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复江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外出,因而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正常家庭孩子的成长环境存在一定差别,主要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护与细微的关爱,因此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孩子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脊梁,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现存的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社会及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不仅让社会有可能损失一部分可培育的人才,也必将会成为现在乃至以后社会治安和发展的隐患。
(1)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现存的一些问题大致存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孤独感。在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面没有父母的陪伴,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家长与孩子由于年代差距产生的代沟让他们几乎没有共同的语言可沟通交流,又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较少,很多留守儿童对父母缺少该有的亲近感与依赖感,或者是在父母给生活费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亲子情结比较冷淡,因此在这样成长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而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②学习成绩较差。由于很多农村人基本上是世代为农民,因此在很多农民工的观念里,孩子只要能认识基本的汉字就行,没有必要再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因而对子女的学业不抱有过高的期望。由于家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缺少关注,加之他們还要承担家务和农活,没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且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老一辈家人,更是无法对现在小孩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导作用,孩子对学习也缺少主动性,因此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如何正确对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问题的恶性发展则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的缺陷所催化的。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理性地、多方位地对待留守儿童。
一是在家庭中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在习惯、品德还是性格养成方面,家庭环境都应该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肯定了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性。首先,父母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尽量避免家长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在不得已需要两者外出的情况下,也应该增加回家的次数,或通过种种方式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其次,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应该明白读书无用在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思想。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子女以后走进社会必要的条件,因而子女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以后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此外,在注重孩子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溺爱、不娇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在学校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家庭以外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给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其次,在师生关系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教师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留守儿童,而且不对留守儿童贴以任何有偏见的标签,同时要努力亲近留守儿童;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多包容,多体谅,而不是给敏感的他们予以责骂。
(3)在社会上,加强社会的综合调控能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家庭、学校和教育部门难以得到解决,社会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解决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出谋划策,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格局。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代教育的弱势群体,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合适的教育,应该对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担当起责任,逐步弥补现有的教育缺陷,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