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鸿,王铁蓉,闫 宁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31222)
“职业能力”一词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职业能力的概念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一,对其的解释也有深有浅,各不相同。有关部门国际劳工组织就关于“职业能力”一词做出了定义,他们认为,个体能够保持获得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进步,能够积极地应对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的能力就称为职业能力。美国的就业与教育委员会则将职业能力解释为,个体在劳动市场上,通过充分地市场就业机会从而实现潜能的自信。在我国,有业内专家学者郑晓明,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得出了对职业能力的定义:毕业后的学生,通过自己在校期间学会的知识以及综合素质所获得的能够实现满足社会需求、自身就业理想,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成为职业能力。所以,职业能力作为一项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以其个体特质和一系列能组合的特点来保障劳动者保持自己的工作并且有晋升职务的可能。现代社会的飞快发展,使得人才市场对于现代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在进行用人考核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毕业生们的综合素质做出了越来越高的具体要求。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管理、服务、建设和生产等社会第一线劳动生产的职业能力,其培养的方向和社会的职业定位也往往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做出了具体的定位。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因素进行整合分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教育教学做出应有的努力。
人们在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必须具备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而这种个性心理品质我们就称作职业能力,其作为每一个专门工作个体的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所存在。每一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思想品德等职业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适应与否,主要取决于他对该职业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了职业的要求。职业能力作为综合素质考核当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职业能力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当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职业院校的走访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培养时,主要分为应聘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五大部分。其中,就业能力的影响在各个职业院校当中的比重占得相当大。不同的职业对于个体的要求是不同的,要适应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才能够尽快地进入该职业的工作节奏。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调查发现,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当中,教育因素也占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其中,主导的教育因素主要包括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以及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1.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能够培养特殊的人才以及特色的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十分重要。不同的职业对于个体的要求是不同的,要适应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才能够尽快地进入该职业的工作节奏。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诱导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缺乏互动性,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创新能力不够,职业技能也不够。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等,往往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以及能够接受特色人才模式培养的学生,更能够收到社会的青睐。不同的职业对于个体的要求是不同的,要适应职业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更加注重特色人才的培养,这些学生的个性、特长方面都较其他学生来说有着突出的表现。只有培养出有别于其他职业院校具有特色高素质的技术型、全能型人才,才能够在毕业后的用人市场当中,提高自身的就业以及竞争能力,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2.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和专业设置。在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学知识怎么用,如何用都需要依靠具体的操作以及实践得以学习的。一般的职业学校仅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实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会常常忽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职业能力的不充分。院校在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们将理论知识灵活扎实地掌握,更要教会学生们在真实的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当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在这其中,对思想和文化素质培养最为重要。思想素质作为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影响了学生们在职业能力培养当中的成长轨迹,也影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学习培训过程中,应不断地将集体主义、团结精神、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以及敬业精神等教育,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只有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以及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使学生们能够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使工作能够认真投入地开展。而且工作当中,必须要富有吃苦耐劳以及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后,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应重点掌握职业、纪律、职业理想以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在培养高精尖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教育因素当中的实习实训教学非常重要。实习实训教学不仅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职业训练走向,更对学生的专业设置方向以及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学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课程体系。青少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受到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以及课程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往往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强制性的说教以及指导如果不适当,会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隐形课程的设计,则会把教育的经验在各种设计的具体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各种职业能力的学习以及教育经验。在这种隐形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作用到学生的身上,并且这种效果在一段时间内会稳定地持续发展。这种效果往往还有着持久的特点,使得这种职业能力知识以及教育经验持久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这种课程的学习性使得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安排也需要更加严谨,才能够使正确科学的教学经验,发挥其持久的作用并伴随学生终生。学校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的完善,并不仅在教育因素上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更对职业院校的校园氛围、师生交往以及学校的物质环境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在我国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要求上与高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专业课的学习种类上变得更加的繁多,文化基础的内容上也纵向加深了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素质时,其内容不仅有文化、思想素质,更注重艺术修养与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所以,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教育因素方面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渴求,也更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职业态度,树立爱岗敬业负责任的道德观。优秀的思想素质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关键保障,这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育因素,为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调查中我们发现,分别有四成、一半和两成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对于创新创业的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影响非常的大。他们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能力培养方面明显存在的不足。另外,还有分别一半、四成和38%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三年的时间内将自己获得职业能力的希望提升到58%。而自主能力提升占总数的四成,创新能力提升占总数的38%。学生认为,在职业院校当中,学习职业能力在教育因素方面明显受到了影响,并且希望高校能够通过培养个人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在教育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认为,学校对于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能力在教育因素方面的影响过大;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职业院校在培养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欠缺需要改进,对于督促自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地提高。这说明,职业能力在职业院校学生当中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也应当以此来作为重点提升培养对象,以有效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毕业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在应聘求职、择业就业的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欠缺的就业能力依次是: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而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的欠缺能力,其中包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包括了团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条件,也是是否能就业的基础。所以,很多职业院校对学生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缺少了创业教育的培养。创业意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毕业之后没有掌握有效的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创业意识,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严重匮乏。
第一,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心态,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后,会出现多种原因导致其不爱学习。比如,家庭经济窘迫的学生,并不在乎自己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想尽早毕业去社会挣取生活的费用;有些学生来职业学校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才会选择职业院校进行学习;还有的学生迫于父母的择业观念,认为自己只要有学上,就算给父母一个交代,至于自己的前途,专业以及职业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思想也不够成熟,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为什么学,毫无前进的意义。所以针对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学习来说,摆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十分的重要,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意义,快速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现如今的社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学生而言,在职业技能技术方面的学习有着很强的优势,只有让学生把握住在校学习职业能力的机会,才能日后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掌握了真才实学,才能够早日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
第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想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职业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教育因素,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知识技能,才能够教会学生思考的能力,做到触类旁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明白问题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技能,才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更好地进行指导和实践。“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学以致用作为学校长期以来办学的主要指导方针,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第三,注重职业院校学生的毕业方向,实施个性化的方案。社会的进步要求人才市场能够更向个性化迈步,所以市场当中,对于个性化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具体。这就说明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个人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培养。个性化的方案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有初步的了解和总结,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和展望,再配合以时间的训练以及个性化的课程选择,锻炼更加适合自身理想职业的职业能力。从入校开始,学校就应对学生的各项职业展望进行调查了解,再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有目标地实施个性化设计,将方案在一定时间内连同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目标公布下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自己的体系,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职业院校在设计学生个性化方案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以及学习进度,做到有条不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对问题做出及时的解决,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教师将更多的自主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估,并且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择业观,并积极地安排自己的学业生活,快速成长并建立自己的职业架构,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培养的重点素质,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于他们职业能力的高低也十分的重视。职业院校为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尽早地投入社会的实践生产当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职业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需要配合多种教育因素的推动,才能够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快速高效地得到发展。作为职业院校的重点核心培养内容,学生的作为这一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也受这一教育过程影响。所以,只有在职业院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教会学生职业的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技能的能力,才能够使他们学会积极探索职业能力有效途径的能力,不受教育因素的影响,实现职业院校教学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