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宽富
在农村,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正处于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抚之际,但由于生活的需要,他们的父母不得不长期在外打工,使得这种需要成了他们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于是有人将这群孩子冠以“留守儿童”之名。因为失去父母的关爱与教育,这些孩子常常不思进取,在家不听从监护人的管教,在学校不听从老师的教导,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任教的六年级(1)班就有这样的状况。
当时,班上43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8人。课堂上,这些留守儿童不是玩弄物件就是东张西望;课余时间,他们在教室里、操场上来回穿梭,好似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家里,他们无视监护人的存在,形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看着他们课堂内外与其他同学的巨大反差,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袭上心头……
为确保孩子們都能共同进步,我决定实施家校联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于是,我尝试创办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幸福儿童之家”。
新学期开学报名时,我把全班学生家长的电话记录在册,通过联系后将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收入“幸福儿童之家”,每天晚上与他们在“群”里交流、探讨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方法。
在“幸福儿童之家”,我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特殊的孩子与家长们交流。
有一位叫张健的男孩,他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从外表看,他应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可事与愿违,他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还每天带着一个篮球来上学,经常是下课铃一响,抱起篮球手一挥,一群孩子就随他跑到球场上,不管作业完没完成……
发现张健的嗜好后,我在不断夸奖他的篮球打得好的同时,于一个周末与他的父母聊起了微信:“张健的家长啊,你的孩子不但身体强健,而且很有号召力,特别是他的篮球玩得很熟练,如果引导有方的话,他将来有可能会是一名体育运动员,希望你们多与他交流、多给他以指导。”微信发出后,张健的家长很快就回复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其实,孩子的情况我们是了解的,我们原本想通过电话来进行教育和管理,遗憾的是,我们每次通话时,没谈上几句就无话可说了……”看了微信,我告诉张健的家长:“父子间离开的时间长了,交流时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与孩子摆谈一些你在外打工的事,比如说在打工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者说学校开展了什么活动呀、谁又在活动中表现得最棒啊之类的话,或许效果会好一些。”对此,张健的家长非常赞同。
得到张健家长的认可后,我继续发微信说:“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有优秀的一面;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孩子优秀的一面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赞扬声中树立上进心。就拿张健来说,我们如果抓住他喜欢打球的优点给予鼓励,像‘老师特别喜欢看你打球啊之类的话应该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从中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己没有努力而已。当然,每次谈话,一定要适时渗透道德教育。还有,交流时,最好通过语音或者信息的方式进行,千万别用‘微信和‘QQ,否则会将孩子引入聊‘微信或者聊‘QQ的误圈。”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我和张健的父母聊得起劲的时候,另外几位家长也坐不住了,纷纷发起微信说:“老师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一定按照老师的说法尝试教育与引导孩子。”
那晚,我们从孩子的生活起居到学习、从身体素质到安全、从德育教育到尊老爱幼无所不谈,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末了,我告诉家长们:“以后,我们每个周末相聚一次,到时候,请大家发表高见。平时,大家应多与孩子交流,把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用以指导和教育孩子;如果有新问题,就在群里讨论。”
就这样,我与家长们每周在“幸福儿童之家”相聚一次……
我不知道每位家长是否经常与孩子联系,但我发现孩子们的道德品质转变了,课堂上也渐渐地认真起来,甚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形也开始跃然纸上,文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对父母的爱戴和崇敬、对老师的敬重与感恩……前不久,在六枝特区第六协作区举办的“小学生数学素养竞赛”活动中,张健喜获二等奖。当他从老师手中接过奖状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学生在乡镇、特区乃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荣登领奖台……这让我感觉到“幸福儿童之家”在家校联手对留守儿童实施德育教育中的潜在作用……
孩子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家长们倍感欣慰,我也有了一种成功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除了源于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快乐与自信外,还源于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的德育教育……说实话,孩子们能够在充满幸福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幸福儿童之家”功不可没。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信心十足地把“幸福儿童之家”当成了德育教育园地,因为“幸福儿童之家”打造了一群“幸福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