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文创50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在未来的18年间,把上海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文创50条”指出,要将上海打造为亚洲演艺之都……重点扶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艺术精品。实施上海首演计划,用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等平台,鼓励国内外知名院团和艺术家将原创作品的全球首演、国内首演放在上海。
今年4月,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举行,为春季上海艺术舞台画上精彩一笔。自成立之日起,“白玉兰”就一直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海纳百川之诚意欢迎各类戏剧主体、演出场馆申报参评,促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20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以自我更新、高视阔步的姿态走向世界,不断扩充影响力,成绩斐然。5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首批成员,并与法国戛纳电影节牵手,撬动起规模效应释放。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如春天绽放的鲜花一般缤纷夺目,从《炎黄颂》到《贺绿汀》,音乐讲述着中国故事,原创新作也竞相献声。艺术霓虹闪亮浦江两岸,呈现出一幅鲸吸百川的浩然长卷。
“文创50条”政策提出,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本期《上海艺术评论》聚焦影视创作,从三个角度探讨影视创作的價值指向、在地特征和影视园与旅游产业的融通互动。今年上海电视节,最显著的行业现象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回潮。不啻影视创作,舞台艺术同样需要关注现实、书写现实、升华现实,本期 “现实主义”题材的探索与创新专题,关注舞台艺术中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发现“现实题材”永不过时的魅力。
浦江文化品牌闪耀,香江艺术之花盛开,浦江香江“双珠”辉映。今年香港艺术节,同样展现出开放、前瞻、多元、丰富的面貌。本期“开放多元的香港艺术节”专题从经营理念、戏剧评论、办节经验等方面着手,勾勒出香港艺术节色彩缤纷的剪影。
正如“文创50条”指出,我们要拓展“文化+”新思维。只有符合时代主流,满足人民需求的“新”才可以算得上是“时代的艺术”。创新来自天时、地利、人和。“一团一策”实施以来,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演策”“人策”“艺策”结合,精品迭出,佳作不断,为上海舞蹈腾飞助力。创新来自独立、自由、真知,当代艺术立足于创新,而艺术批评却失之初心。本期“当代艺术批评”专题以“批评”着眼、以“批评”立言,鞭辟入里地梳理当代艺术批评的乱象,呼吁当代艺术摒弃诱惑,回归本真。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正是在刹那逝去的光阴中,艺术浪潮日夜奔流,评论正如浪声回响,意味悠长。与时代共舞,与人民齐声,这是我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