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遥感与中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2018-12-09 12:58罗格卫征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辨率卫星

罗格 卫征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北京 100094)

0 引言

航天遥感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器为平台的遥感[1]。利用遥感手段获取的数据包括成像数据和非成像数据,通常使用的是成像数据,又常称为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温度分辨率、几何定位精度、辐射精度、色品、色相、纹理等特性。遥感数据和对遥感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参数反演、特征提取、分布界定、变化监测、关联挖掘、仿真模拟、推演分析等加工处理而形成的各种信息则一般称为空间信息[2]。空间信息具有海量数据、数据种类和来源多样化、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数据量急剧增长和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大数据的通用特征;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等自身特点。

当代社会正在高度系统化、复杂化、数据化和关联化,使得大国综合国力的博弈从政治、外交、军事、工业迅速扩展到服贸、金融、文化,更迅猛向智能制造、网络保障、数据信息等领域扩展;不仅推动人类跑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形成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新零售等大量新经济新业态,更急需全面提升国家的社会精准治理、资源精细开发、民生精致保障、大众精确消费等核心能力。空间信息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正成为国际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日益激烈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空间信息产业则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创新制高点。

1 中国航天遥感卫星系统

我国的航天遥感在国家航天事业的强大支持下,2000年以来迅猛发展,已形成了气象、海洋和陆地全系列遥感卫星体系。

1.1 国家投资的遥感卫星

(1)气象遥感卫星

我国的气象遥感卫星即“风云”系列卫星。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三号”[3](FY-1/3)系列气象卫星为极轨气象卫星,目前有4颗在轨运行;“风云二号”(FY-2)系列气象卫星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目前有5颗在轨运行[3]。“风云”卫星数据为监测台风登陆、水旱灾害、寒潮积雪、全球臭氧和海冰变化趋势、森林火灾、沙尘暴、雾霾等提供重要支撑,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空间环境监测预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风云四号”(FY-4)卫星[4-5],这是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首次实现在地球同步轨道采用三轴稳定方式保持卫星姿态;载有十通道二维扫描成像仪、干涉型大气垂直探测器、闪电成像仪、CCD相机和地球辐射收支仪等载荷,大幅提高了大气观测时间分辨率、区域机动探测能力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能力;并发展了大气垂直探测、闪电探测、极紫外和X射线太阳观测等能力,可对大气三维遥感、强对流天气监测与跟踪、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提供有力支撑[4]。

(2)海洋遥感卫星

我国的海洋遥感卫星即“海洋”系列卫星。其中,“海洋一号”(HY-1A/1B)系列卫星为海洋水色探测卫星[6],目前有1颗在轨运行;“海洋二号”(HY-2)系列卫星为海洋动力探测卫星,目前有1颗在轨运行。海洋卫星数据在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专属经济区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含海岸带)、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洋灾害监测(包括台风、溢油、赤潮等)、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

2015年6月,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启动了“海洋二号B”(HY-2B)星研制工作,将确保连续、稳定地探测海洋动力环境,并具备中尺度海洋现象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应用效能。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法国航天局正联合研发中法海洋卫星(CFOSAT),预计于 2018年发射,将在国际上首次开展海洋风浪相互作用的联合观测,并在海洋预报、灾害监测预报、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也将于“十三五”末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以加强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系统的观测和认识。

(3)陆地遥感卫星

我国国家投资的陆地遥感卫星包括“中巴”(CBERS)、“资源”(ZY)、“环境减灾”(HJ)、“实践”(SJ)、“高分”(GF)等系列卫星,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超过15颗。

中巴、环境减灾等系列卫星为中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7-8]。我国2014年12月7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CBERS-04),载有5m全色/10m多光谱相机、20m多光谱相机和红外多光谱相机。

我国从 2013年起发射了“高分一号”01/02/03/04、“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高分四号”、“高分五号”、“高分六号”和“资源三号”02星等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其中,高分一号01星于2013年4月26日成功发射[9],载有2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组合幅宽优于70km和4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组合幅宽优于800km,数据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与调查、农作物动态监测、减灾防灾等方面。“高分二号”卫星于2014年8月19日发射成功[10],载有2台0.8m分辨率全色/3.2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组合幅宽优于45km,数据为地质解译、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开发监测、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土地利用监测与变更调查,风景名胜区管理、城乡建设管理,路网规划与灾害应急、航道环境监测、道路基础设施监测,森林资源、湿地、荒漠化、林业生态工程及森林灾害监测等提供强大支撑。“高分三号”卫星于2016年8月10日发射成功[11],具有C谱段全极化微波成像能力,可实现 1m至 500m分辨率多种工作模式,数据为海洋权益维护、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灾害天气和气候变化预测预报、环境监测等应用提供强大支持。“高分四号”卫星于2015年12月29日发射成功[12],载有1台同步轨道50m分辨率凝视相机,成像区域为我国周边7 000km×7 000km,单景覆盖区域400km×400km,可实现分钟级高时间分辨率监测,数据满足水体、堰塞湖、云系、林地、森林火点、气溶胶厚度等识别与变化信息提取需求,为减灾、气象、地震、林业、环保等提供有力支撑。“高分五号”卫星2018年5月9日成功发射[13],搭载了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6台载荷,可对大气气溶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水华、水质、核电厂温排水、陆地植被、秸秆焚烧、城市热岛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高分六号”卫星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配置2m全色/8m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幅宽优于90km和16m多光谱中分辨率宽幅相机、幅宽优于800km,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系列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农业、林业、草原等资源监测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支撑。“高分一号”02/03/04星于2018年3月31日成功发射,空间分辨率全色2m、多光谱优于8m,单星成像幅宽大于60km,与“高分一号”01星和“高分六号”卫星组网,大幅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调查监测能力,实时掌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动态变化,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提供精准信息保障,并可用于防灾减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

1.2 商业投资的遥感卫星

在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引导下,“十二五”以来我国商业投资的遥感卫星迅猛发展,在轨卫星数量超过25颗。

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于2005年和2015年分别发射了“北京一号”卫星和“北京二号”卫星星座(英国制造);后者由3颗1m分辨率全色/4m分辨率多光谱的光学遥感卫星组成,设计寿命七年,单星成像幅宽达23.5km,具备±45°测摆机动能力,对全球任一地点可实现每日重访。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发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由1颗0.72m分辨率全色/2.88m分辨率多光谱光学遥感卫星、2颗1.12m分辨率/4K超清视频卫星和1颗5m分辨率技术验证卫星组成;2017年1月9日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3星(“林业一号”卫星),全面提高吉林省乃至全国林业遥感信息化水平;2017年11月21日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3、04、05星(佐丹力159“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成像模式包括常规推扫、凝视视频、微光成像和惯性空间成像,动态视频成像带宽优于 19km×4.5km,静态推扫幅宽19km、空间分辨率优于1m、最大侧摆角±45°;2018年1月19日成功发射“德清一号”和“林业二号”卫星,空间分辨率 1m,幅宽 19km。目前“吉林一号”卫星已达10颗,时间分辨率达到1天回访一次;预计到2020年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0颗,对同一地点的重访周期达到半小时左右一次。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提出了2022年左右建成商业遥感卫星系统“16+4+4+X”的方案。随后于2016年12月发射“高景一号”01/02星,全色分辨率0.5m、多光谱分辨率2m、幅宽12km,常规侧摆角±30°,具有星下点成像、侧摆成像、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立体成像、多目标成像等多种工作模式;2018年1月9日发射“高景一号”03/04星,与“高景一号”01/02星组成我国首个0.5m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预计到2022年左右形成由16颗0.5m分辨率的敏捷光学卫星、4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微波卫星以及多颗视频高光谱等微小卫星组成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2017年6月15日发射首批2颗卫星OVS-1A和OVS-1B,均为视频成像卫星,单星质量55kg,光学空间分辨率1.98m,具有凝视视频和条带成像两种工作模式,以及视频压缩品质高、数据压缩效率高、对地面站依赖低、姿态指向及控制精度高、机动能力强、操作简单易用等特点。2018年4月26日发射02组卫星,由4颗高光谱卫星OHS-01/02/03/04和1颗视频卫星OVS-2组成。单颗高光谱卫星配置1台空间分辨率优于10m、幅宽优于150km的高光谱相机,拥有32个谱段、光谱分辨率优于2.5nm,成像范围在150km×2 500km;4颗高光谱卫星可在5天左右实现全球覆盖扫描。视频卫星OVS-2空间分辨率为0.9m,幅宽为22.5km;可以凝视模式对目标区域进行视频拍摄时,可形成持续120s的视频影像。

武汉大学正在发展“珞珈一号”卫星。“珞珈一号”卫星包含01星和02星。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01星,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分辨率为130m,理想条件下可在15天内绘制完成全球夜光影像,提供我国及全球GDP指数、碳排放指数、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数等专题产品,动态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02星侧重于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在国际上首次试验雷达卫星多角度成像模式,预计2019年发射;该卫星设计具有条带、聚束、多角度、双基地等成像模式,满足1:50 000测绘精度,主要用于卫星测绘、目标物勘测探查、地形地表变化自动监测等领域。

2 国际航天遥感发展

2.1 国际商业遥感小卫星系统

Planet Labs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4年发射了69颗Dove卫星,2015-2016年发射了76颗Dove卫星[14],2017年发射了88颗Dove卫星(3U立方体卫星),形成了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遥感卫星星座;可为用户提供3~5m分辨率大范围快速更新的商用遥感卫星数据,并可直接获取经过校正的正射影像。该公司采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产品快速原型化(不到一年研发第一颗卫星)、技术快速迭代(Dove卫星整星的完全技术升级已超过10次)和快速扩张。Planet Labs公司2015年7月收购了德国地理空间公司BlackBridge,获得RapidEye系列卫星(5颗星,5m多光谱)运营权;2017年2月3日从谷歌公司收购了Terra Bella(原Skybox Imaging),获得SkySat星座(7颗,亚米级分辨率)运营权,得到了核心遥感数据挖掘团队,并与谷歌签订了长期影像数据合同,迅速形成小卫星运营国际龙头企业。

Spire Global成立于2012年,主营气象业务,计划发射125颗立方体卫星,利用GPS Radio Occultation技术来收集气象数据资料,现已发射29颗(2017年发射了8颗)。

BlackSky公司由Spaceflight公司2014年成立,拟到2019年打造由60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已于2016年9月发射了首颗卫星,计划2017年底前发射6颗;最终形成对覆盖超过95%的地球人口密集区近实时的1m高空间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

2.2 国际商业遥感大卫星系统

21世纪初,美国Orbiting Image公司和Space Imaging合并组建了GeoEye公司,统筹运营OrbView和Ikonos系列商业遥感卫星,并发展了GeoEye系列商业遥感卫星。2010年,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与GeoEye公司合并,统筹运营WorldView和GeoEye两大系列高性能商业遥感卫星,并于2014年8月13日、2016年11月12日分别发射了WorldView-3和WorldView-4,获取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达到0.3m,并能提供8谱段多光谱数据和8谱段短波红外数据。2017年10月5日,加拿大卫星通信信息公司MDA(MacDonald Dettwiler & Associates)以24亿美元收购Digital Globe公司,组建Maxar Technologies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由四个领先的商业空间技术品牌SSL、MDA、Digital Globe和Radiant Solutions组成,能提供先进的卫星和空间系统、高分辨率地球影像和地理空间解决方案,将在北美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

2.3 商业遥感数据服务

在商业模式方面(尤其是国际商业模式),目前还是以数据销售为主,采购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如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2016年约8.65亿美元,66%的收入都来源于美国政府(这其中又大部分来自美国空间情报局等安全机构)。在此基础上,相关国际企业也在努力打破这种对遥感数据较低层级的消费格局。如Orbital Insight、Spire Global、PlanetiQ、Windward、ImageSat International等公司。

美国的Orbital Insight公司的业务就是对购买的遥感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和分析,通过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来盈利。目前有超过70家对冲基金和政府机构依靠该公司提供信息来辅助决策,如作物长势和农业估产信息、地表储油设施容积信息、停车场停车信息、每周世界各地的地表水量信息、主要地区建筑施工信息等。

2017年4月26日,美国从事遥感数据分析的EagleView公司宣布收购OmniEarth公司,以便利用后者的技术分析图像数据(包括航空图像),发展侧重建筑市场的卫星图像分析等业务。OmniEarth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Lars Dyrud表示:全球数据市场预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卫星图像将是这个市场中占据重要角色,但是目前仍不是普通商品。

美国的Spire Global公司基于其发射的大气信息探测卫星,更准确地测量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大气变化参数,积极开展天气资讯服务。现已能够每天产出100 000个天气模型,通过更准确地预测天气为农业、能源等企业节约数十亿美元经费。

美国的PlanetiQ是气象卫星数据商业服务公司,研发了Pyxis传感器,可结合GPS信号对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气压和湿度进行测量;拟在2018年前部署12颗近地轨道气象卫星、每天探测全球800万处气象信息,2020年前扩展到18颗、每天探测全球1 200万处气象信息。综合这些卫星可获得的全球气象卫星数据,经处理和分析,确保在3分钟内为用户提供天气、气候、空间天气增值信息服务。

2017年上半年,为提高向非洲等国家的相关援助效率,美国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单位一起,制作了尼日利亚北部各州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地图和全尼日利亚人口地图,以便更好地管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以及改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据该基金分析,此类基础性工作可为未来几年向尼日利亚运送疫苗的慈善工作节省约10亿美元。

以色列的 Windward是海上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通过利用卫星追踪船舶交通状况,为金融及交易市场提供分析,为海上走私或非法捕捞等提供起诉依据。

欧洲的ImageSat International公司是端对端地理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可提供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站网、数据服务、制图与GIS服务、战场态势感知,农林,情报分析等应用服务。

在遥感数据应用领域的商业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如红杉资本 2015年 3月领投,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Bloomberg Beta、citizen.vc和Lux Capital参投,支持Orbital Insight公司实现A轮融资870万美元;而后谷歌风头(Google Ventures)2016年上半年领投,CME Ventures、Sequoia Capital、Lux Capital和Bloomberg Beta参投,使该公司B轮融资达到1 500万美元;2017年5月2日,红杉资本领投,Envision Ventures、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Geodesic Capital、ITOCHU Corporation、Intellectus Partners、谷歌风投GV、Lux Capital和CME Vnetures参投,支持Orbital Insight公司实现C轮融资5 000万美元。此外,Orbital Insight还与In-Q-Tel(美国中情局的风投部门)签署了相关投资与发展协议,融资2 000万美元,用以扩大销售和工程队伍,并拓展业务范围。这样Orbital Insight公司已成为当前卫星数据服务领域里融资最多的初创公司,其竞争对手Descartes Labs和Spaceknow则分别募集了828万美元和520万美元。

3 我国航天遥感应用与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3.1 总体情况

在民用航天、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重大工程促进下,我国的航天遥感应用从“十一五”以来不断加速推广,不仅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20多个部委实现遥感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与这些部委的相关主体业务有机结合,广泛开展行业应用示范,而且在北京、河北、湖南、新疆等全国30个省(区、市)设立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与应用中心,形成了数百项行业/区域遥感应用数据、软硬件等产品和100多种服务模式;也研制并发布了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等我国空间信息应用在线服务系统,上线自然资源等10多个行业的200多项产品清单,承载高分专项相关卫星数据,具备电子地图、数字高程、城市三维模型、全景照片等专业数据和专题数据展示能力,并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气象等11个行业,北京、甘肃等7个省级数据与应用中心,以及中国资源卫星中心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应用技术中心等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高分数据和应用产品、服务产品和相应标准的集同发布,可为国内外各类用户提供在线服务。

在国际热潮、国家相关政策、各方投资和我国电商、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公共安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方面迅猛发展的促进下,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进展。我国从事遥感的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在2014年就突破1 000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注册资本从百万/千万级向亿/十亿级迈进,形成了东方红、四维、二十一世纪、吉林长光等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主要从事遥感卫星、载荷、无人机、地面设备等研制与生产、遥感数据销售、遥感应用服务等业务;员工数量从数十人向百人/千人级增长,人员结构从以研发、定制为主向研发、生产、服务并重调整;业务范围从少数部委或中心城市向全国、乃至全球扩展。但是与美、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化水平还总体不高,规模较小,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关产业政策尚不健全,尤其是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数据资源管理/共享、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亟待加强;现有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更多用户(尤其是中基层政府用户和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急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幅提升市场服务、技术创新等能力。

3.2 发展策略分析

为提高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认为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加强产业方向宏观引导、加强地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

我国通过国家投资已形成强大的空间基础设施和基础测绘设施,更在各行业和省(区、市)旺盛需求下,拟到2025年发射大批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卫星;但又面临现有基础设施资产迅速折旧且利用效率不高、后续发展国家投资不足且现有管理模式下社会资源参与乏力、以事业单位为主的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主体混淆、低水平重复建设、国资背景企事业单位恶性竞争、数据资源难以共享、调用、流通和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急需国家和省(区、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加强国家和省级数据需求、获取(含采购)、存储、基础处理、共享、流通、安全等管理,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或机构;统筹加强国家和地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和配套衔接;调动各方积极性拉动社会投资,推动产业集聚,扶持龙头企业,加速国企改革和军民融合等;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建设。

(2)加强产业方向宏观引导

为加速发展我国空间信息产业,认为需要从领域发展和集成融合两个方面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有力的宏观引导:

1)领域发展宏观引导。卫星遥感需要基于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对地球系统的定量化感知、大数据运营以及多学科交叉、多领域集成,利用各种通用终端和通用网络条件,面向(或挖掘)需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面向政府(从国家部委到省/区/市、市/区/县、乡/镇/村)和公众空间信息咨询服务。

2)集成融合宏观引导。需要积极推动卫星遥感与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广泛而深入地融合应用,结合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把定位(移动位置服务)、实时导航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密授时、快速高精度遥感、天地一体移动宽带通信传输等有机关联起来,加强集成创新,有效统筹多领域、多层面、多媒体的时空信息,创新相关产品与服务(尤其是面向大众、结合民生的产品与服务),加强空间信息网络和实时服务系统建设,促进系统联通、时空融合和服务畅通,并不断提高相关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实现大平台、大融合和大产业。

(3)加强地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和基础测绘设施,为有效扩大应用范围与层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急需加强面向市县/乡镇中基层政府用户和大众的相关配套衔接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区域高速数传链路、区域云服务系统、区域计算资源(超算与科学计算)等,以便为数据供应、品质保障和用户服务等提供核心支撑。其中,高速数传链路要积极发展地基与空基的有线网和无线网,打通从行业部委到地方机构、从省级中心城市到主要市县的数据传输渠道,形成足够带宽和网速、具有强大并行访问能力、廉价易用的数传网络;区域云服务系统需要为地方用户提供强大、安全、廉价的海量数据存储(含备份)和调用能力;区域计算资源包括易于联网调用的超算资源和科学计算资源,使得用户基于区域高速数传链路调用区域云服务系统内存储的海量数据,能够进行快速、精准、可靠地计算而形成可用成果。这需要推动各省(区、市)结合自身的电子政务、骨干通信网(如4G或5G)等信息化建设规划,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灵活机制,充分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为深化空间信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4)推动组建国有资产控股的大型混合股份制集团公司

鉴于美欧航天遥感企业不断加强兼并、积极打造国际垄断企业和国内商业航天蓬勃发展、遥感卫星(星座)计划不断涌现等情况,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力量凝聚、规范和加速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应面向卫星运营和数据应用推广,参照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模式,积极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和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局等国家相关投资形成的卫星、地面数据接收站、测控站、数据中心、定标场、真实性检验场等资产和相应单位/机构与队伍整合,并积极引进相关社会资本组建国有资产控股的大型混合股份制集团公司,努力按照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为政府、科研、教学、企业、大众、军事、国际等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从而有效理顺各方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和力量分散,并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4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高度数据化和信息化,空间信息应用正前所未有的与国家政府部门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新经济新业态创新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未来引领虚拟经济发展的空间信息产业。为有效应对美欧国际竞争、规范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应在大力发展民商军遥感卫星系统的同时,充分调动政府、产业、科研、社团、金融等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着力加强航天遥感数据应用推广并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以便把握空间信息自主权和积极参与国际空间信息市场竞争,从而为我国加快建成航天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供强大新动能。

猜你喜欢
分辨率卫星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监督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面板/分辨率/HDR/功能 影音百科之电视篇
卫星“眼”中的地球 等
好画质不局限于分辨率 探究爱普生4K PRO-UHD的真面目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