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思考与探究

2018-12-07 05:47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
关键词:整体高中历史建构

广东

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指从一定的宏观视角或整体高度来建造一种知识结构,明确高中阶段的诸多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对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思考与探究。

一、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目的

1.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2003版的“课标”中对普通高中阶段历史的要求有“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等;在2017版的“课标”中对普通高中阶段历史的要求有“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这些都要求学生从一定的宏观视角或整体高度掌握高中历史知识,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要求。

2.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要求,也是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涵盖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三本必修、三本选修组成,共有90多个考点和数百个历史概念等。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建构知识体系的话,学生就只能了解零碎的知识片断,无法清晰地掌握历史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受学情的制约和考情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往往只会关注每节课的教学,只注重对某一课或某一个知识的分解和剖析,很难形成高中历史完整的知识系统。而实际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整个教学系列中的一环,或者说某个历史知识只是整个高中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点,绝非孤立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跳出微观的视野,从一定的宏观视角或整体高度来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尤其在进入高三一轮复习以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高考备考的需要,从宏观的视角和整体的高度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也就成为教师开展高效复习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对高中历史主干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的重要方法。

二、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

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高中历史的脉络,深度理解主干知识间的联系。由于个人知识储备的差异和对知识的理解不同,整体建构的思路和方法也会不尽相同,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探究,希望能抛砖引玉。

1.将高中历史知识分类别进行建构

从必修和选修涉及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制度或政策、事件、人物、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每一本书的内容按这四大类别进行归类建构。

比如必修一的政治制度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律制度、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必修二的经济政策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土地制度、改革开放政策、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必修三的重要文化人物有:孔子、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李贽、苏格拉底、卢梭、马丁·路德、牛顿等。分类别建构时,可以总结出每一类知识的建构规律或公式,从而从整体上建构起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比如:

(1)历史事件: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或原因、概况(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评价、认识等)去梳理建构。

(2)历史现象:可以从原因、表现、特点、影响等去梳理建构。

(3)历史人物:可以从生平简介、主要活动和贡献、历史作用及评价等去梳理建构。

(4)制度或政策:可以从其背景、历程、外在表现、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作用等去建构。图1为必修一重要政治制度的整体建构示例:

图1

2.将高中历史知识按时空观进行建构

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阶段。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每一本教材的内容可以按这三个历史阶段进行整体建构。

如必修一的古代史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史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史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整体上按空间归属进行建构也有多种方式,如可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乃至某国史、某地区史等。从整体上按时空观进行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尤其是高三的通史线索复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图2为通史复习中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时空整体建构示例:

图2

3.将高中历史知识按专题特点进行建构

如必修一政治史主要揭示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各地区和民族间的政治联系。依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必修一按以下几条线索进行整体建构:①从专制到民主的演进——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世界古代民主的起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确立与发展、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和建立。②对外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各地区和民族间的政治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经济史主要揭示的是人类物质文明中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形式、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制度)、经济范围、生活方式等不断变化。依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必修二按以下几条线索进行整体建构:①生产力的进步——石器、铁器、机器;②生产形式的变化——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作坊、工场、工厂、垄断公司;③经济结构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④经济运行方式(或经济制度)的变迁——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土地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改革开放政策、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⑤经济范围的拓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⑥生活方式的变迁——衣、食、住、行、习等。

必修三文化史则主要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文明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共同发展。由此必修三可以建构为:①各个领域的不断继承与发展——思想的演变、科技的进步、文艺的发展;②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共同发展——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诸如此类的专题整体建构还有很多,主要是从专题特点出发抓住专题的宏观线索,找到相关知识的关联系进行整合。图3是必修一其中的一条线索的整体建构示例:

图3

4.注意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之间以及与选修教材的联系

不论何时,经济都是基础。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在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时不能将三本教材全部分割开来。关于选修和必修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将选修融入必修中建构成统一体系,不要单独自成体系。如将“商鞅变法”融入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这一内容中,而其他选修内容,教师同样可以找到合适的时机将它融入到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去。

总之,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应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而整体建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又是教师编织高中历史知识这一张“大网”的关键。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和整体的高度把握知识的建构。整体建构的方法和思路,应大胆尝试、发散思维、积极创新,由点到线、由线带面,以将高中历史知识建构成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大网”为目标。

猜你喜欢
整体高中历史建构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