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奥冰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发源地。桐柏被誉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山水秀美,景观荟萃。有豫南第一高峰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有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水帘寺,有国内罕见的万顷红叶园,有河南省唯一的河南佛教学院,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柏革命纪念馆,是小说《桐柏英雄》和电影《小花》的原创地。
桐柏,是出英雄的地方;黄岗,是赏红叶的胜地。桐柏的红叶来自黄栌树,不同于其它树种,黄栌绿时耀眼,红时烂漫得无止境。桐柏黄岗红叶早已声名远播,它们扎根于山峦,遒劲有力,像点燃的野火在层层山峦间蔓延,烧红了山岭,染红了天高气爽的秋天。
此行首站前往位于黄岗镇核桃树村的红叶景区,车在山道上行驶,心中满是万山红遍的美景。来到停车场,眼前便是一道飞檐翘角的牌楼,“桐柏红叶”四个金字在红色底板的衬托下,熠熠生辉。极目四望,在碧蓝的秋空下,远近山峦尽情地舒展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恢弘长卷。刚过立秋节气,恰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难怪游人如潮。
急急地随了涌动的人流,跨过山门,走进这个红色主宰的世界。景区内怪石嶙峋,层峦叠嶂,沟壑万丈,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满山火红的树叶,如跳动的火焰,像灿烂的云霞,似嬉舞的林蝶。连绵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红、绿、黄、紫,色彩斑斓。红是这色彩中最浓重的主色调,在绿黄中跳出眼帘,一片片,一簇簇,如旗帜一般的红叶连绵在山头,和远天相接,如同彩霞,将半个天空都燃烧了,极为壮观。红的黄栌,还有绿的、黄的……放眼望去,远山泼墨,近树工笔,各种颜色以大红为主色调一路铺开,五彩纷呈,这是我见过的色彩最美的山谷!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梦幻世界里,真是“秋天的童话,红色的经典”。
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前行,美丽的景色总会在峰回路转处不经意间跃入眼帘,给你—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一路崖壁参差,秀树映彩。峰谷相连,山回路转。这里是树的海洋:浪漫的红叶树,诗意的械树,朴实的大叶杨,还有挺拔的针叶松,它们或幽生于谷底,或屹立于峰巅,或与红叶毗邻,呈现出的那种或俊朗或幽柔的风姿,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别样之美。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热烈、深邃、剔透。是诡异的魔术师一夜之间施展万千变数;丹青妙手泼下大桶颜料,以油画的形式为红叶装点得缤纷多彩,将漫山遍野染成了彩山。
山腰处有一汪湖泊,绿盈盈的,清澈如镜,湖边簇拥着几棵黄栌树,叶子也红在绿黄间。湖畔周围的山峦,被红叶覆盖,映在水中,半池瑟瑟半池红。置身在清静如梦的秋色中,远离尘世的喧嚣,此刻,身心已经融化在千般妖娆、万般旖旎的红叶丛中,如梦幻般的安然。
下山时西边天际,夕阳已经托起霞光,金色的余辉照亮了山野,片片红叶泛起耀眼的金光,在秋风中舞动,掀起阵阵火红色的波浪,在夕阳下绚丽夺目。此刻,我已陶醉在了梦幻般的仙境中……鲜红鲜亮的叶子啊!点燃了秋天的激情,染红了秋色,给人秋的遐想,秋的感叹。漫山的红叶,引我深情回望。真的好想留下来,做黄岗上的一介谷主,着素衣,饮清泉,或者仅仅是一棵树上的一枚红叶,在秋天里高歌,在秋天里激情燃烧……
说起桐柏,首先想到的是它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山清水秀的淮源风景。但有个景点记录了桐柏县光荣的革命历史,为人民谋取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大跨度地反映和展现了桐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个地方就是桐柏革命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翠屏山南麓叶家大庄,原为本地名绅叶逢雨先生在清嘉庆年间(1806年)扩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代表当时桐柏典垫的建筑风格。三军会师桐柏后,叶家人主动腾出房间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机关的办公场所。
次日,我们早早前往桐柏革命纪念馆参观。汽车出了桐柏县城,往南不一会儿来到桐柏纪念馆前的纪念广场。眼前屹立在广场北端的雕塑《丰碑》分别为时任领导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任质斌,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长陈少敏,中原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郑位三,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王首道,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驰骋疆场,威震中原时的英姿。从在桐柏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到豫西南第一支红军,再到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巍巍桐柏山,悠悠淮河水,桐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英雄。他们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做出了轰轰烈烈功垂干古的业绩。
要了解桐柏的革命历史就必须要看桐柏革命纪念馆主展厅。主展厅分为“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烟”“中原伟业”“桐柏霞光”五个部分,配以声、光、电、多媒体沙盘模型和园雕,采用文物与景观、照片与影视、音乐与解说、参观与参与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再现了成立中原局、桐柏军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桐柏30年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桐柏革命纪念馆成为桐柏红色文化的展示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桐柏英雄》电视连续剧拍摄基地。在今天这幸福的时代,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革命老前辈当年的故事,桐柏革命纪念馆是个不错的去处。
从桐柏纪念馆出来后我们往西来到了淮河的源头——桐柏山,它是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西北起南阳盆地东缘,东南接大别山,山之北侧,是淮河发源地。因为天长日久水系的“切割”作用,整个桐柏山北侧,形成了很多南北走向的深谷。从山与河的角度而言,桐柏山诞育了淮河,涵养了淮河上游的水源。
按照行程。计划攀登桐柏山脉最高峰太白顶。上山有盘山公路,开至海拔800米处,盘山公路到头。之后的200多米,我们顺石阶爬至山顶。刚刚下过一场秋雨,空气清冽甘甜。雨后山景,老树掩映窄窄石径,满山苍翠欲滴。爬至山顶,四望皆绵延山脉,隐现于薄薄云雾中,云雾软化了雄伟山势,添加了一缕柔美。
从太白极顶俯瞰,陡崖垂直,怪石耸立。豫鄂两省,正是从眼前这个山脊处分开,南边是湖北省,北边是河南省。太白极顶上,有新修寺院名云台禅寺,红墙碧瓦,色泽鲜明。禅寺山门旁,有一灰石亭,飞檐翘角,亭下有一井名“小淮井”,圆圆灰石井台,高约半米,井口有小儿洗澡盆大小。站井边往内看,深不见底。当地导游介绍:“惟长惟高为源。整个桐柏山,找不到比此处更高的出水口了。此处海拔已是1140米了。这口井,地下深15千米,抵达山下淮祠(又称淮渎庙、淮源庙)内的淮池,冒出水面。”淮河源头,竟在一口井中!打水尝尝,口感甘甜。
古代有四条重要大河名“四渎”,分别为“江、河、淮、济”。长江、黄河发源地,是在三江源浩渺无人区内,其样貌,是源自雪山的清澈刺骨的一股股细小水流,在地表沙砾野草间散漫流淌。景观呈现,拒人干里,神秘而富诗意。而淮河源头,则是烟火味十足的桐柏山顶一口井,易达易至,亲切家常。事实上,淮河源头,是“四渎”中最早被确认的。
淮河在《尚书·禹贡》已记载:“(禹)导淮于桐柏。”指出桐柏淮井是淮河源。清康熙年间所立的“淮源碑”也印证了此事。清乾隆时期,黄河占据淮河水道,导致淮河连年泛滥。乾隆为疏通导淮,曾两次命人重新勘定淮河源头。当时河南巡抚毕沅,从山下淮祠探寻上山,在太白顶发现这个泉眼,最终将它认定为淮河正源。乾隆认可这个勘测结果。后来,云台禅寺僧人建井护泉,并将其命名为小淮井。显然,对源头的精準定位,数百年前淮河已然完成。
淮源水,地下潜行15千米,抵达山下淮源镇淮祠处。顺着淮源水走向,来到山下淮源镇淮祠处,寻找淮河出露地表的风姿。淮祠内,找到了淮池,是一个石栏杆围起的不大的水池,水清澈。池下有泉眼,水利部确定淮河长度时,此处定为零公里起源处。淮池北侧院墙外,有一座小桥名叫“淮河第一桥”,桥下有河道,因旱不见水。淮河从淮池开始,收纳多条支流,开始了长达1000千米的入海之旅。淮河主河道,从发源地到出桐柏县境,长40千米,最窄处10余米,最宽处30余米。这些泉眼和大小支流,“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
在桐柏旅行时发现有两处淮祠。一处在淮源镇,一处在桐柏县一高的老院内。史料记载,宋太祖对淮祠原址不满意,下令迁祠。淮祠迁新址后,不断扩修。桐柏县城修了新淮祠后,淮源镇上老淮祠其实一直在。明《南阳府志》、清康熙《桐柏县志》,都称“二庙并存”,只不过淮源镇老淮祠规格规模,都比县城淮祠小。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淮源镇老淮祠,已破败不堪。1995年,淮河水利委员会以建淮源文化展示t宫的名义,拨款500万元,按清代县志留下来老淮祠的图案,在淮源镇淮祠旧址上复建淮祠。复建的淮祠,是淮源的标志性建筑,庄严肃穆,有禹王殿、淮井亭、淮源文化陈列馆等20余处景观。
禹王殿为两层宫殿式建筑,古雅宏丽,殿门上悬挂着“灵渎安澜”金字匾额,殿前抱柱楹联制作精良,上联是“大木森森桐柏榆松枫杨”,下联是“细水淼淼淮源溪流湖海”。殿中,供奉着汉白玉材质的大禹全身雕像,他戴斗笠,着短装,手执铲杖,目视前方,面色坚毅。淮祠内还砌筑出“走读淮河”微缩景观,将淮河干道及重要支流,按万分之一比例浓缩,在地面上构筑成蜿蜒复杂河道。
游客可从源头桐柏山,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一直“行走”到洪泽湖,看淮河分两路入江入海的壮阔景象。
(部分图片由桐柏县旅游局提供)
·桐柏红叶景区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55元/人
电话:0377-68156999
地址:南阳市桐柏县黄岗镇核桃树村
·桐柏革命纪念馆
开放时间:8:30-19:00
门票:免费
电话:18637723273
地址:南阳市桐柏县大同路与三一二国道交汇处
·桐柏山淮源景区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70元/人
电话:0377-68186688
地址:南阳市桐柏县水濂路与312国道交叉口南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