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桂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营养科主任编辑/春苗 设计/侯宇
铁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而且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也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必需微量元素,可惜缺铁性贫血一直困扰着人们,特别是孕妇和儿童,而这两个群体又是最不能贫血的。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但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贫血大都是由于缺铁导致的。儿童,特别是婴儿可能是由于摄入不足;孕妇除了摄入不足,还因为血容量的增加而产生生理性的贫血。
我们现在习惯性地补钙,但很少有人主动补铁,其实,相对钙而言,铁更容易缺乏,因为铁容易氧化生成高价铁而导致不易吸收,所以,虽然人群中铁的摄入量常常超出推荐量,但缺铁性贫血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情况却很普遍。
铁在植物性食物中主要以高价的三价铁形式存在,即非血红素铁,必须先被还原成二价铁即血红素铁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低于动物性的食物。比如,铁的吸收率,大米只有1%,玉米和黑豆只有3%,小麦、面粉只有5%,蛋仅为3%,而鱼为11%,牛肉、猪肉等红肉和肝为22%。
牛奶也是一种贫铁的食物,且吸收率不高,所以孕妇奶粉需强化铁以补充铁的不足。宝宝奶粉也需强化铁。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4个月左右一定要补铁,过去建议在宝宝4个月时吃蛋黄就是为了补铁,现在我们知道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3%,虽然含量较高,但吸收率太低,不能帮宝宝补铁,所以目前我们不建议在4个月时给宝宝吃蛋黄,而是用肝粉补铁。
孕妇如果想提高蛋里面铁的吸收率,可以试试肉末蒸蛋,即把红肉(一般是指猪肉、牛肉、羊肉或驴肉)剁成末和蛋打匀一起蒸,这样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因为肉里有一些所谓的肉因子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很多人喜欢用红枣、赤豆、木耳、花生补铁,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是非血红素铁,虽然含量较高,但吸收率不高,所以可能吃了很多,结果还是贫血。
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不但不高,而且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多酚、钙等。粮食、蔬菜、坚果、水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铁的吸收;胃酸缺乏和药物的服用,既影响二价铁的形成,也阻碍铁的吸收。膳食中的钙对铁也有影响,研究表明,一餐中先摄入40毫克的钙对铁吸收没有影响,而摄入钙达到300~600毫克时,对铁的抑制作用可达60%。也就是说,如果在吃饭时喝奶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除了膳食因素对铁的吸收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比如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太快。
由于多酚类物质可降低铁的吸收率,故餐后喝茶或咖啡都会影响铁的吸收,这可能是中国人缺铁的一个原因,建议餐后不要立刻喝茶或咖啡。其实餐后就不应该喝茶或喝水,如果喝茶或咖啡,多酚类物质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果喝水或者液体饮料,可能会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而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建议吃饭时尽量不喝水及汤类以延缓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
当然,也不是所有因素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也有可以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如维生素C、动物性食品也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有研究表明,当铁与维生素C的重量比为1∶5或1∶10时,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3~6倍,所以建议多吃蔬菜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促进铁的吸收。
我们习惯用食物的颜色来判断含铁量,比如会认为黑色和红色的食物(如红枣、红豆、木耳等)含铁量会高,但有些淡色的食物含铁量其实并不低,以100克食物算,干红枣含铁只有1.6毫克,如果是新鲜红枣会更低,大白菜却含4.4毫克,红豆为7.4毫克,而黄豆却是8.2毫克,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凭颜色来判断铁的含量高低。
在动物性食品里的铁大都是血红素铁,约占40%,而且含有所谓的肉因子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这些肉因子目前认为是一些蛋白质的片段,即多肽或氨基酸片段,这都是促进铁吸收的物质。但不是所有的动物性食品都有此功能,比如牛奶、蛋清、乳清蛋白,这些不但没有促进作用,还抑制铁的吸收。
由此可见,铁的优质来源应该是血红素铁,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红肉,即猪肉、牛肉、羊肉和驴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是“肉”而不是“油”,我们习惯把动物的脂肪也称为肉,即肥肉,肥肉本质就不是肉,而是脂肪,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不吃肥肉,应该食用瘦肉,这才是铁的优质来源。其次还有肝脏和动物血也是铁的良好来源,但肝脏含胆固醇较高,维生素A含量也非常高,多吃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胆固醇多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肝脏可以每周吃1~2次,每次不超过50克为宜。
在孕期孕妇需摄入足量的铁预防贫血,如果严重贫血可导致孕妇体质虚弱而引起临产时子宫收缩无力、滞产。由于严重贫血,即使产程中出血不多,也易引起虚脱甚至休克。如果伴有贫血性心脏病,则在增加腹压时,可激发心力衰竭。由于母体贫血,对胎盘及胎儿供氧不足,常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而且贫血孕妇的胎儿也容易发生早产或死产。
在孕期孕妇体内铁的储留量为1克,其中胎儿体内约300毫克,红细胞增加约需450毫克,其余的储留在胎盘里。随着分娩过程中胎盘的娩出和失血,80%的储留铁被永远性丢失。孕期铁的需要是不均匀的,80%以上的增加是在孕晚期,所以在孕28周一定要检测是否有贫血的倾向,及时预防和治疗贫血。
缺铁性贫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此时储存铁耗竭,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
2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时除血清铁蛋白下降外,血清铁也下降。3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所以,血红蛋白是一个晚期指标,在孕期若发现血红蛋白逐步下降,那是贫血的趋势,一定要及时补铁,积极预防贫血。
预防贫血的建议是从孕中期开始每日食用75~100克的红肉,其中牛肉含铁量是最多的,这是比较安全的方法。如果在孕中期前已经有贫血或血红蛋白逐渐下降的现象,则可以每周食用动物肝脏和血制品1~3次,每次50克左右。另外,平时要多食用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