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投入问题研究
——以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2018-12-08 08:06:13吴保东
时代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医药规模

吴保东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当前医药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亟待创新动能来撬动医药经济的发展。医药类企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性是其一大特征,而我国的医药类企业创新性特征并不明显。正所谓有研发才有创新,研发活动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体现,研究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原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深层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是在现有领域内,运用高科技不断进行研究的企业。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运用能够把科学技术不运用到药品研究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医药类企业被人们称为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说明了医药类行业的特殊性,医药行业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健康的需求不会消失,所以医药类企业的市场是庞大的而且是不可替代。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医药行业是和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产业,需求具有刚性,当人们面临身体疾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身体健康,对药品的价格不敏感。医药行业是可创造高额利润的、高附加值的行业。对药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所以药品的定价很高,需求具有刚性,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获取巨额利润。

一、理论分析

(一)技术创新动力理论

不同的规模,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也会有所不同。技术创新动力理论认为企业规模和企业的创新是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规模大的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小企业强。研发活动投入资源多,耗费大。为了保证产品研发是顺利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投入研究,除了人力资源,还需要匹配设备,购买研发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相关的技术费用。为了完成技术创新,需要配置大量的资源。为了保证产品研发是顺利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投入研究,除了人力资源,还需要匹配设备,购买研发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相关的技术费用。规模大的企业和规模小的企业相比,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强,为创新所提供的硬件环境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取得创新胜利。简而言之,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具有规模经济优势。

(二)政府资助

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企业的研发投入活动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知识信息很容易被模仿,当企业承担巨额费用却没办法得到所有收益,企业会减少创新投入。影响很多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如果仅凭市场调节,缓慢且效率不高。这时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主要通过直接补助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和税收优惠来实施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引导。但是政府的行为带来的挤出效应还是促进效应,未能得出一致结论。挤出效应认为,政府的过多扶持,会使企业产生依赖,导致企业减少自己的研发投入。而且政府可能会加强干预企业的程度,会限制企业其他领域的发展。还有可能会出现经费挪用、虚假报申报取研发补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效应认为政府资助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补助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分散了研发活动的风险。政府资助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扩大,进行研发活动的预期回报率增加,企业倾向于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此外,政府还可能为企业带来相关的信息,降低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风险。

吴剑峰和杨震宁[1]认为政府补贴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获取了政府补贴,但是并不完全用于研发投入方面,导致政府补贴并没有发挥其效用,对研发投入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私营企业、特别是私营高科技企业,财政补贴能够带来现金流入,有利于解决私营企业没有资金的问题,同时降低了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政府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效果最显著。[2]挤入效应显著,没有挤出效应。

二、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医药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能够把科学技术转换成为药品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个环节对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节省生产要素,降低产品成本,形成产品优势。通过产品的稀缺性和差异性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取得高额收益。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着医药类行业的最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我国医药业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来发展迅猛,创新态势风头正盛,全行业倡导创新变革。

(一)研发投入总量大

本文通过对2014年到2016年本文收集了了2014-2016年医药制造高新技术企业146家公司样本,以年份为横轴,企业年报中披露出来的研发投入支出数据为纵轴,可以直观的看出,从2014年度到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不断增长,2014年到2016年间上研发投入总量上增长了RMB6,470,139,967.98,从2014年到2016年创新投入增长了51%。2015年到2016医药制造业增长了RMB3,292,163,433.91,增长了21%,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这和我国的产业政府和扶持力度上密切相关,也说明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从研发投入总量上看,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大。从研发总量上看,医药制造业在研发投入上有着乐观的结果。

(二)研发强度不足

以研发投入占比营业收入为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但是从研发强度上看,医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从2014年到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变化不大。医药制造业2014年度的研发强度为4.2074%,2015年研发强度为4.5358%,2016年研发强度为5.2111%,从2014年到2016年,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还有所增长但增长甚微。高新技术行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5%,,药医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刚刚达到高新技术行业的平均水平,研发投入不足。医药制造也在高新技术企业强度大体上还处于较低的程度,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的研发强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增长中的很快,但是研发投入强度却基本没有变动。发达国家医药类的研发强度一般为15%左右,而代表我国医药类企业研发强度最高水平的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平均值才达到5%,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17年,在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药研制专项中已有90个品种获得了新药证书,135个品种获得了临床批件,24个新药获批生产。同往年相比,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创新研发得到有效增长,取得突破性进展。衡量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看企业拥有的专利。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较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披露的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我们发现,7392家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中,有效发明专利数是31259件,平均每家医药制造业的专利数才4件,说明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程度还是不够。美国的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在全世界的医药行业中是领头羊的地位,早在2000年以前,每年专利申请数量就已经超过6万件,而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现在的程度还不及美国当年的一半。

三、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问题分析

(一)企业规模

本文认为,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上看,规模普遍不大,导致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不足。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整体规模小,企业没有办法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研究。因为规模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自愿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研发投入风险大,开拓性和探索性使得研发投入风险大,规模小的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企业不敢进行技术创新。我国现阶段的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很少,总共才200多家,而且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虽然同规模大的企业相比,规模小的企业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创新动力强等特点,但是却没有配备齐全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是远远大于规模小的企业的,规模大的企业更具备足够的条件进行创新活动,创新投入也会更多。因此,从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来看,形成规模大的、具备垄断性的企业是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研发投入的。而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的特点制约着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企业规模的一大办法就是进行企业兼并。我国医药类行业存在很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快兼并那些管理效益不好的规模小的企业,整合企业资源,扩大企业的规模,加大力度集中企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好做强。

(二)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市场集中度

市场结构对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效率效应”的作用是大于“替代效应”的,当市场越集中所产生的规模效应越明显,企业拥有的市场份额越多,说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越高,企业所拥有的影响能力越大。企业拥有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市场定价的话语权。企业获得的利润越高,从市场中获取的经济效益越多,能为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带来资金保障。企业为了维持拥有巨额利润的市场地位,必然会加大企业创新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垄断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结果只有两种,第一种是研发失败,但是企业拥有承担成本失败的风险的能力,研发失败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影响。第二种结果是研发成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继续保持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能够能够垄断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利大于弊,企业为了维持现有市场地位,会倾向于积极创新保持企业的市场优势。从全世界的医药类行业整体上看,医药类行业本身具有相对垄断性的特点。这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适当的垄断性是有利于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对于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市场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

(三)政府资助

影响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因素很多,如果仅凭市场调节,缓慢且效率不高。这时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主要通过直接补助企业和税收优惠来实施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引导。对于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投入不足是首要问题,而政府资助可以让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资助有利于企业降低研发投入成本。

(四)公司治理

政府扶持力度需要加大。政府可以加大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完成规模化,并且有维护医药类行业市场秩序的责任,适度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国家应该维护医药产业的市场秩序,需要防止恶性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创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所间的合作,形成技术联盟,推动产学研,要加快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要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建立企业、科研单位、大学关于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促进大学和公立研究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提高资金不能够推动技术商品化,有利于企业。除了税收优惠外,政府可以通过直接给予企业资金补助,更能直接解决企业研发资金的问题。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推动企业的发展。现有医药行业的发展不够健全,从自身方面改善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有限,需要政府支持和帮助。所以政府在企业的研发投入中扮演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

医药类企业规模比较小,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不足。政府一般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于税收优惠来说,政府的资金补贴更直接、更能解决小规模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政府除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外,也还应在一段时期内承担起对产业化、工程化支持的主要责任,扩大诸如高技术产业化资金等的支持规模,制定措施确保资金支持到位、使用到位。

四、结论

随着经济快速地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药行业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医药类企业的产品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加上对医药产品需求具有刚性,我国的医药类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医疗健康的巨大需求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几年,我国医药类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但是医药类企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阻碍医药类企业的发展。医药类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医药类企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行业市场秩序紊乱,市场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秩序紊乱,又加剧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总量大但是研发强度不足。这是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总量上投入很大,但是相比企业的规模来看,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还是远远不足。现阶段的医药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缺乏品牌性,没有独具创新的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研发投入主体缺位、产品多数是仿制品,没有进行技术创新、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形成对医药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机制。研发人员不足,企业的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而我国医药类企业多数都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企业规模效益低,没有渠道融资,缺乏资金、没有资金进行研发投入研究。我国医药类行业形成的创新体系是以高效和科研所为创新主体的,现有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医院还有研究所,所以高校和科研所为主体的研发模式是有限的,形成产业效应的难度高,科研技术转换成果难度大。以高校和科研所为主体的的研发模式是有限的,形成产业效应的难度高,科研技术转换成果难度大。企业生产仿制品,面临的风险很小,而且时间比较短,因为已经通过市场需求验证了,产品能通过市场获取利润。人力资源研发创新的总体,而我国医药类企业还存在着高素质研发人员不足的问题。

(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 金华322100)

[1]吴剑峰,杨震宁.政府补贴、两权分离与企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4(12).

[2]戴小勇,成力为.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J].科研管理,2014(6).

[3]郝周玲,张踩峰.基于市场竞争视角下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时代经贸,2017(19).

[4]申栋,吕静雅,王佳.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丝绸纺织行业为例[J].时代经贸,2016(06).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医药规模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规模之殇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14
传统医药类非遗
遵义(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9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汽车零部件(2017年2期)2017-04-07 07:38:47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0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