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大报告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2018-12-06 06:13:03刘子艺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现代化区域优化

刘子艺,李 霞

(1.北京市第171中学,北京100013;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会议隆重召开。十九大报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一系列的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和总体趋势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表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将是未来三年的难点重点和主攻方向。预计我国对房地产和金融领域仍将以稳和防风险为主,将加大对精准扶贫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加强环保监管,强化污染防治。

报告提出两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至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二)着眼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将均衡发展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方面,从此前“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均GDP超8 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更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关键。不平衡,是从发展的范围和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等。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看,既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也体现在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升级转变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反映了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环境质量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安排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表明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型增长向追求质量型发展转变。2035年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与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比,进程缩短了十五年,并提出新的“2050年目标”,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彰显了经济发展具备强大动力。

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潜在经济增速变化规律以及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等因素,预计2020—2050年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稳健发展,增长从中高速逐步转为中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跃升。

(二)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报告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等。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我国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依靠科技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新时代消费升级的需要。通过加大科技和环保投入,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强化污染防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推进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2],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高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管理、服务等过程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物流过程。

(三)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继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等区域政策之后,我国统筹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设雄安新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的整体协调发展[3],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各地区协调协同发展。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将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高度。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重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促进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地区间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结语

十九大报告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将着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盘和林.“新矛盾”判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新方向[EB/OL].中国经济网,2017-10-22.

[2]魏礼群.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J].全球化,2016,(12):5-9.

[3]杜传忠.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理论学习,2017,(6):27-30.

猜你喜欢
现代化区域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14
边疆治理现代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