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重在“三为”

2018-12-05 18:37李荣
共产党员·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心习近平精准

李荣

实践是思想之源,思想引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扶贫思想就是小山村里产出的一个“大学问”,它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精准和务实。学习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做好扶贫大文章,重在“三为”。

精准扶贫要肯于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要努力做到“三有”:首先,要有坚定的初心和信仰。共产党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分忧、为民尽责。扶贫工作必须做到“政治过硬”,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党的宗旨贯穿于精准扶贫全过程,由思想自觉转变为行动自觉,夯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基础。其次,要有真挚为民的情怀。扶贫工作处在农村一线,面对基层群众,面对弱势群体,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纾民困、解民忧,热心、耐心、细心为群众服务。第三,要有务实担当的精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逐层、逐项分解,压实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调动和激发扶贫工作者、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精准扶贫要善于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政治过硬是灵魂是方向,本领高强是基础是保证。突出问题导向。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务实管用,以提升扶贫干部的帮扶能力和贫困人口的实用技能为核心,注重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学以致用,防止“应景式”培训和“走马观花式”学习。发动群众参与。要注重资源整合、工作融合,把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汇聚起来,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注重群众视角、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研究帮扶措施、考核扶贫成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公平、公正、公开,增强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注重创新方法。努力创新机制、方法、思路、制度,拿出创造性方案、实现创新性发展。精准扶贫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扶貧措施,比如鼓励外出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鼓励有一技之长、有致富办法的各方人才参与带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综合考虑农村贫困人口自身从事生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特点,注重吸引能够发挥地域优势、劳动密集型项目,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种植、养殖,探索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专业合作社、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新组织、新模式、新业态,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依靠特色品牌推动高质量脱贫。

精准扶贫要持续作为。一要强化基层党的建设。通过组织、纪律等手段,着力解决部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弱化、黑化、失职、失能的问题,坚决防范治理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把持渗透,下大力气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到乡村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千方百计为有责任、有担当、想干事的干部施展能力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二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自觉秉持科学精神、踏实作风,不搞数字脱贫、不做表面文章,让精准扶贫由“盆景”变成“风景”。三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考准考实脱贫成效。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干部作风大考场,要坚持跟踪检查、跟踪问效;加强扶贫资金用途、效率的监管,有效防范资金滥用、挪用和虚报冒领,严厉查处扶贫领域的腐败行为;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扶贫责任人、扶贫措施、项目实行动态管理、过程控制,探索完善第三方评估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准确性、公平性、公正性,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扶贫成效、考核结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作者单位:辽宁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初心习近平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