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时长和接触率连续8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阅读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阅读方式,数字化网络时代的人们不需要再天天看纸质的书籍和报纸新闻。微阅读的蓬勃发展创新改变了全民阅读的方式,但它并不能取代传统阅读,而是对传统阅读的补充和完善。微阅读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快餐化阅读,青少年浏览各种纷杂的信息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微阅读的发展,充分发挥微阅读的优势来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源头,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阅读型社会。
学术界一般将微阅读定义为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包括阅读口袋书、手机和Twitter等。周志强认为微阅读是一种不用投入思考的的碎片化阅读,读者获得的不再是连贯的逻辑性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或者平板进行阅读。
微阅读实质上是利用手机和平板等微传播媒介来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数字通信技术的产物,强调在线文本阅读,一般采用的走马观花般地浏览式阅读方式,读者往往浅尝辄止在短短几秒或几分钟时间通过文章题目和摘要等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事件或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强力浏览式阅读会使读者心态浮躁无法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使其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和学习。
微阅读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打破了传统纸质阅读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及时地获取前沿的信息,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借鉴经验,缓解读者的疲惫和劳累,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平衡点。读者可通过手机或平板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只要打开自己的QQ、微信、微博等阅读软件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此时此刻国内外发生的各种新闻轶事,拓展了阅读广度并提高了阅读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化的价值取向导致人们忙于工作、升职加薪、或不断学习来充实提升自我,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来啃一部晦涩难懂的大部头书籍。这时微阅读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微阅读一般图文并茂,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相互结合从而使那些难以理解的阅读内容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符合当今读者的快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微阅读的内容多为短文从而使读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者可以在坐车时、排队时或课下休息时打开手机阅读软件浏览几个新闻,若是长篇文章或感兴趣的可以进行书签标志等待空闲时间阅读。微阅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读者带来海量的阅读材料,还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相关文本推荐,提高了一大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扩大了阅读群体。
微阅读内容通俗易懂且只要有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操作,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免费浏览,文本信息不仅传播时效快而且读者还可以主动参与到文本的讨论和交流中,如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等即时发送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朋友或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在这条信息下进行评论或转发分享。此种传播方式拓展了阅读推广服务空间,吸引广大公民参与到阅读中,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实现,可通过该平台向广大群众推广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和教育。
强力浏览的阅读方式对阅读主体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为人做事浮躁而不愿意深入思考和总结,不利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快餐阅读和浅阅读盛行,读者对很多应该深阅读深理解的知识不求甚解,只追求短暂的知识了解以应付选拔比赛或考试,一旦这些知识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遗忘。这种浏览方式不利于传播优秀文化和知识,也没有发挥阅读应有的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
微阅读大多是线上阅读,文本来源复杂、杂乱无章。当今社会是一个流量社会,流量即代表着金钱,一些作者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乱写庸俗低俗的文本并将其发布在各种阅读渠道中。玄幻修仙、盗墓探险、霸道总裁、宫斗、穿越等违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作品在微阅读空间大行其道,电视电影行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经常对这些作品改编然后搬上大荧幕,靠着离奇怪诞、脱离实际的情节吸引广大青少年的视线,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例如前段时间一个四年级的男孩猛推孕妇亲戚,结果只是为了证实宫斗剧中的推一下会不会流产。归根到底还是网络作品只为赚人眼球而使质量低俗,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认知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应该辩证地理性地看待微阅读,它既为我们带来了便捷和娱乐,但又容易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对事物的独立深入思考。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微阅读的价值,将线上阅读和线下阅读结合起来。阅读专业书籍或其它纸质刊物时要学会思考和总结,也不要一味地沉迷于网络小说和所谓的成功学之类的“毒鸡汤”;即时的新闻资讯和小说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微阅读,便于及时了解海量的信息,在微阅读中遇到感兴趣的见解时可以在线上或线下记录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微阅读由于涉及到网络这个大染缸,读者应当有一双识得真假和良莠信息的慧眼,免得被人所骗。
文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要在文化产品的源头对文本内容进行质量把关,杜绝低俗的不良文本信息涌入文化市场。微阅读的文本信息可以通俗大众但绝不能庸俗,阅读推广机构和个人应该仔细从海量文本信息中筛选出优质的文本阅读信息进行推广,引导公众去阅读那些正能量的高水平的文本信息,而不能光为了流量和自己的利益推送一些落后低俗的信息,要学会利用微阅读的优势向国民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导公众阅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提升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府要牢牢抓住“文化的领导权”,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和文化服务机制,加大对文化服务和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国民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和阅读氛围。还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学校教育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管应对网上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并对主要信息传播网站或软件进行监督管理。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还应加快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重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和微阅读的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开设专门的APP软件或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相应的专业性材料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然后不定期地进行新书和期刊的推荐,拓宽读者的视野,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与图书馆合作构建微书评平台,专家学者可以定期地和阅读者通过此平台互相交流思想和读书心得,为读者提供合适的书籍和一些前沿的专业信息。还可以举办微书评大赛,鼓励全民参与,有利于推动深阅读的发展。
一方面,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每个公民都需要时时查阅浏览新闻和阅读专业书籍来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素养,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视野、充实知识面;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微信读书、头条新闻、微博等APP的出现和完善,这些新媒体阅读方式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而阅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促进了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创新和完善。为了推广全民阅读下的微阅读,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也要积极参与,为全民阅读提供高效的、优质的公共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并实现全民阅读,我们要正确认识微阅读的利弊并充分利用微阅读方式,完善创新阅读服务,让各个公民都能成为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人才。
[1]梁艳.数字环境下推进阅读推广对策研究[J].无线互联技,2018(10):90-91.
[2]郑丽珺,谭宏利.微阅读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4):54-55.
[3]李娜.国内阅读推广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2):77-86.
[4]杨沉.全民阅读视角中的微阅读推广建构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0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