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凯元,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可称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全新突破,其对发展中国家起到的作用较大,世界范围内多数发展中国家借助此类金融模式已成功探索到相关经验,于我国环境内,普惠金融作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发展战略,如何使其规模进一步进行扩大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现阶段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根据现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问题,并根据此类问题为日后普惠金融的发展做出一定建议,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帮助。
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呈稳定上升趋势,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规划以来,现今已形成初步规模,2015年11月19日,我国全面深化普惠金融发展,于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发展模式,规划发展前景,目的即为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区域面积,进一步提升我国各中、小型城市的金融服务质量与服务深度,为民众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提高民众对金融服务的认可度,进而于生活中利用金融服务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至2017年,我国城镇金融机构覆盖率已达到93.4%,相关体系已初步健全,城镇居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虽然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态势呈显著上升,但其中亦出现部分问题,具体分析此类问题,可将其归纳整理为三方面。其一为金融资源体制问题,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关于金融资源分配的相关方面存在问题,资源仍存在分布不均现象,部分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供需失调现象;其二为普惠金融环境与发展体系存在一定误区,金融环境中存在商业可持续性较差现象,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融资难、融资慢”现象;其三为金融保障制度与相关技术手段不足现象,现阶段信息技术可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较大助力,但多数金融机构为推广新式技术,仍采用旧模式下的相关设备,个人金融相关业务办理速度较慢、效率较低,且存在法律隐患。此三类问题无疑阻碍普惠金融于我国环境中进一步发展,需尽快解决。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应借助市场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此类手段可向实行普惠金融效果较显著的国家进行参考,借助相关资料展开分析,此类发展程度较快、发展效果较好的国家皆采取体制改革手段,其中加强顶层设计,借助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规划的部分值得我国参考学习,此类手段主要体现于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宏观分析等方面,具体施行措施可分为两层,一层为调节市场,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平稳发展,保障供需平衡;二层为深化制度,注重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并行,做到奖惩有度、符合标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新型金融体制实行,保障其有效发展,最终有机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共同发展前提下促进普惠金融于我国发展持续化。
打造良好生态金融环境可从加强征信体系做起,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速度较快,部分地区忽视此类信用机制于普惠金融模式中起到的作用,使地区金融生态发展出现一定问题。此类地区中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为大多数,此类地区中民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信用问题无足够重视,且监管措施缺失,制裁机制欠妥造成当地民众对普惠金融满意度偏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亦偏高。若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首先需完善征信体系建设,辅以信用知识普及,向民众说明信用度的重要性;其次为推广普惠金融,扩大影响力;最后应加大资金投入,使民众意识到相关机构与政府为促进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此类信用机制的推广与宣传能够有效促进良好生态金融环境发展,有效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
现阶段技术手段发展迅速,普惠金融相关金融机构亦可借助此类手段完成一系列工作,进而提高效率,使新模式下的普惠金融业务办理更高效、便捷,此类技术中,“数字普惠金融”为较突出的新式手段,其主要应用方向为借助互联网与数字手段,推动新型数字金融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业务办理消耗时间的同时完成了信息共享、交易风险规避,目前此类新型手段与“手机银行”、“数字银行”相结合,用户可直接借助手机中app客户端完成相关交易,只需在线验证身份即可,较以往模式而言节省较多排队等待时间,且业务办理流程由系统自动审核,较人工而言不仅速度较快,且安全性更高。目前,此类新式技术已覆盖较大区域,借助手机,即使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亦能有效了解相关信息,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使更多民众了解国家近阶段发展政策,进而可根据政策进行创业、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
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利国利民的政策之一,可有效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处于发展阶段中,但即便如此亦已获得相关成就,效果显著。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做出相关讨论,希望我国普惠金融能够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借助各类新式技术拓展出新的领域,为我国民众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促进我国各方面不断发展,最后使我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