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药王山北朝造像碑的保护及发展

2018-12-06 07:43张青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
关键词:保护发展

张青荣

摘 要:药王山北朝造像碑因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但是对其保护和发展力度及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章在分析铜川药王山造像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其开发和发展的思路,即对药王山造像碑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其旅游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和相关文创产品。

关键词:药王山;北朝;造像碑;保护;发展

北朝是一个风云多变的时期,有近200年的历史,此时是佛教进入中原并进行传播的鼎盛时期。以耀县为中心的渭北中部,自晋代起就是佛教盛行的地区。据统计,自晋代的妙德禅院起至北周时的崇庆寺,仅耀县附近就有庙宇十六处之多,而且规模宏大,僧尼众多。东汉末年,其宗主张鲁降曹,北迁到关中,于是道教在关中地区兴起并扩展[1]。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耀县当时是汉族移居、游牧民族内迁的汉、游杂居地区之一,人们在游牧文化與农耕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抗与冲突、共生与共荣的长期相交相融中,构成了雕凿造像的基本信仰群体,加之耀县盛产磬玉石,一种传播佛、道思想的造像碑就由此产生了。耀县北朝造像碑收集得比较集中,造像碑特点明显,其蕴含着的历史、经济、佛、道教等文化信息是研究北朝社会文化演进、历史变迁、民族融合的重要史料。耀县北朝造像碑题记书法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是遵循民间书法的轨迹,从汉魏时期的隶书直接演变而来的。由此形成的魏碑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并对清末中国书法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 药王山碑林的由来及概况

陕西铜川药王山碑林(原耀县碑林)始于1906年,1936年在耀县政府西竖立展出,被命名为耀县碑林。1989年在药王山建碑廊陈列展出,耀县碑林正式命名为药王山碑林。展岀的造像碑主要为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到隋、唐共计73通碑石,其余及后来陆续收集到的均未展出。《中国百科全书》载:“佛道造像合雕多见于耀县。”药王山碑石的存量仅次于西安碑林,是国内收藏北朝造像碑最多之地,佛道合龛造像碑居全国之首。其中《魏文朗造像碑》为北魏始光元年(424)所作,因其成于太武帝灭佛之前的北朝初期,更因佛、道合龛一碑而格外引人注目,是目前所知此类造像碑中最早者,并与北朝新天师道首领寇谦之创立道教尊神形象为同一年,从而堪称国中一绝[2]。耀县碑林清末时拓本已在西安、北京琉璃厂等古玩铺子流布。鲁迅日记中记载鲁迅曾两次购买耀县碑林拓片。书法大师于右任于1920年、1926年两次来耀县,寓居药王山多日,他曾把《姚伯多造像碑》《广武将军碑》与《慕容恩碑》称为“三绝碑”,当时耀县碑林尚未成型,好多魏碑还散布在民间或埋在地下,否则于右任的评价肯定会涉及到别的碑石[3]。

2 药王山北朝造像碑的保护与发展情况

药王山造像碑只展出部分,其余还保存在库房,没有发挥文物的价值。药王山碑林造像碑因受展区限制只展出了73通,有些造像碑的题记字体已经漫漶,收集到时碑头己遗失,碑体残缺。文物部门根据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规定,已经对所有造像碑编号、造册、登记。因部分造像碑还保存在库房里,不便于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没有发挥造像碑的文物价值。

研究成果多集中个别造像碑,其他造像碑还需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药王山造像碑研究有一些成果,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个别造像碑,如《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记》研究的成果比较多,而其他造像碑多是在著作和文章里面有所涉及,研究成果比较少,还需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造像碑多是简单陈列,缺乏深度保护式的发展。药王山造像碑的保护主要是展览式陈列,文字说明也比较简单。由于造像碑年代比较久远,加之游客对北朝历史知识知之甚少,误认为造像碑就是墓碑。游客对造像碑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认识不够和理解不深刻,好学的游客问工作人员造像碑的含义,马虎的游客直接说造像碑就是墓碑没啥看头,没有发挥造像碑应有的价值及作用。

造像碑的保管不是保护。因受展区限制,展出的造像碑陈列比较拥挤,有的用玻璃罩起来保护,还有部分造像碑放在库房保管,这样不利于造像碑的研究和发展。对文物的保管并不是保护,保管只是储存文物的一种方式,而对文物的保护包含对其研究、发展及开发等。因此,要让文物“活”起来,将文物展示出来,发挥文物的应有价值,深入研究造像碑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这样才是正确的保护。

3 药王山北朝造像碑的保护与发展思路

对北朝造像碑的保管并不等于保护,而应该邀请文物研究专家对造像碑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既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在保护中开发造像碑的文物旅游价值

我们要对造像碑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并结合铜川的旅游景点、地理风貌、人文条件、产业特色,走出一条造像碑书画艺术开发与保护并举之路,按照文化旅游的要素进行保护利用与合理配置。药王山碑林造像碑比较集中,可以借助药王孙思邈的知名度,加强对药王山碑林及其造像碑艺术的宣传和推广。西安碑林博物馆就以北朝的造像碑为主新建了一个展馆,不但增加了游客量,还普及了造像碑的文物知识。可以设计一条以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向东连接临潼博物馆、向北连接药王山碑林的魏碑旅游专线,同时可开发其他旅游产品。另外,造像碑书法大多属于魏碑体,将一些名碑题记书法刻碑立在别的景点,并加以适当介绍,形成的书法景观可以吸引游客,从而增加碑林景点的游客数量。

3.2 在保护中发展造像碑的书法艺术价值

北朝造像碑书法是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北朝药王山乃至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体形成的长安书体与洛阳体是魏碑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朴拙自然、不记工拙、率尔信手,点画之放逸、结体之奇肆、风格之烂漫,充满了真情实意和奇思妙想,为后代书法家对其进一步加工完善、开创出新的风格面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4],如《姚伯多造像题记》《张僧妙法师碑》是书法界临摹和学习的样碑。

做好北朝造像碑書法艺术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铜川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物工作者要增强文物保护的历史责任感,充分利用媒体,加强造像碑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认识到造像碑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造像碑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北朝造像碑中,有一些造像碑的知名度很高,在书法界有一定的影响,如《姚伯多造像碑》的书法是北朝石刻中之奇品,被誉为国宝,国内外书法界、历史界对其非常重视,该碑在日本书学界的影响也比较大。另外,还有《夫蒙文庆造像题记》等造像碑题记的书法非也常有名。因此,策划与这些造像碑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不但可以再次提高它们的知名度,还可以普及文物知识,如在全世界征集有关《姚伯多造像碑》书法的研究论文和临摹作品的评奖活动。

3.3 在保护中开发与造像碑相关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创意者以文化为基础,创新为手段[5],在汲取原来历史文化及其元素的基础上,凝练成新的创意和设计思路,并加工成文化产品。根据造像碑的清晰程度、价值、可传播性等因素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及衍生品,如出版系列北朝造像碑书法艺术的碑帖(处于对原碑的保护,有的不能再反复拓印)。这些碑帖有利于书法爱好者的学习,也有利于造像碑书法艺术的推广。在这方面,专家、学者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不够深入。可以把造像碑的书法做成系列文化礼品,进行销售和推广;可以研究并出版与造像碑有关历史故事的通俗读物;可以从造像碑上的图案及其造像汲取文化元素,制作成旅游产品,进行推广。

对药王山北朝造像碑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发展及开发应该与时俱进,正确认识保管与保护的关系。可以联合高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利用其学术优势,对造像碑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造像碑的旅游价值、书法文化艺术价值,联合有关文化公司开发与造像碑相关的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李改,张光溥.药王山北朝碑石研究[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

[2]李凇.长安文明与宗教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耀州史志办.耀县碑林钩沉[EB/OL].(2017-03-27)[2018-10-20].http://www.yaozhou.gov.cn/html/zjyz/yzsz/wsyz/201703/11727.html.

[4]岳红记.“长安书体”的成因、特征及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易平.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8(8).

猜你喜欢
保护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