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圣民 刘文睿 邱子纯 欧振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意见,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2017年2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低效产能和无效产能,处置好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推动兼并重组,促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政策在哈尔滨地区若有效落实对于破解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扩大东北振兴成果,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哈尔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现状及影响,有利于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落实,推进创新驱动东北振兴发展的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本次研究过程中,科研小组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入访谈法、综合研究法,对哈尔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落实现状进行研究。
通过大量查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案例,包括但不局限于报纸、期刊等内容,了解相关一手资料,积极吸收其中的可取之处,并改正小组研究中的错误。及时地微调研究方向,尽量避免重复的调研工作。
对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访谈调查,直观地得到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现状、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对哈尔滨企业的影响,有助于分析这些政策的可取之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的障碍。
将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总结,发现这些信息反映出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企业对淘汰落后产能所持的态度,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并试图给出解决方案。
近年,哈尔滨市成立了由哈尔滨市市长担任组长的共同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负责去产能政策落实的工作人员表示,哈尔滨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具体如下。
在落实过程中,各部门依据哈尔滨市发展方案,对钢铁水泥行业采取部门分工,定期巡查的方式进行监管。在工作小组的监督下,相关部门会对那些用电量出现超额增长的工厂进行调查,查实其存在过度生产的现象后,会及时予以制止。在这种严格的监管之下,这些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及运作时间都在政府的监管之下,钢铁水泥行业生产过剩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盲目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也渐渐消失。
依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哈尔滨市还建立了产能过剩行业清单目录,且该清单根据本地需求变化实时更新,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更新产业指导目录。而哈尔滨市现在正在建立并正在完善的目录,则包括过剩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制度的禁止、限制、允许等范围。
以此可以避免由于界定模糊带来的责任推诿现象,提高了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落实效率。
哈尔滨市还实行过剩行业差异化水电气价制度,即水电气阶梯式划价。过剩产能使用的是直供电,不存在计算困难的问题,由于这些落后产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政府也达到了限制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
运用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患用(±s)来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哈尔滨市达成计划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公司压减55万吨炼铁能力和65万吨炼钢过剩产能,且政府出台规定责令“钢铁,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铁合金转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特钢电炉除外)等落后产能”立即退出。曾经钢铁行业一味盲目扩大生产,忽视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制造出许多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的消费需求的产品,现在有了以上相关的限制,钢铁生产量减少,但质量有所提高。
哈尔滨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引导水稻加工企业主动压减低水平生产能力,相关企业依此压减了水平生产能力,淘汰低水平水稻加工能力。
当前大量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挤占了宝贵的经济社会资源,挤压了新兴产业的生存空间,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哈尔滨市大力扶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品牌联盟等方式转型升级,使得这些企业由亏损到赢利。从政策发布到现在实现部分企业(如华信、二钢、建龙集团等)兼并重组与品牌联盟,这些企业在此形势下进行合作租赁,合作一段时间之后母公司生产也得到恢复。
依据该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研究发现,哈尔滨市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哈尔滨市政府推动钢铁煤炭等方面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职工分流的巨大压力。生产规模缩小,一方面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利润减少,相关企业再也不能满足职工所需资金。上述造成大量无业者流向社会,不利于社会稳定,虽然政府用于安置无业者的资金缺口已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关注,2016年国家出资1034万、哈尔滨市政府出资2194万用于安置由于化解过剩产能解放的职工,如今1240人已安置完毕,但这笔资金还是远远不够,哈尔滨市政府表示他们甚至需要募集资金来弥补这个缺口。另外,据工作人员表示,同样的情况下,北京和上海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却是远高于哈尔滨市。
在落实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哈尔滨市部分落后产能已经得到了转型升级,也化解了部分过剩产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哈尔滨市内钢铁行业的不断缩减,甚至最终只有唯一生产有钢铁产能的公司(阿山钢铁)的事实。如今这一家生产钢铁的公司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即出现缺少钢铁产能的现象。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既要落实中央政策对阿山钢铁进行限制生产,又要保证其满足哈尔滨甚至是周围城市的市场需求,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另一方面阿山钢铁占据哈尔滨钢铁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还有小部分来自外来企业生产的钢铁),不利于体现市场的优势。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哈尔滨市落实中央政策的时候,未能依据市内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反馈。
走出职工分流困境的最大阻碍就是资金不足,这需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首先,需要确保中央和地方资金的使用规范,高效利用资金,杜绝贪腐现象或是随意挥霍,把钱花在“刀刃上”;其次,加强、鼓励职工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鼓励这些失业的职工重新进入劳动市场,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最后,需要中央根据地方的实际需要调整资金分配,缓解由于财政分配不均导致的地区间矛盾。
在严格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堵住新增产能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强化节能环保约束条件、鼓励企业自主提高淘汰标准、提高财政补贴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政策协同效果等多种手段,不断改进完善淘汰落后目标体系,不断反馈落实效果,逐步完成淘汰目标。
随着大量落后装备和落后生产工艺的及时淘汰,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平均规模明显提高,直接推动了钢铁行业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步伐,工艺技术水平、节能减排水平也稳步提升,还需要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现阶段哈尔滨市在贯彻落实改革方面工作繁重。“十二五”期间,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和规范条件准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各方基本掌握了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建议哈尔滨市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中介机构,借助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已经形成的优势平台,建立钢铁行业在建和建成项目信息库以及监测、评价与预警制度,并定期发布全行业产能规模、产能利用情况、钢材消费情况、钢材进出口情况、节能环保情况等信息,形成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的行业信息发布平台。既可为国家判断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制定相应调控政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又可使企业掌握正确的行业信息,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或主动退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哈尔滨市政府的确积极响应并落实了中央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这些政策也在当地相关产业间起到可观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哈尔滨市部分产业不再需要去产能且他们的生产规模不再过剩,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他们还是继续执行者有些不再适合他们的政策,这需要中央以及哈尔滨市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