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
摘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概述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4-0066-0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发展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农业上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 179.0亿kg,比2016年增加16.5亿kg,增长0.3%。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生态建设日益加强,资源利用稳步提高,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粗放型增长,农业资源硬性约束突出、人口规模迅速扩张、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生态环境加剧恶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1 耕地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地少水缺,农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下降已进入硬性约束期。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休耕,导致耕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截至201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94 hm2,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1.2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加剧
在水资源方面,我国人均占有量为2 059.7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南北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农田需要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40.0%,且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1.3 生产物质滥用,环境污染突出
农业生产中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问题。据统计,2013年农作物的化肥平均施用量为359.0 kg/hm2,是发达国家的1.6倍。每年农药使用量约130.0万t,2010年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而造成总磷和总氮的排放分别占农业源污染的27.0%和47.0%。此外,秸秆有效利率低;农用地膜覆盖面积为1 333.0万hm2,而回收率不足2/3;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造成农业源空气污染。
1.4 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首要危害。对草地和森林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与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50.0万km2,现今为179.4万km2。1949 年以来营造的1.0亿hm2森林现仅存3 000.0万hm2,其中滥伐林木用作燃料是重要原因。
1.5 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资源匮乏,技术落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很难提高。同时,贫困人口增长较快,又加剧了贫困。
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在我国,目前还远未形成普遍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化,培养生态道德,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质,使其既明确生态权利、又明确生态义务,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中。
2.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从依靠拼生态环境、拼农资投入、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移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营上来。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根本,注重质量效益并重,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能,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2.3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明确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耕地与水资源的保护,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努力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发展,使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
3 展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的五大任务,优化区域布局、梯次推进、分类施策,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30年,绘制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EB/OL].http://www.moa.gov.cn/gk/tzgg_1/tz/201505/t20150527_4620018.htm,2015-5-28/2018-5-27.
[2] 溫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18.
[3]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广州:暨南大学,2001.
[4] 姜长云.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J].经济研究参考,2012(40):12-35.
[5] 马晓旭.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1(5):71-74.
[6] 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9(6):15-21.
[7] 潘永.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60-261,264.
[8] 周应华.中国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9] 杨扬.成都崇州“共营制”模式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10] 张晓莉.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11] 张甘霖,吴华勇.从问题到解决方案:土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2):124-134.
[12] 杨芳,吴永常,韦文珊.基于能量分析的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17-23.
[13] 姜小兰,吕军利.由当前食品安全隐患而引发的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145-147.
[14] 田亚,国慧,李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J].河北农机,2018(5):22-23.
[15] 白刘黎.甘肃:突出祁连山生态保护,精心组织环保宣传[J].环境教育,2017(12):62-65.
[16] 洪书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发展研究,2017(12):94-98.
[17] 陈士军,刘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对策[J].管理现代化,2007(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