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灵 吴俊霖
合江县白鹿镇柏松村5组村民刘亚秋,也算是一个“名人”,不过却是以懒出名,因在家中排行老六,村民们都称他“懒六儿”。年过不惑,讨不上媳妇,平日靠救助救济、偶尔打零工“糊口”。但2014年后,劉亚秋通过发展立体农业从一名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懒散穷汉变为了村上的脱贫能手。
50只鸡苗打开脱贫路
提起刘亚秋,村里人的评价就一个字“懒”,整天沉迷于打牌,三天两头找镇村干部要求吃低保、讨救助。亲戚朋友、村组干部屡屡劝说毫无效果。渐渐地,村民都对他敬而远之。
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懒汉”刘亚秋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
“刘亚秋,现在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你脑子灵光又好手好脚,只要舍得干何愁不能脱贫致富?”“没有本钱?村集体公司可以借钱给你。”……镇村干部隔三岔五到刘亚秋家中做工作,见刘亚秋动了心,帮扶干部又带他到大山村养殖大户王远珍家中实地参观学习。
当参观了王远珍家的养猪场、品尝到供不应求的“绿壳”鸡蛋后,刘亚秋既佩服又惭愧地说:“五十多岁的王大姐都没有被困难吓倒,难道好手好脚的我就这样没皮没脸混日子了?”
“兄弟,只要人勤不偷懒,养鸡也能过上好日子。”王远珍送给刘亚秋50只鸡苗,帮助他迈开了脱贫的第一步。
可是,没有养殖鸡苗经验的刘亚秋,拉不下面子去农民夜校学技术。两个月下来,50只小鸡病的病、死的死,存活下来的十来只也不见长,刚刚有了点劲头的刘亚秋又变得垂头丧气。
气可鼓不可泄。“原来鸡苗是得了寄生虫病。”在驻村农技员蒋家财的帮助下,刘亚秋终于找到原因,“蒋老师配了驱虫药送到我家,手把手教我喂药、处理粪便、消毒,剩下的鸡就长得健健康康了”。
此时的刘亚秋意识到,要做好养殖必须懂技术。从那以后,不论是脱贫攻坚政策解读,还是养殖技术培训,村上组织的学习他一次也没落下。
“懒汉”变身脱贫致富能手
“懒汉”刘亚秋“雄起”了,帮扶干部也趁热打铁,帮助他在农商银行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并在村集体借给他3000元的产业扶持基金。有了本钱的刘亚秋,不仅养鸡、养鹅、养鱼,还种上了4亩免耕法水稻、150余株茵红李。“用粮食、杂草、谷糠喂养鸡鹅,用鸡鹅粪便给果树、稻田施肥,用林地田土的杂草喂鱼。”刘亚秋发展起了立体农业,还申请成立了亚秋家庭农场,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时光飞逝,昔日“天天打大贰、年年吃低保、不时找麻烦”的刘亚秋,蜕变成了“时时想发展、处处学技能”的脱贫能手。周边群众都来他这里学技术:如何用鸡孵鹅蛋、怎样给鹅苗打针……刘亚秋教得很认真,还主动帮助贫困户销售鸡鸭鹅。
“能明显感觉到乡亲们对我的态度变了。”刘亚秋笑嘻嘻地说,“来家里串门的人多了,还有人主动给我介绍媳妇”。
“我想入党!”生活脱贫的刘亚秋鼓起勇气对帮扶责任人说,“是党的好政策和党员干部对我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我”。
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刘亚秋干劲更足了。他要在高速路服务区设立土特产专卖点,要在县城开设亚秋农场直营店,把村民们的土鸡土鸭土鹅销往各地,带动周围的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10月,刘亚秋被评为首届“四川脱贫榜样”,榜样的力量还将激励着更多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作者单位:合江县委组织部)(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