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春一页

2018-12-07 04:52李祥霓
晚晴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战士工棚引线

李祥霓

从贵阳乘火车到凯里,在列车进站前,要经过最后一个隧道——插旗山隧道。1971年6月后,修建湘黔铁路的贵阳市学生兵团的学生们,几乎天天都会擎着火把,进出于插旗山隧道。我,亦是其中一员。

1971年6月,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下,贵阳市号码中学老三届、新三届的回城知青、待校生约2万人,在市革委会的集结下,组成了修建湘黔铁路“学生兵团”,来到凯里“湾溪”,开始修建湘黔铁路凯里至贵定段。

贵阳九中,部队建制的编制为“贵阳学生兵团二营七连”,一、三排为男生,二排为女生,我在二排。

到“湾溪”的当天,大家从砍树、割茅草、搭工棚,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我们140多位“战士”有了吃喝拉撒睡的地儿。

就在我们雀跃着从“天作房,地当床”的窘况中搬进新工棚的当天,一阵狂风将我们的工棚顶掀得没了踪影。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还没唱完,“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的陆游又来报到。顷刻间,我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女战士们的脸上已分不清是泪是雨,男战士们则静静地伫立着。

第二天,太阳当空照。男战士们齐心合力地修补工棚,女战士们则不分彼此地晾晒着大家揪得出水的铺笼帐盖,满山遍野呼喇喇地招展着战友们的五色旗。年轻的我们唱着跳着叫着喊着,昨天的阴霾一扫而光。

学生兵团的首要任务,是搬掉横亘在插旗山岭的一座山峰。为了争时间,领导决定采取大爆破施工。大爆破工程有17个导洞和23个药室,我们连的任务是打通4、5、6号洞。谁能想得到,这些平均年龄19岁的孩子们,竟然要炸掉、填平一座山!

大会战开始了。连里勇敢的男战士毛遂自荐地腰拴麻绳,手拿錾子,在险崖峭壁上先錾出可以落脚的地儿,再一人手握钢钎,一人手抡大锤,一锤一锤地凿出了一条从山下至山上的栈道。紧接着,掌握钢钎的男战士配合着锤子的韵律转动着钢钎,坚硬的岩石就这么一点点地被錾成一个个炮眼。当炮眼的深度达到要求时,将炸药塞进炮眼,把引线牵到洞口。班长叫所有人都远离洞口,然后点燃引线,三步两步地跑到掩体后边,大家双手蒙住耳朵,大约一分钟后,只听得嗡的一声闷响,我知道,这次爆破又成功了。

虽然才入秋,可大山里的氣候阴冷清寒,令人瑟瑟。我穿着一件“棉猴”,身背着药箱,穿梭于各个洞之间,为受伤的战士搽药包扎。打炮眼的工作又累又险,受伤的基本上都是打炮眼的男战士,女战士只做清渣工作。我刚开始是做给队员们清理伤口的工作,后来也加入到清渣工作队中。

1971年12月28日清晨,执行团里的统一分配,连里每人发俩馒头,在另一座山巅,远眺着半年多以来日夜工作的、填满了炸药的4、5、6号洞。每个洞的引线都连接上了其他连队的十几个洞。下午两点整,第一声警号响后,大家屏住了呼吸。总指挥最后一声哨子响过,俄顷,“轰”的一声巨响,一束巨大的红光从山腰处喷出,抬起了整座山峰。霎时间,一团巨大的白紫色雾直冲云霄!倏地,我们天天工作的山岭已是平地一片……

如今,已经“尘满面,鬓如霜”的修建湘黔铁路的战友们,仍会时不时地来到这里,寻觅、回顾我们那些闪亮的日子,回味在大山里默默地为人民服务的芳华“轨”迹……

猜你喜欢
女战士工棚引线
刘善良
带引线的固体酒精
农民工之七夕节
人工智能界的“女战士”
鞭炮迷宫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格林利夫》中的梅太太形象
表面
坍塌之声
冰雪女王
冰雪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