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一带一路》看中亚国家语言服务需求

2018-12-06 01:59邢欣文朗赵兵勋耿恺斌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一带汉语

□ 邢欣 文朗 赵兵勋 耿恺斌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相关题材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但大多只涉及“一带”或“一路”。而央视推出的报道性纪录片《一带一路》,同时记录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沿着这条主线,展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中国及沿线各国的变化发展,以“一带一路”战略延伸出来的工程项目、产业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为主要切入点,展现“一带一路”为中国及沿线各国百姓带来的福祉。

一、《一带一路》的全面解读

纪录片《一带一路》由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于2016年9月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共有6集,即《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重新设计和科学规划的智慧结晶。该纪录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着眼,把古“丝绸之路”和今“一带一路”相互联系、相互比较,把新时期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给百姓带来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以故事为手段,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同时采访了近50名国内外的政界人士和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博科娃、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等。在语言上总体呈现出故事性、数据性、积极性三大特征。

(一)故事性

纪录片《一带一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小故事阐述大战略。利用镜头的拍摄,使得故事声情并茂。在画面、声音与解说词的配合下,达到网络新闻语言、平面媒体语言等达不到的效果。

通常,并列平行式和阶梯递进式是纪录片中最常见的故事行进方法。并列平行式是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故事内容之间各部分并列或平行叙事,故事各部分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同时为主题服务。阶梯递进式是故事处于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按照因果逻辑去剪辑进而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这种方式往往会设置悬念,从而给观众制造一种紧张感,悬念被解开的一刻达到整部片子的高潮部分。

纪录片《一带一路》采用的是并列平行式,用多个故事从各个角度展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最终聚集到一个主题。《一带一路》中的故事主要围绕“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展开。

第一集《共同命运》在讲述“政治沟通”的同时还要照顾到整个纪录片的大布局,因而讲述了很多历史上的丝路故事。除了“政治沟通”是在每集都有体现外,其余分别对应一集。第二集《互通之路》和第三集《光明纽带》对应“设施联通”,第四集《财富通途》对应“贸易畅通”,第五集《金融互联》对应“资金融通”,第六集《筑梦丝路》对应“民心相通”。

以“民心相通”为例,经统计,由以下这些小故事汇聚而成:

四国演员演出《千回西域》《十二木卡姆》传递丝路文化。

缅甸小学生每天到中国边防小学上课,和中国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傣语和汉语双语教学。

哈萨克斯坦的库里奇拉去新疆参加侄女婚礼,中国政府对于需要经常跨境往来的哈萨克民众给予了通关、居留等诸多便利。

阿利亚在中国石油大学留学时遇到现在的丈夫,现在中石化的阿拉木图分公司工作,让她觉得与中国有着极深的缘分。新年晚会上唱中文歌曲《神话》。

埃及跨国合作公司高管张洪有一支专业性很强的美国管理团队,三国员工通过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为万华集团匈方员工上汉语课,通过培训,匈方员工和高管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新疆维族少年去西班牙学足球,是中国足球未来的新生力量。

在西安交大学习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印度留学生甘雅春,给访华的莫迪总理写信邀请来西安看大雁塔和兵马俑。众多异国学子在中国各大学学习。

中国驻法国前任大使吴建民在法国做了有关“一带一路”的演讲,欧洲人意识到,应当充分把握机遇,指定发展路线。

明斯克北京饭店成为中白之间、中欧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娜塔莉陪同饭店的中方高管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老挝的吉萨那在中资机构工作,每天通过广播节目学习汉语。老挝人和当地中国人通过这档节目获取有关中国的知识和资讯。

中国帮助几内亚抗击埃博拉,中国用行动诠释国际责任和人道主义精神,铸就“健康丝绸之路”。

阿斯塔纳用中国的树种技术建立生态防护林体系,中国提供保障和支撑,铸就“绿色丝绸之路”。

阿萨拉卡在埃及的小镇经营小商品公司,货品大部分通过电商从中国采购。

埃及小镇居民阿拉萨卡经营小商品公司销售工艺品,货品从中国采购。埃及人爱德是一家电商网站创始人,他将总部设在迪拜。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构筑起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一带一路”将各国联系得更紧密。

习近平考察伦敦国际移动卫星公司,该公司将为“一带一路”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海南三亚遥感卫星地面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信息、环境现状等支持。

新疆天池申遗成功,“长安-天山廊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丝路政治欢迎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及未来的关注。

《一带一路》透过镜头讲述着“一带一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展现沿线国家的“一带一路”开展情况,使得该纪录片的视觉维度多样化,层次也更加饱满,增强了纪录片的可看性。

(二)数据性

《一带一路》历经一年的拍摄,累计行程约20万公里。片中共有60多位国内外知名人士的出镜采访。这其中不乏政界人士、商界人士,也有一些沿线国家的小人物。大到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小到政策的受益者,从不同角色的各自视角和各自评价来进行客观讲述。

该片擅长用数据说话。片中共提到46个国家(28个首批国家+18个非首批国家),15个省,10个国内港口,14个国外港口(6个非洲港口、6个亚洲港口、1个欧洲港口、1个美洲港口)。10个国内口岸(陆路口岸7个,海陆口岸3个)。12个产业园(国外产业园3个,国内产业园8个)。13个交通设施(4条公路、7条铁路、2条隧道),5个水电站,3条能源管道,2个水利工程。

“五通”中除“政治沟通”上没有明显的数据体现,其他方面均有大量数据说明。例如:

表1 《一带一路》“五通”体现的数据性

设施联通(电力)2015年5月28日,几内亚最大的水电工程凯乐塔水电站的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电流通过中国企业搭设的225千伏输变电线路,送往150多公里外的首都科纳克里,并补充周边11个省区的电力缺口。贸易畅通以中国出口韩国的货物为例,普通海运货物平均查验率为5.6%,通关时间为2.3小时,而享受AEO互认优惠的海运货物平均查验率为0.1%,通关时间为1.5小时,分别降低了98.21%和34.78%。资金融通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亚洲国家贸易支付的人民币使用比例已从不足10%的低用户过渡到10%-50%的中用户,其中六个国家的人民币使用比例超过50%。民心相通和甘雅春一样,众多异国学子在中国的各个大学学习。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共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8万名各类留学人员在中国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来华留学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两万多人。

因该片的重点主要是展现“一带一路”政策中基础设施改造的主要成果,因而在“设施联通”上的数据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在“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方面因涉及较多经济方面的内容,故数据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民心相通”部分提到的数据较少,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和留学生学习方面。

(三)积极性

在《一带一路》中,表示极端意义或开始意义的词语较为常见,如“最”“第一次”“首次”“首个”“唯一”等。这些词往往都是表示积极方面的词,并且在纪录片中反复出现。表示极端意义的如:“最+形容词”。

表2 “最+形容词”词汇及词频

类似的还出现了“最深”“最成功”等,但没有出现“最少”。

我们不难发现,出现的这些与最高级搭配的词基本都是积极性质的形容词,或与最高级搭配后表示积极性质。这说明该纪录片所选取的内容是有典型代表性的,同时也说明了该纪录片注重表功,不过多展现在政策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表示起始类的词,如:“首+量词”。

表3 “首+量词”词汇及词频

还出现了“首家”“首年”“首颗”“首条”“首座”“首台”等“首”加上量词的组合。“首”与名量词的组合要明显多于与动量词的组合,这是因为节目中大量介绍了“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工程,而这些工程带来的惠民成果也确实是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如:“第 +数词(+量词)”。

表4 “第+数词(量词)”词汇及词频

序数词“第”加基础词表示排位的用法在该纪录片中很常见,如“第一大港”“第二大金融中心”。类似的还有“第一笔”“第一单”等。

其它类似的还有“开始”(21)、“唯一”(4)、“崭新”(3)、“里程碑”(2)等。这些词的使用说明该纪录片选取的案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选取最积极、最典型、最能代表“一带一路”政策推进进程的工程和事迹。

二、备受瞩目的中亚五国及新疆核心区

(一)中亚国家的战略地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初共划定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东亚的蒙古。

东盟10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文莱、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菲律宾。

西亚18国(地区):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巴林、科威特、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也门、希腊、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

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黑山、波黑、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在纪录片《一带一路》中,提及中国443次,蒙古11次。东盟国家除柬埔寨和菲律宾两国外,其他8国均有涉及。在西亚的18国中,约旦、伊拉克、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塞浦路斯、巴林、叙利亚10国没有提及,其他8国均有提及。在南亚8国中,阿富汗、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4国未提及。在独联体7国中,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均未提及。中东欧国家中,只提及了塞尔维亚和匈牙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中亚国家做到了全覆盖报道,凸显了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新疆核心区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共圈定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西北的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6省区。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西南的广西、云南、西藏3省区。东南的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内陆的重庆。另外有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在纪录片《一带一路》中,西北的甘肃、宁夏和青海,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以及西南的西藏未提及,其他各省均有记录。词频如下:

表5 《一带一路》提及国内城市及频次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提及频次,充分体现了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三、任重道远的汉语传播事业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一带一路”事业的推进离不开语言服务这个“基础保障”。在纪录片《一带一路》中提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学习中文的故事,这在其他同类型的纪录片中是不常见的。比如,在第六集《筑梦丝路》中提到了匈牙利的一所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为匈牙利中资企业的外籍员工讲授中文课程。

(1)米什科尔茨,匈牙利工业重镇和第二大城市,位于这座城市的米什科尔茨大学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2013年8月,米什科尔茨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成为匈牙利的第三所孔子学院。在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有一批特殊的学员——万华集团宝思德公司的匈方员工和高管,这里特别开设了适合他们的汉语课程。

……然而并购之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万华开始与宝思德进行全面融合,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整合”。

万华集团与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各种精心安排的培训,匈方员工和高管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今天以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成为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

也同样是在这一集,还提到了老挝国际广播电台的一档汉语节目。老挝的吉萨那通过这档节目学习汉语,从而更好地在中资企业工作。

(2)大学一毕业,吉萨那就来到老挝万象的一家中资机构工作。在这里,她每天都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为了工作需要,吉萨那开始努力学习汉语,每天准时播放的一档广播节目,已经成了她最好的学习机会。这档广播是老挝国际广播电台自建台以来首次开播的汉语节目。由中国国际老挝电台和老挝国家广播电台共同推出。除了新闻,还包括中国的文学艺术、旅游信息等内容。无论是正在学习汉语的老挝人,还是旅居于此的中国人,每天都通过这档节目来获取有关中国的知识和资讯。

片中还提到了在中资企业的外国员工演唱中文歌曲等。这正是“一带一路”语言战略服务的体现。汉语传播任重道远,语言促进了不同国度人们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在经济和商业领域的合作。

四、“专业+语言”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探讨

无论是在孔子学院接受汉语培训的万华集团宝思德公司的匈方员工和高管、通过收听老挝国际广播电台汉语节目进行学习的中资企业员工吉萨那,还是凭借汉语优势成为三一重工在俄最大代理商之一的大学教师鲍威尔,在纪录片中出现的他们仅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广大民众的缩影,折射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各沿线国家对汉语服务不同程度的需求。

(一)“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需求

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需求,很多学者从地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范围内语言人才的需求状况做过研究。针对沿线国家的,邢欣教授曾于2015年11月底远赴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进行了街头采访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去中国还是学习汉语,其最大目的都离不开“就业”二字。纪录片《一带一路》中所反映的当地人们出于工作需要而学习汉语的情况与此前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引发了当地的“汉语热”。以中亚国家为例,进驻当地的外资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2∶8的用工政策,保证所雇用的10个员工中至少要有8个是当地员工。此举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进入中资企业的当地员工则需要学习一些基础汉语,以便日常交流、相互合作。针对这个现象,邢欣指出目前初通汉语的普及型人才需求量最大。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各地的孔子学院在培养普及型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在五通上,尤其是在“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方面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及技术的人才。面对中资企业的快速增长及业务范围拓宽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无论是在中亚还是在中国,都面临着人才缺口带来的挑战。既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又通晓语言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如何发展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专家学者们探讨的热点。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与国外大学建立了联系,但合作办学的大学多数集中在欧洲和美洲,于是邢欣进一步提出应该将合作办学的范围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懂语言、懂专业、了解当地国情、了解中国文化”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人才。

(二)“专业+语言”培养模式新探讨

众所周知,语言的掌握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也无法速成。目前来华留学生所能进入的专业不足以满足“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思维,以专业为依托,采取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模式,在大学新生中选拔有意愿且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学制4年的“专业+语言”培养。即第一阶段(1-4学期)在国内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第二阶段(5-7学期)到国外大学进行“专业知识+语言”学习,了解对象国实际国情,体验文化;第三阶段(第8学期)提供核心产业实习基地的就业培训机会,实现国际就业培养目标。

以中国为例,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在国内开展专业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大学三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到对象国高校相应专业进行“专业知识+语言”学习,通过亲身生活经历体验当地的国情和文化;第三阶段(大学最后一学期)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实习,为国际就业做好准备。

而在中亚国家,参加该培养计划的新生则在自己国内完成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三年交换到中国的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汉语学习,并且提供到对口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的机会。据中铁五局驻塔吉克斯坦的项目负责人许贤慧透露,目前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部分高校的石油专业已率先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将本国已完成两年本科专业学习的学生派到中国高校的石油专业进行汉语学习。本国两年的专业学习夯实了技术基础,国外两年的留学对掌握一门语言可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通过实习可以将所学语言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为国际就业铺路。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一环的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等八国接壤,同时与部分国家共享跨境民族,民族间宗教相同、文化相近、语言相同或相似。例如新疆的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语言,与周边国家的一些国语相同。再加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推行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育。因此,新疆可以发挥其跨境民族及双语教育的优势,选拔具备双语或多语背景的大学新生进入政治、经济、交通等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大学三年级时,可到对象国交换留学,熟悉当地国情的同时可进入当地中资企业接受培训和实习,为国际就业做好准备。

“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以专业为依托,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两国之间政治局势的改变导致的失业风险。同时,境外学习和实习的经历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能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的语言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一带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纪录片之页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