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芳芳,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字:柔力球;网络教学;发展关闭全屏阅读
在柔力球练习过程中,一些地区的体育爱好者对柔力球知之甚少,有些地区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参与度高,区域差距较大,有些柔力球爱好者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动作规格和水平多年保持不变,并且柔力球群体跨度较大,主要群体为中老年人,年轻人中普及率低。这些问题阻碍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研究,而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变革,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学习技能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途径;随着柔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学习柔力球人数的增加,区域分布的扩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开展,老年大学的兴起,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柔力球网络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
以柔力球网络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阅读书籍等相关资料,搜索柔力球发展目前所遭遇的问题,以及网络教学的发展状况,并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2.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调查研究内容,分别针对柔力球爱好者自身情况,柔力球锻炼情况,影响柔力球训练的因素进行调查。
2.2.3 数据统计法
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整理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1.1 柔力球简介
柔力球,又名太极柔力球,20世纪90年代初发源于山西晋中,以太极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健身理念,球类规则,以弧形引化为技术核心,花式套路和隔网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是一项集东西方体育文化于一身,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柔力球融合我国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分为花式套路和网式竞技。弧形引化是柔力球的技术核心,人体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求较高。通过退让进行缓冲,只改变球的运动轨迹,与太极拳练习中的引化原理相同,借力打力。在柔力球运抛球过程中需形成一个弧线,比赛时可根据球运动的时间、方向,做到声东击西,虚实结合,使对手无法作出落球的具体位置与方向的正确判断,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
3.1.2 柔力球运动的群众基础
国内柔力球近年来在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开展,包括港、澳、台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在各大体育院校,也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这项运动,使柔力球成为了一项“全民”健身运动。
国外,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皆有开展,目前柔力球群众数量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情况良好,经济落后地区开展情况较差,一些地区宣传力度小,普及率低。
3.2.1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是利用互联网对远距离的学习者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播,发挥网络的特性和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体育网络教学是网络教学的一部分,能进一步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全面发展。体育网络教学还能满足那些想参加柔力球运动而又无人指导的人群,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3.2.2 VR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是由计算机软件、硬件以及传感装置组成的三维信息人工虚拟环境。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由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环境当中。在柔力球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和VR技术,使运动的每一个过程和步骤变得直观、清楚。学习者通过视频、图片对柔力球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将动作立体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模拟真人教学,更易掌握和学习,教学者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1 全民健身政策
2008年之前,人们对这个项目还比较陌生,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在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支持下,自2011年起,开启了柔力球运动发展的新起点。
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改革,使得像柔力球这种群众性极强的项目得以“登堂入室”,让普通百姓可以走上中国体育的最高舞台。柔力球相对而言,发展时间较短,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4.1.1 柔力球网络教学符合群众需求,通过网络教学可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初学者初期学习需求,已学者专业指导需求。
4.1.2 重视 3D 多媒体视频的制作与呈现,将网络教学与 VR技术相结合,实现多媒体教学素材整合、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
4.1.3 柔力球运动目前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4.2.1 柔力球网络教学只有建立在相对统一管理体制和规则下才能更好的实施,且只有正确合理的规则的制定,才能引领柔力球向更高更远地方行进,所以促进柔力球规则和管理的完善十分重要。
4.2.2 将有关柔力球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筛选后分类入库,有效的资源可以为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效率提供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