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一闻
摘 要:海关是我国进出境渠道一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的“防护墙”。深圳海关于2018年向广东省文物局移交罚没文物及仿制品1802件,广东省文物局指定由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收藏。海关罚没文物种类零散、难成体系,如何合理设计展览内容、让观众在欣赏罚没文物的同时收获更丰富的信息是展览策划的一个难题。文章以此批罚没文物中的1600余枚钱币为例,介绍展览思路、展览结构与工作实践。
关键词:南山博物馆;海关;罚没;古代钱币;赏析
深圳海关于2018年5月向广东省文物局移交1802件罚没文物及仿制品,广东省文物局指定由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收藏。为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将这批文物第一时间呈现给公众,推出“鹏城护宝——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藏深圳海关罚没文物特展”势在必行。
此批罚没文物以历代钱币为大宗,数量多达1600余枚,年代从汉至民国皆有涉及,其中又以北宋钱币数量最多、种类最全。2018年6月至7月,南山博物馆从此批罚没文物中精选出了近400枚钱币在“鹏城护宝——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藏深圳海关罚没文物特展”中展览,本次展览在钱币文化解读与展览策划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使普通观众在近距离欣赏海关罚没钱币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钱币文化。
1 钱币文化与展览思路
古代钱币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由于铸造次数频繁,钱币的大小轻重能最敏感地反映当时的财政、经济状况,所以它是直接史料,是最可靠的史料[1]。同时,古代钱币上精美绝伦的书法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至今仍为世人称道。
此批深圳海关罚没的1600余枚钱币年代上早至汉代,晚至民国;种类上除了流通币,还有非流通币,即厌胜钱、花钱;国别上除了中国钱币,还有古代日本、古代朝鲜、古代越南的钱币。
结合藏品的数量、种类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历史阶段展示为主、特殊用途与国别单独展示为辅的展览思路。通过对钱文内容解读、年号钱的梳理与展示、钱文书法的引导欣赏等方法,让一枚枚不起眼的钱币在观众面前“活起来”。
2 展览方案与实践
按前文所述展览思路,此部分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以古代钱币发展史为主线,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民国等十余个历史阶段,此单元钱币陈列基本按照历史发展阶段顺延。展出年代最早的钱币为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益四化,年代最晚的钱币为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孙中山像古布半圆银币。
第二单元介绍钱币中的一个特殊种类——花钱,也称厌胜钱、民俗钱,是钱币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方面因衍生意义演化而成的非流通钱形物[2]。
第三单元介绍此批罚没钱币中的外国古代钱币,主要包括古代日本的宽永通宝和文久永宝、古代朝鲜的常平通宝、古代越南的大和通宝和景盛通宝等。
本次展览的重点是要综合考虑展览的可视性、受众面广、观众知识储备参差不齐等因素,因此在展览中介绍了较多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信息,对较罕见的钱文辅之以拓片、文献资料、对比图版等加以说明,以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观展知识需求。
2.1 钱文内容与形式
对钱币的钱文进行准确辨认是钱币分类、陈列展览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对一些较为罕见的钱币,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以帮助普通观众了解钱币内涵。
如太清丰乐钱史料缺乏记载,应为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年)太清年间所铸(图1)。“太清丰乐”四字虽属直读,但布局极为特别,两字字体向上,两字字体侧置[3]。在展板上除了介绍太清丰乐钱的历史背景及将钱文放大展示之外,又辅以文献中对太清丰乐字形的对比图,让观众对钱文一目了然(图2、图3)。
又如仿宋代钱制的西夏钱币,钱文使用西夏文和汉文,可以确认的西夏钱币只有18种,西夏文钱共有五种,即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和天庆宝钱(图4~图6)。西夏钱币早年未被识读出时曾被称为“梵字钱”,对普通观众来说无异于天书。因此,为了让观众能够读懂“天书”,在展出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等西夏文钱币时,增加了西夏文钱简表和钱币拓片的内容。
2.2 年号钱梳理与展示
年号钱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钱币。此批罚没文物中包括中国最早的年号钱,即十六國时期的成汉皇帝李寿铸行的汉兴钱(图7)。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后年号钱开始盛行起来,每个皇帝往往更改几次年号,几乎每改年号就铸新钱[6]。且自宋仁宗天圣年后,几乎每个年号都有对钱,如天圣、治平有篆楷对钱,元丰、元祐、绍圣有篆行对钱,宋徽宗的政和、宣和年间是对钱集大成的时期。
本次罚没钱币中以北宋钱币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展览中在按年号顺序陈列年号钱的同时,注重对钱不同书体的对比展示,并采用《北宋(960—1127年)皇帝年号、铸行钱币与展品名称表》(表1),以帮助观众直观、深入地理解与欣赏(图8)。
2.3 钱文书法欣赏
钱文书法是我国钱币文化最突出的艺术代表。从先秦至晚清,中国拥有的篆、隶、楷、行、草的系统性文字史和书法史完整地体现在古代钱币的钱文上(图9~图20)。[7]
唐武德四年(621)一改历代以“铢”“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称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纪值纪重钱币一去不复返,代之的是宝文币制。在钱文书写上开创了由书法名家题写钱文的先河,“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所书。
《旧唐书·食货志》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8]“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即直读,读作“开元通宝”;“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即旋读,读作“开通元宝”。
宋钱铸工精良,钱文书法也达到巅峰,篆、楷、隶、草各体兼备,且多出自帝王、名家之手。北宋皇帝多精通书画,在钱币铸造上书法艺术的运用达到鼎盛时代。淳化年间,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钱文,首创了皇帝为钱币题字的先例,即御书钱。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也堪称一绝,以“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最为著名。“瘦金体”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劲瘦飘逸,字体结构疏朗,挺劲犀利,是中国钱币史上的精美之作。
2.4 花钱
花钱是古钱币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一般不用于流通,因大多带有图案花纹而得名,也称为厌胜钱,早在两汉时期已经开始流行,明清时期达到极盛。厌胜钱原本指为辟邪祈吉而铸造的钱币,但后来逐渐泛指所有不作流通之用的“非正用品”钱币(图21、图22)。
花钱种类众多,按用途可分为镇库钱、开炉钱、雕母钱、宫钱、赏赐钱、配饰钱、凭信钱、行乐钱、上梁钱、庙宇钱、冥钱等。按图案和文字则可粗略分为吉语钱、十二生肖花钱、宗教类花钱、镂空花钱、钱文类花钱等。
2.5 外国古代钱币
历史上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和民间交流,曾有不少亚欧各国钱币流入中国。本次展览展出外国古代钱币包括古代日本的宽永通宝和文久永宝、古代朝鲜的常平通宝、古代越南的大和通宝和景盛通宝等(图23、图24)。
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相当于明天启六年,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也是流入中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常平通宝始铸于古代朝鲜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相当于明崇祯六年,前后流通长达260余年。
3 余论
本次展览根据海关罚没文物的特征,多角度、多層次地丰富了展品知识链条,及时将这批文物呈现给了公众,获得了公众和媒体的认可(图25)。因策展周期紧张,本展览还存在诸多可以改进之处,如说明牌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背景信息可以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展品陈列的方式可以更多样化、应加强多媒体等手段的运用来突显展品的视觉效果等,以上经验与不足将化为动力,努力在下一次的展览中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
参考文献
[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王俪阎,王媛雪.钱币展览中展示钱币文化的思考[J].中国钱币,2013(4).
[3]刘宗汉.太清丰乐钱为南朝梁武帝所铸说[J].中国钱币,2002(3).
[4]牛达生,牛志文.西夏钱币的发现及研究[J].西夏研究,2013(4).
[5]昭明,马利清.中国古代货币[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6]戴志强.浅析宋代的年号钱[J].中原文物,1983(4).
[7]曹翃.古钱钱文书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后晋)刘煦.旧唐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闫芳,王江.压胜钱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馆藏品为例[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