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8-12-06 09:05柳彩云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统一道德民族

文/柳彩云,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文化基本精神,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变化,不断扩大和加深自己的思想内涵。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但明确提出这一表述的则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天人合一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主张天与人、天道与人道是相类相通的。

西周时期的天是人格化的神,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这时的天人关系就是神与人的关系。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子产认为“礼”就是自然的法则,人类应当按照这一天理行事;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与天是统一的。他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种种制度、规范破坏了自然本性,应当放弃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易传》提出了“与天地合其德”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即在自然未发生变化之前加以引导,“后天”,即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顺天而行。这是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较为全面正确的观点。北宋的张载认为,性天相通,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张载主张穷理尽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完成人道,实现天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以人为本

2.1 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人和人类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思考的基本内容,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在中国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人本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2 古代儒家一贯反对以神为本,坚持人文主义立场

孔子虽然承认天命,但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他关注的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人的道德改造来解决这些问题。东汉思想家仲长统以“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儒家的人本思想。宋明理学各派虽各以气、理、心为世界本体,但都反对灵魂不灭论,否认鬼神的存在,肯定人的主体性,强调道德理性对于人的境界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的极端重要性。他们突破了宗教信仰的樊篱,弘扬了人的主体作用,客观上消弭了宗教神学对人们精神的腐蚀作用。

2.3 推动人类社会的道德实践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思想,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具有明显的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的倾向,因此与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还有质的区别。

3 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是中国文化中处理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集中概括。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他认为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强调知识分子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经典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种关于刚健有为的思想,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于一般民众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但刚健有为的思想仍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刚健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反抗侵略与压迫的强大精神力量。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变革。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后来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朝野上下津津乐道的变革观念,成为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武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或者说作为刚健自强思想之重要表现,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

4 贵和尚中

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由此形成了重和去同的文化传统。重和去同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礼之用,和为贵,无疑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标杆。

在文化价值方面,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在中国文化中,儒道互补,儒法结合,儒佛相融,佛道相通,援阴阳五行入儒,儒佛道三教合一,以至对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容忍和吸收,都是世人皆知的历史实事。尽管其间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中国文化在各种不同价值系统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击碰撞下,逐步走向融合统一,表现了“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在民族价值观方面,中国文化素以礼仪道德平等待人,承认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价值。正是这种“兼容并包”、“遐迩一体”的思想使我国各民族融为一体,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这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统一道德民族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统一数量再比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