,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课程,不斷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素养。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自身开发的课程,提高专业自信。
二、供给侧改革中小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供给侧改革下的课程整合概念模糊
很多小学教师对课程整合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是供给侧课程整合更加模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忙于课程的实践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教会学生上,而对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知识消化程度以及知识运用的效果思考很少,对较为宏观的课程整合就了解更少了。教育领域虽提出供给侧改革,但一些基层教师基本很少问津,因此对供给侧改革下的课程整合的概念基本不甚了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对教学实践较为重视,学校的主要侧重点也放在教学实践上,而对教学理论则了解较少。很多教师并不关心教学应用效果如何,认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即可,这使得供给侧课程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教师又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角色,只有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当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之处,了解课程教学后学生如何提高应用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整合的目标。
2.供给侧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供给侧改革要求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要从供给这一方面提高质量,改变以往以需求为主的导向。对于小学课程而言,进行供给侧课程整合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要通过课程的高质量学习来实现。而当前小学教育的状况是:课程科目设置繁多,除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学校自设课程,课程设立的目的自然是好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践中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校的小学生并不喜爱自然、科学等实践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设立实践课程之后,由于不是考试科目、师资不足等情况,很少设立专职教师,而是由其他主课教师兼职,这些教师自身并不具备实践课程的专业知识,从思想上也不予重视,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敷衍了事,课堂上只是翻翻书,粗略地讲解下,甚至把实践课程当成语文、数学课来上,这就使得实践课程流于形式,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学校层面和地方教研部门来说,很多学校受“主、副科”思维影响,认为学生对“主科”的学习才重要,“副科”并不重要,个别教研部门也只是对语文数学等科目进行考试,而对其他科目只是简单地进行考查,这也造成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3.课程整合中缺乏教师间的协调
在供给侧教育改革中,要想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就必须将多门学科通过合理的调配进行合并或删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多门课程之间的调配就需要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因为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某一门课程内容的整合,而是涉及多门学科之间的整合。不论是在整合方案的制订阶段还是整合之后的实施阶段,都需要不同学科间的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对课程整合的认识也不相同。例如,将校本课程的很多内容整合到国家课程当中,往往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积极性不高,因为在整合过程中被整合的国家课程是主要部分,而校本课程则是附属部分,因此整合中校本课程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另外,在整合中,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同,在整合中往往受到专业背景的影响,容易出现理念难以融合的情况。
4.整合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供给侧课程整合以往要求的是学生课程供给质量的提高,而往往忽略了教师在整合中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在前文提到的课程整合中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师往往只看到课程整合的任务和对学生教学的效果,而忽略了对自身发展的帮助,因此积极性不高。教研是教学和研究的综合概念,但教师基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教学习惯,往往只重视教学而忽视研究,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把这种思维模式带到了课程整合当中,认为课程整合仅仅是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了应付任务而进行整合的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在课程整合中教师通过对多学科课程的了解,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提升教学的理论高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教学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方针,也为参与课程整合的教师当前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帮助。
三、供给侧背景下小学课程整合的对策
1.以学校为主体为教师提供课程整合指导
首先学校作为课程整合的最主要载体,有义务为课程整合的实施者——教师提供指导和相关培训。首先,从供给侧教育改革的角度,学校为一线基层任课教师培训相关的概念和指导思想,使教师从整体上对课程整合和供给侧教育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相关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不仅仅是从概念上对供给侧教育改革和课程整合来认识。其次,学校应该对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提供指导,尤其是如何达到供给侧改革的目的这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对课程整合这些以理论为基础的内容则了解不多,需要学校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举办讲座、咨询等方式,化解教师在课程整合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学校还应定期举办课程整合交流会,使负责不同课程整合项目的教师有机会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从而明确课程整合的目的,达到提高供给侧教育质量的目标。
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整合规划,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认为,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为学科内课程整合、学科间课程整合和学科外课程整合。而本文认为,要使课程整合更加科学化,达到提高供给侧教育改革的目的,就不能限于这三种整合模式,可以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章节之间的整合,将课程整合应用到更加细化的过程当中。例如,可以将语文教材中关于水的文章和自然科学课当中关于水的章节进行整合,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将有关水的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完成后将未合并的部分内容分門别类,如内容较多且较为重要,可以进行保留,如有的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特色,则对其进行保留和完善;如内容较少且非重点内容,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立专门主题的讲座并为学生布置以自学形式完成的作业。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整合,最终达到供给侧课程整合的目标。
3.提高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协调能力
课程整合是将两门及两门以上的学科进行合并、重组或者删除的过程,供给侧课程整合则要求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这就需要不同任课教师间的相互协调。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协调,不同任课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而课程整合需要不用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将不同科目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合并重组。其次是教师间观念的协调,不同科目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课程整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同时应该意识到供给侧课程整合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会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最后,教师还应该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尊重彼此的专业领域,对于专业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在课程整合中遇到问题应该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彼此的经验,将专业知识进行共享,共同讨论课程整合方案,以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整合的目的。
4.课程整合与教师自身素质共同发展
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供给侧教学改革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以往在课程整合中教师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对供给侧教育改革的概念和目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课程整合对自身发展的帮助认识不够。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使教师以往的传统教学经验在素质教育中显得不足以支撑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在课程整合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1-7.
[2]周 璇.课程整合实践中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3]李 晗,刘 洋.七方面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J].经济,2016(8):66-68.
[4]张德红.小学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X小学主题模式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刘培正,崔秀梅.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6):3-6.
[6]王 琼.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以成都H、重庆Z小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