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基
走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青椅山村平坦的村路上,一砖一瓦都透着熟悉的味道;过往的村民见面都会笑着主动打招呼,亲热得俨如老友……这个质朴而热情的小山村,就是刘刈已经奋战3年多的地方。除了自己家和学校,这里是他第三个“家”。
2014年7月,按照辽宁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辽东学院党委择优选派时任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部副书记的刘刈进驻青椅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在离家百公里外的陌生山区里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安家立业”。
青椅山村是一个拥有3300多亩耕地和1400多口人的小山村,有贫困人口230户、500多人。“老弱病残”是导致贫困的根源,加上土地贫瘠、生产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要想短时间完成脱贫任务绝非易事。
“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对刘刈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我的到来,能为这个贫困村带来改变。”驻村伊始,刘刈在心中反复默念着这句话。租住的房子条件很差,可他无暇顾及这些,放下行李便和队员们奔向村里的沟沟岔岔,集中精力搞调研,广泛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支部党员、村民代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周密设计“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表”,上门走访困难户,逐户制订帮扶方案,虚心向村民请教生产窍门,倾听他们关于摆脱贫困的打算……
一位村干部好意劝刘刈:“刘书记,我们熟悉各家情况,跟你介绍介绍就行了,用不着磨破脚板遭那份罪。”刘刈回答:“这个过程真的很重要,是工作队得到百姓认可、赢得大家支持、取得脱贫胜利的开局之战。这一战打不赢,后面就更没胜算了。”很快,带着脚板上的血泡、身上好多被蚊虫叮咬后起的包,刘刈形成了准确翔实的调研报告,制订了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第一时间将扶贫计划向“娘家”“坚强后盾”———辽东学院党委及当地有关部门作了详细汇报。
切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新计划刚一实施,就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憧憬。人心都是肉长的,刘刈和队员们吃住在村里,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干工作,全村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刘刈和队员们的态度从驻村伊始的“敬而远之”“不冷不热”很快转变为“亲如家人”“热情似火”。在刘刈的倡导下,经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一系列村规民约得以实施,特别是有效扭转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刘刈回忆道:“一开始,我觉得让盛行多年的陋习‘戛然而止难度一定很大。真没想到,党员群众都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遵规守纪。几户村民虽已将操办宴席的食材准备妥当,也都心甘情愿地取消了。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极度渴望脱贫致富的表现,所以我们决不能辜负大家的期盼,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
“让青椅山村脱贫,不能光凭一腔热情蛮干瞎干,需要找准贫困的‘死穴铲根儿。”刘刈反复研究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请辽东学院农学院的专家对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青椅山村的酸性土壤进行了大面积有效改良,倡导村民大力发展棚菜、蓝莓、大榛子、寒富苹果等种植产业,争取使全村3300多亩可耕种土地中有2000亩以上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没想到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土地能变成‘聚宝盆,没想到大学里的‘学究能变成‘种地行家,没想到驻村工作队3个人能改变1400多人的生活。”一位村民在感言中用了三个“没想到”。
“我特别感谢‘娘家人的倾力支持。辽东学院的领导一得知我要从村里回校,总是提前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集齐,就等我‘安排任务。”三年间,刘刈一次次带着辽东学院的农业、医疗、教育、城乡规划、畜牧养殖、水质专家教授入村考察,专题研究设施农业建设、村民饮用水、经济作物种植、村屯规划、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亮化改造等事宜;连续多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物资捐赠惠民活动;协调学校各党总支部或部门与47户贫困户实现“一对一”对接帮扶;协调学校出资解决了部分村路亮化问题;组织农学院专家推进蓝莓、圆枣子、大榛子3个产业项目,指导建设蓝莓种植园2处、苹果种植园1处、狐狸养殖场1处、奶牛养殖场1处、养鸡场3处;组织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绘制文化广场的文化墙;组织教师及学生志愿者成立法律咨询、家电电脑维修、农机科普、医疗卫生4个小分队,到村开展义务服务……
“我们不是3个人在战斗,而是全校师生在战斗,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2017年12月,青椅山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说完这番话,刘刈满脸是自豪的神情。
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按照原计划,驻村扶贫的干部三年后要轮换。得知消息后,青椅山村的全体村民都不同意,集体向学校领导请求:“刘刈得永远在俺们村当党支部第一书记,俺们喜欢他、需要他!”时至今日,刘刈还是学校、村里两头跑,两边都成了“娘家”。
“能和青椅山村全体村民亲如一家,辽东学院的广大师生也一定认可刘刈老师。”带着这个推断,记者走进辽东学院,采访了解刘刈作为一名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
刘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过去经常有人托关系、打招呼,求他在学生入党、进学生会、违纪处理等方面给予“关照”,可刘刈防腐拒变的“城墙”绝对是“牢不可破”,被他拒绝过的人数不胜数,却没有一个恨他的,反而都打心眼里佩服他。例如,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时,刘刈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与申报的学生逐一谈话,详细了解学生家庭和学习情况,确保奖学金、助学金真正用到急需帮助的学生身上。而他自己也在默默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如果连教育工作者都失去了坚持正义的原则和培育人才的情怀,那将是国家和全社会的悲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和理想。”刘刈这样解释道。
悉心的关怀、真诚的付出,赢得了一茬又一茬学生的爱戴。20多年来,刘刈始终坚持做到大型学生活动必定参加,突发事件必定到场,教职工或学生因病住院必定慰问;坚持深入课堂、宿舍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听取师生对教学环境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两头跑,两头都要好。您这么忙碌,不觉得累吗?”记者问道。
“一个人如果热爱一项事业或工作,就必然会表现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的办事效率,不但不会觉得累,反而会感到充实而快乐、骄傲而有意义。对我而言,无论是教育战线还是扶贫战线,都会投入百分百的战斗力,圆满完成党组织交付的每一项任务。换言之,我是共产党员,就得有不错的‘战绩!”刘刈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