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银霞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产前护理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认知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产前护理教育)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占41例,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效果展开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分娩认知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和分娩结局均显著差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护理教育能很好提高初产妇分娩认知水平,并改善分娩结局。
【关键词】 产前护理教育;常规护理;初产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138-01
前言
临床上,分娩是胎儿脱离母体的自然过程,自然分娩是十分理想的分娩方式[1],但是在实际中,经常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自然分娩困难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剖宫产来降低围生期母婴的死亡率[2]。而由于剖宫产本身属于一种手术操作,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别是初产妇,更是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3]。产前护理教育可以引导初产妇掌握更多的分娩知识,有利于提高其分娩信心,降低了难产率、剖宫产率,提高了初产妇生产质量。本次研究中,对41例初产妇实施产前护理教育措施,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占41例,分别采用产前护理教育和常规护理措施,纵使护理措施不同,但不同组别患者基本资料相差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产前各项检查,并引导患者了解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
1.2.2 观察组 采取产前护理教育措施,主要有:(1)理论教育,护理人员要在患者产前对其进行相应的理论教育,包括胎儿生长、孕期营养、分娩技巧、分娩先兆、产后康复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可以对孕期、分娩每一个阶段都有深入的认知。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指引,如呼吸技巧训练、产前体操练习、肌肉控制运动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分娩应对能力。(2)发放宣传册,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册,在宣传册中为患者详细介绍孕期、分娩的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组织患者开展集中座谈会,为患者系统介绍分娩知识。为了保障实际教育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现代化手段,对患者宣传、介绍分娩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认知。(3)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当前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并采取适宜的心理疏导策略,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解开患者的心结,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得患者能保持心情良好。如果患者或者其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正确教育,改变其思想观念,避免患者因胎儿性别而产生较大的思想压力。(4)同伴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将孕龄相近的患者分成一个小组,让患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感受,患者之间通过相互询问、情感交流,可以不断提高对分娩知识的认知。(5)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新生儿哺乳技巧指引,激发患者的母爱心理,提高患者的分娩热情,促进患者分娩结局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编制的产前分娩认知调查表判定患者分娩认知状况,其包含分娩知识(20分)、分娩态度(60分)和产时应对行为(40分)三部分,得分同认知状况呈正相关;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状况,得分同焦虑抑郁状况呈负相关[4]。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涉及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分娩认知状况相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对分娩认知状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状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差不明显,P>0.05;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状况相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分娩结局状况详见表3:
3 討论
对于初产妇,主要是初次接触到分娩的产妇,由于其缺乏分娩经验,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分娩知识,分娩认知能力比较差[5],在邻近分娩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加上部分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初产妇的心理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娩结局,因此,在实际中做好初产妇患者产前护理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6]。护理人员通过对初产妇患者进行理论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心理健康教育、同伴支持、哺乳技巧培训等,可以引导初产妇患者掌握良好的分娩知识,提升了患者对分娩的认知,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借助产前护理教育活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了患者分娩结局的改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应对行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是(42.1±1.7)分、(45.3±1.6)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51.2±1.9)分、(53.4±1.8)分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分娩结局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将产前护理教育措施应用在初产妇患者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分娩知识掌握率,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群立.产前护理教育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7):981-983.
[2] 金梅.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对初产妇分娩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药, 2013,17(12):2171-2172.
[3] 张爱英,吕慧,吴芳芳,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妊娠压力、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7,39(16):1387-1389.
[4] 宋亚琴,徐惠英,冯桂兰.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48-251.
[5] 王华,秦红霞.改进式产前健康教育对改善产妇分娩认知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2):148-150.
[6] 冯群,韩庆.孕晚期综合干预对产时认知行为、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7,46(9):126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