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个体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因其自身的局限胜负难料,都市圈的“联合”方式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说都市圈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已成为一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象征,担负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从都市(核心城市)的数量上看,它可分为单核型、双核型与多核型,核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协作和互补至为重要。呈现出“点一小圈一大圈”的发展态势。我国三个都市圈具有特定区域内物质、人才、信息等要素或资源的聚集优势,分别为一个单核型,两个双核型。长江三角洲以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7%的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其核心城市上海一个城市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就达到5%,2011年上海人均GDP将达到860 0—88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同期,京津冀为9.24%,珠三角为8.25%。构建都市圈的本质是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通过都市的人、财、物及信息的交流进而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这个过程包括聚集和扩散两个阶段,由此形成一体化发展走向,使都市、城镇与乡村融为一体,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为群众体育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优势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与辐射效应。
都市圈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其中心城市的内核效用发挥的程度,它们在群众体育文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方面的集聚优势,对全国群众体育文化的开展起到了率先示范作用,诸如市民的体育观念,多种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活动点的设立,基层体育组织的管理运作,体育场馆的建设等方面,都为其他城市群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如珠江三角洲的体育活动点比比皆是,每个点的活动人数在20—40之间。据《中国体育报》最新报道,2012年江浙沪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系列活动从6月起将一直持续到10月,包括召开“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论坛,组织三地互访,举行环太湖自行车比赛等,这是国内首次跨省市的全民健身大联动,影响深远。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宣布位于江苏苏锡常都市圈的“环太湖体育圈”的规划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要将其建成我国小康社会体育事业的示范典型,已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等群众性体育比赛。都市圈群众体育文化的开展可充分整合都市圈所辖城市的各项资源,借助国家的一些政策扶持,并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尤其是大企业集团的赞助。同时,双核型都市圈,可考虑两个都市的合理分工,如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可强化首都功能,把部分经济功能转移到天津,并充分发挥天津的港口中心作用来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都市圈群众体育文化的良性运行不仅使周边地区受益,而且为全国体育人口的增长,体育人口质量的提高,现代文明病的防治,体育产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提供表率,也是未来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的走向。
除传统无需消费的健身活动外,消费较高的项目也日益成为都市市民的选择。与中小城市居民多选择占地不多、省钱的体育项目不同,随着都市市民休闲时间增多,体育需求增强,健身体育、体育旅游、体育探险中带有挑战性与刺激性的消费活动发展市场与空间极大,如高尔夫球、台球、水上运动、滑雪等休闲体育类项目及其他户外运动的参与者逐渐增多。此外,利用自然条件的登山、冲浪、潜水,需要较多经费投入的降落伞、热气球、各种高科技的健身运动器械,大型的电脑游戏,网上竞技等体育活动项目尚待进一步开发。随着我国加入WTO,体育市场将加大对外开放,许多国外健身娱乐业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这将为我国体育产业投入新的活力。
2010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指出:“职工体育成为群众体育文化的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职工体育活动,是指企事业单位中以职工为主体开展的体育活动。都市是各类企业的集中区域,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整顿与改革,外资企业的涌入,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重视职工体育就尤为必要。职工体育的开展可减少医疗开支,保持劳动力较高的工作效率,控制人们余暇时间的利用,开辟新的体育用品市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职工群众可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温暖,从而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职工体育也是企业的生产力,并应加大人员队伍建设。但是,都市从业人员作为社会事务繁多的特殊群体,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事务繁忙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锻炼情绪,年龄段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态势,在30—40岁黄金年龄的职工能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的人口比例较低,其中部分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所以要使这一大批从业人员投身全民健身,单位责无旁贷。职工体育发展几十年来,特别是都市中的大型企业在开办健身讲座,提供场地设施、体质测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同时,许多基层单位建立了职工体协组织,培养锻炼了一支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
依托于都市发展的都市群众体育文化在发展环境以及各种资源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都市群众体育文化呈现以下特点: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体育价值观念接近发达国家;体育消费水平高,活动方式多样化;聚合力强,具有超前性和高度示范辐射性。都市群众体育文化呈现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街道办事处、体育活动中心、晨晚练点等几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