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浴日
布达佩斯城堡
自201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带队进行一次“东欧转型历史之旅”,通常会途经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德国。那些矗立在东欧历史名城街头的博物馆、纪念碑、雕塑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建筑,可谓名副其实的“看得见的历史”。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捷克首都布拉格,则是整个行程的重中之重。
布达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是由历史上的三个独立城市,即位于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和老布达,以及位于多瑙河东岸的佩斯合并而来的。东岸的佩斯属于平原地形,而对岸的布达则属于山地丘陵地形,这一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布达佩斯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
观光者既可以从佩斯这一侧,向西眺望多瑙河对岸修建在山地高处的布达皇宫、马加什大教堂和渔人堡等著名景点,又可以登上布达一侧的高处,从这边俯瞰佩斯一侧的圣伊斯特凡大教堂、匈牙利国会大厦等知名建筑。你还可以走上横跨于多瑙河之上的塞切尼链桥,此时两岸的标志性建筑便可盡收眼底。
布达佩斯的可看之处数不胜数,若要说地标性建筑,恐怕首推位于多瑙河东岸的国会大厦了。它是匈牙利最为著名、也是体量最大的一幢建筑物,外表呈典型的新哥特式风格,容易让人联想到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它们同样位于城市主水道的河畔之上,同样具有新哥特式的建筑风貌,也同样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就连主议事厅也都是两个。
匈牙利市民在布达佩斯的塞切尼浴场的治疗水域放松身心
然而与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宫不同,匈牙利的这幢国会大厦则是建于较为晚近的1884年至1904年之间。与此对应的则是政治制度的不同,英国自1688年的“光荣革命”开始,即已确立起基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并成为现代议会民主制的发端。某种意义上,英国上、下议院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宫,可谓欧洲老牌民主政体的一个象征。而近代的匈牙利则长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因此国家的独立与民主一直都是匈牙利民族汲汲于实现的目标。
建筑的形式往往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心中不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匈牙利的国会大厦在建筑形式上与威斯敏斯特宫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那么当匈牙利人于19世纪末决定开启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是否也在期待匈牙利的政体能够成为欧洲新兴民主政体的一个代表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已无法得到确切的考证了,但我们知道的是,1896年,为了纪念匈牙利人在这块土地上定居1000周年,在当时尚未完工的这座国会大厦里召开了匈牙利国会的第一次会议。当年的人们也许未曾料到,自己的国家得以真正地实现独立和民主,要等到整整一个世纪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了。而这幢国会大厦本身,此后也多次成为匈牙利历史的主角,并且完整见证了国家在整个20世纪中的跌宕起伏。
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的另一处重要景点。这条笔直的林荫大道,连接了市中心与东北方向著名的英雄广场。街道两边坐落着具有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公寓建筑,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立面及室内设计,构成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条大街上还坐落着诸如匈牙利国家剧院、李斯特故居以及老音乐学院等著名历史建筑,一些别墅亦被选作别国驻匈牙利的大使馆。而在这条大街的正下方,是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条地铁,它于1894年完工,至今仍在运行。由于安德拉什大街的历史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样是在这条大街上,还坐落着一座与这条街道所具有的浪漫色彩格格不入的建筑—这幢位于安德拉什大街60号的灰色建筑,曾在二战末期和二战之后分别被用作纳粹政治警察以及匈牙利秘密警察的总部,如今则被改建成了一座历史博物馆,名为“恐怖屋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厅,以独具创意的方式展示了匈牙利从二战末期到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还对在那些时期遭到政治迫害的受难者们予以了郑重的纪念。
在安德拉什大街的最北端,是布达佩斯最为著名的一个广场—英雄广场。该广场是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在欧洲定居1000年而于1896年开始建造的,完工于1929年。广场的中心矗立着高36米的千年纪念碑,纪念碑的顶端是天使长加百列的雕像。他左手持使徒时代的双十字架,右手高举匈牙利王冠,俯瞰并守护着这座城市。碑座平台上是当年率领匈牙利民族来此定居的7个部落首领的骑马青铜像。
黄色的有轨电车穿过连接布达区与佩斯区的大桥
在纪念碑的前方,是一座为纪念匈牙利历代民族英雄而建的象征性石棺,建于一战之后,棺盖上刻着如下文字:“为了我国人民的自由和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在纪念碑的后方,是两座高达16米的弧形柱廊,柱廊间矗立着14位匈牙利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雕像。
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精美的古典建筑,分别是匈牙利国立艺术画廊和国立美术馆。广场的北面则是美丽的城市公园,而号称欧洲最大的温泉浴场—赛切尼温泉浴场便坐落在其中。
布拉格从来就是一座中欧的历史名城,而且由于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乱破坏,其大部分历史建筑得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因此,布拉格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到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再到新艺术运动风格、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可谓一座名副其实的“欧洲历史建筑博物馆”。
其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仍是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它们使得布拉格市区高低错落着各种尖塔和圆顶,连成一片片的塔林,为布拉格赢得了“千塔之城”的美名。这些建筑的屋顶多为朱红色,墙面多为象牙黄色,在阳光下的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因而布拉格又常被称为“金色之城”。1992年,布拉格的旧城中心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对于国内的年轻一代来说,提起布拉格,很多人的耳边可能都会响起那首传唱一时的《布拉格广场》。的确,这首由周杰伦创作、蔡依林演唱的流行歌曲,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加深了大众对于布拉格的美好印象。如今的布拉格,也许已经成了中东欧地区最令国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没有之一。
当然我也发现,当人们真正游览了上述两个城市之后,不少人会表示,布达佩斯作为旅游观光城市,其魅力并不逊色于布拉格,只是两者的风格不尽相同罢了。如果说布拉格的气质可以用婉约与秀美来形容的话,无论就城市的格局与规划,还是代表建筑的体量与风格而言,布达佩斯的气质则可以用恢弘和大气来概括。
以各自的街道为例,布拉格市中心以小道居多,有的还蜿蜒曲折,配之以体量适中的小楼房并列于道路两旁,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而布达佩斯则多是笔直而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建筑物的体量也更为宏大,其立面也多以石材为主,显得庄重而大气。
再以两个城市的主水道为例,布拉格位于伏尔塔瓦河河畔,这条河的体量也明显小于多瑙河,因此布拉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桥,其规模也要明显小于布达佩斯的塞切尼链桥。
查理桥的两侧树立着30座极为精美的圣经人物雕像,桥上如今是不通汽车的,只允许行人步行通过。这使得桥上终年布满了许多露天艺术表演,以及贩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小商贩,俨然一条颇具风情的艺术步行街。相比之下,更宽更长的塞切尼链桥,则承载了大量日常通勤的任务。桥上分为汽车道和人行道,整天都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游客在桥上感受到的不是艺术的气息,而是多瑙河及其两岸风景的壮阔。
总之,对于这两座不同风格城市的评价大概是见仁见智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两个城市在各自的风格上都达到了某种极致。
在布拉格游览,同样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参观—老城广场(即布拉格广场)、老市政厅、查理桥、瓦茨拉夫广场、布拉格城堡、圣维特大教堂、卡夫卡博物馆、犹太区……可谓不胜枚举。然而,在徜徉于这些如画美景之间的时候,我们难免也会生出一个好奇,那就是同样作为转型较为成功的国家,捷克如今是否也有着对过去那段沉重历史的纪念与反思呢?
事实上,当我们在市中心徜徉漫步的时候,很可能会与一座博物馆的宣传海报不期而遇—整个海报上只有一个形象,是一个巨大的俄罗斯套娃,她露出两排锋利的尖牙,面目十分狰狞。套娃的旁边,用英文标注了这个形象的含义。再往下看,就能找到它的地址信息了。这个创意着实精妙,用一个面目狰狞的俄罗斯套娃来作为这座博物馆的标志,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主要由来自东边的外力所强加的那段长达40多年的统治。
阳光下的“金色之城”布拉格,图为布拉格广场
博物馆坐落于布拉格市中心一幢古典建筑的二楼,其展厅不仅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从二战结束到1989年天鹅绒革命这段时期的历史,同时还向前追溯到了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由于奥匈帝国战败解体而得以创建、1938年《慕尼黑条约》的签署致使其苏台德地区被割让给德国、1939年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年在苏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等重大事件,可谓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百年历史风云。
对于如今东欧各国的民众来说,冷战时期的那页历史已被翻过。旧制度已不复存在,新制度虽仍有诸多不尽完善之处,但却至少具有更强的自我完善与纠错的机制。这些社会如今所具有的开放心态,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去,铭记过往的历史,进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在如今的布达佩斯和布拉格街头,这些“看得见的历史”随处可及。它们不仅展示了这些民族历史的丰富与深厚,也彰显了这些民族的开放与智慧,同时使得这两座千年古城交相辉映,时刻彰显着令人无法抗拒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