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重视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2018-12-08 09:47金娟
当代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心理目标

金娟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不紧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来,已势在必行了。

作文课上,我们常听到一些学生的短叹长吁,抱怨自己天生就不是写作的料,没有写作才能。其实,对于人来讲,天生的东西有没有呢?是有的,但不是能力,而是人体的生理学和解剖学上所具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生理学和解剖学一般称其为素质。良好的素质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佳的自然基础。例如,身材高大、弹跳灵活的人适于打篮球,嗓音圆润、音质优美的适合唱歌;反过来,天生聋哑的人难于创作音乐,矮子肥胖的人也不适宜当运动员。遗传因素虽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基础,但不等于能力本身。根据巴甫洛夫的逻辑,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虽然有一定天赋特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也能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就现代遗传学讲,有DNA特别优质的超常儿,也有在智力发展方面出现智障低钝的孩子;然而就大多数的儿童而言,他们先天的遗传和生理差异并不是很大的。学生后来之所以在写作心理能力方面表现出习作水平的差异,其决定因素在于后天的多教育、多指导,多实践、多训练。

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无论走哪条途径或采用什么方式,都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正如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那样:“师傅并不用理论去阻留他们的徒弟,他们从早就叫他们去做实际工作,比如他们从锻炼去学锻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从跳舞去学跳舞等。所以在学校里面,我们要让学生从书写去学书写、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与名家一脉相承的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要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熟练。”

对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这里说的实践,不是盲目的、漫无目的实践,而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因此,在培养训练中必须从以下几点注重着力。

(1)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否则就像盲人骑瞎马乱走一气。作为培养能力,每一阶段的训练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只有认定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练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也才有检查的标准;同时,目标要定得具体、切合实际,要看对象,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于笼统、一刀切,要因人而异。

(2)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方法不对,就会功倍事半。在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那种单纯硬拼的消耗战、黑夜沙漠出击的乱打猛沖和不得要领的盲目操作,已经非常不适应了。从而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心理能力时,也要科学化、人文化、素质化,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西典军校”训练程序。科学的训练,要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从客观实践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式,用以发展写作心理的方方面面,防止由单一的训练方式产生的厌倦和疲劳感,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去探索写作的窍门与规律。

(3)是备足一定的训练量。数量是质量的基础。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不出几身汗水、不下功夫扎扎实实地去训练,再好的训练方法也是舀水到背篓里无济于事,即不写够一定数量的习作,大讲写作心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句空话。清人唐彪曾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常作则机关熟,题虽难,为之亦易;不常作则理数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现今,时代和条件不同了,对于古人的作法,当然不能死搬硬套、机械模仿。这里所强调的是,培养写作心理能力,虽有科学途径可走,但必须得下苦功夫。

拙力用足,巧力出智。一个人只有持续坚持用功、发愤作文,才可能心窍大开、思路清晰、灵明焕发,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猜你喜欢
科学心理目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心理小测试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