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以武夷学院为例

2018-12-06 17:17向建红沈慧芳胡华田邹裔忠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能力

向建红,沈慧芳,胡华田,邹裔忠

(a.武夷学院商学院;b.武夷学院发展规划与评建处,福建武夷山354300)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创新的整体效果。因此,如何培养现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摆在目前我国所有高校专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应用管理学科,与物流产业对接紧密,相比有些专业,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虽然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整体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还是不容乐观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思维,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基本上都是对已知领域的重复和验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各环节之间还缺乏一种相互呼应的效应,这些都成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

本文在分析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武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情况,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校外实习(见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全过程、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实施以及成效。

一、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物流管理专业更多应体现应用型的特点,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不长,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如有些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没有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把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为培养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物流人才。虽然培养目标看上去高大上,但目标缺乏创新性,同时也缺乏实施的客观可能性,导致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重复性非常高,体现不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并且课程体系中没有任何与创新性相关的课程,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比例非常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1]。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师力量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十年来,物流行业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才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因此,从2002年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开始,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据笔者调研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主要由三类教师组成:一类是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组建时,学校委派少量的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等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专业骨干教师转型发展,大量组织这些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第二类教师主要是近几年从学校招聘的物流管理专业硕士、博士,这类教师构成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力量,相对第一类教师而言,这些年轻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更扎实,但由于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没有实际的物流管理实践经历,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第三类教师是各高校从企业招聘的一些兼职实践教师。这类教师虽然实践能力较丰富,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弱,一般很少真正参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更多的只是偶尔开一两次讲座,甚至只是挂个虚名。

(三)物流实验平台得不到合理利用

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上,对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文科性质,不用大量投入资金建设实验平台,很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多年,但还没有像样的物流实验室。有些学校建设了物流实验室,但由于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程也变成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手段,课外更不会对学生进行开放,实验平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需要利用实验室设备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缺失了必备的实验平台[2]。

(四)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纷纷主动出击,在物流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不能接纳太多的学生见习、实习,导致学生见习、实习的质量不高。而且物流相关企业普遍存在工作强度较大的特点,导致有些学生虽然有机会去见习或实习,但因为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强度而主动放弃到基地见习或实习。据笔者调研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诸多实习基地中,有部分实习基础发挥的效用不明显,甚至多年与学校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动向,不能真正发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阻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3]。

二、基于全过程、分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效果

(一)全过程、分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武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一直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项目在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校外实习(见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全过程、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分层次贯穿在整个大学四年全程中。

第一层次为创新意识启蒙阶段。该层次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通过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创业基础课程、行业认知课程、认知性见习等方式逐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层次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阶段。该层次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独立实践课、暑期见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第三层次为创新能力实践阶段。该层次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鼓励学生在大三开始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国家、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学生参与科研、竞赛等实践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层次为创新素质提升阶段。该层次主要针对大四学生,学生通过在毕业实习中寻找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以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来检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全过程、分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与效果

1.全过程、分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实施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从物流行业的态势需要出发,物流管理专业不断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调整和优化对应的课程体系为结构。为适应与学校生态食品专业群对接的需要,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出发点,在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2017年为了凸显服务地方产业和创新的特点,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并开设了第三方物流以及与专业群(冷链物流)相对应的冷链物流方向,构建了服务地方产业、突出实践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方向和冷链物流方向的课程群及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0%,每门核心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周实践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必修课、专业实践选修课、素质教育课等模块。课程体系合理,学时分配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职业能力。一方面通过专业基础课、创业基础课、行业认知课、认知性见习等启动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课内实践、独立实践课、暑期见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将“双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把获得相关职业技能合格证书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

(2)搭建课外科技活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物流管理专业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创业比赛活动,培育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利用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商贸文化节,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全校性“创业计划大赛”“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和学科专业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015、2016、2017年分别组队参加了“百蝶杯”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赛、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福建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管理竞赛等省级、国家级赛事,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级奖项9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2014—2017年,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达到9项(含国家级4项),其中,2017年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3)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升自主创业能力。一是依托创业教育学院,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组建学院学生创业协会,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初步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相互促进的工作体系。三是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四是每年举办“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和“企业沙盘模拟运营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

(4)加大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必须要加大力度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一直比较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带着项目到物流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有效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5)不断改进学习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武夷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课程考核工作。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鼓励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参加采取笔试、论文、实践操作、口试、创作、无纸化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实习实训的考核主要采取校企联合对实习实训进行管理与考核,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给出初评成绩,学院综合考虑初评成绩、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带队教师意见后,对学生进行考核、鉴定,评出实习终评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实习实训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加大毕业论文改革力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或设计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武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近三年不断探索毕业论文获设计的改革,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改变学生单选教师的模式,而是在大四暑假之前就把各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公布给学生,由学生和教师进行双选,最后确定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的名单。第二,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出题(或方向)的模式,由学生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暑假实习或实践过程,从实践中提炼出论文题目,9月份返校,与教师再商讨,共同确定论文题目。第三,改变原来单一化的论文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论文等多种形式。第四,改变了原来必须要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能统一进行答辩的模式,允许极少数论文在第7学期完成得非常好的学生提前申请答辩。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改革的目标,两届论文选题题目方向全部与物流专业有关,论文的写作内容全部需要对物流相关行业进行调研才能完成,有部分学生直接从实习工作中发现问题,提炼形成自己的论文思路,避免了纯理论性文章的出现。

(7)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助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年来,多方筹措资金123.33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改造。截至2017年,已建成专业实验室9个(10间),教学设备总值370.98万元,实验室总面积1 63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总体配置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和更新率逐年提高。在为学生提供课内实验场所的同时,根据学科竞赛的实际情况,做好了各项学科竞赛的服务工作,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实行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培训及比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所及设备,保障各项赛事圆满完成。

(8)深化实践基地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先后与百世物流、顺丰速运等多家教学实习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与盛丰物流集团深入合作,逐步建成了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体系。邀请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论文指导,共同探讨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与盛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订单班”,研究制订“订单班”培养计划,并积极扩展到其他合作物流企业,企业方通过定期派高管进校宣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接受学生参加认知性实习、暑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轮岗培训,与就业结合)等方式全程介入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符合专业发展的规划,也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全过程、分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效果

武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整体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全过程、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优势,改革模式得到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认可。近三年调查在校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满意度的结果显示,在校生学习状况满意度逐年提高,平均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走访、座谈和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表》等形式,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近几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平均也达到90%。用人单位的总体评价概括为: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较好,职业适应能力较强。

在专业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于2012年4月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列入福建省本科高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项目———应用型物流人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4月获批福建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培育项目;2016年8月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福建省弘桥智谷“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教育实践基地。

结语

武夷学院物流管理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4]。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全过程、分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依托物流管理专业各项省级课题,继续深化和推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为物流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毛维青,郑晓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5):272-273+245.

[2]张雅蕊,马俊.物流应用型人才实践平台构建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育,2015,(1):71-73.

[3]王丽颖.多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5,(12下):212-214.

[4]谢如鹤,刘广海,等.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142-145+53.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部分专业介绍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